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68)
2023(5436)
2022(4418)
2021(4140)
2020(3497)
2019(7951)
2018(7423)
2017(15507)
2016(7723)
2015(8509)
2014(8234)
2013(8001)
2012(7337)
2011(6628)
2010(6682)
2009(6632)
2008(5744)
2007(5103)
2006(4720)
2005(4591)
作者
(18887)
(15430)
(14978)
(14626)
(9823)
(7181)
(7153)
(6240)
(5692)
(5627)
(5224)
(5213)
(5015)
(4910)
(4712)
(4671)
(4505)
(4456)
(4434)
(4084)
(3815)
(3807)
(3602)
(3572)
(3416)
(3415)
(3311)
(3274)
(3247)
(3104)
学科
(32752)
银行(32607)
(31062)
(29300)
金融(29300)
(26476)
经济(26441)
(20310)
管理(18264)
(17356)
企业(17356)
(16770)
中国(15856)
中国金融(11745)
方法(11448)
业务(11227)
数学(10543)
数学方法(10505)
(10427)
制度(10426)
(10413)
银行制(9827)
(7883)
财务(7870)
财务管理(7856)
业经(7751)
企业财务(7590)
(7028)
地方(6784)
体制(6423)
机构
大学(95824)
学院(94613)
(44924)
经济(43990)
中国(39397)
管理(35006)
研究(31225)
理学(28822)
理学院(28589)
(28381)
管理学(28322)
管理学院(28153)
银行(27305)
(25371)
(24907)
(21195)
金融(20848)
(19925)
财经(19556)
中心(18315)
(17889)
人民(16748)
经济学(16246)
国人(15273)
中国人(15233)
中国人民(15111)
财经大学(15088)
经济学院(14951)
(14486)
(14185)
基金
项目(57942)
科学(46079)
研究(45978)
基金(43358)
(35602)
国家(35268)
科学基金(31193)
社会(30932)
社会科(29692)
社会科学(29687)
基金项目(22293)
(21194)
教育(20836)
资助(18554)
编号(18333)
(17701)
自然(17588)
自然科(17227)
自然科学(17223)
自然科学基金(16940)
成果(15848)
(13849)
国家社会(13486)
(13156)
重点(13026)
(12989)
(12856)
(12833)
教育部(12808)
(12467)
期刊
(44770)
经济(44770)
(43928)
金融(43928)
研究(37028)
中国(19800)
(19281)
管理(12678)
(11849)
财经(10621)
学报(9661)
科学(9289)
教育(9035)
(8992)
大学(8657)
经济研究(8136)
学学(7976)
国际(7187)
理论(7025)
中国金融(6708)
实践(6401)
(6401)
技术(6203)
业经(6141)
世界(5991)
农业(5860)
(5695)
农村(5553)
(5553)
问题(5380)
共检索到164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岚  徐青松  
本文重点借鉴上世纪90年代美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案例,思考传统银行业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所受到的冲击;简单快捷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最主要特征,所以其只能经营传统银行业业务中部分比较单一的产品。同时,互联网金融在资产方面与传统银行业务存在一定的错位竞争、在负债方面存在较少的分流、而在通道方面则与传统银行不相上下,总的来讲,传统银行业难免受到较大的冲击。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讲,防御互联网金融冲击的较佳措施是金融互联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静  
互联网金融从资产端、负债端和支付端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冲击,加速了金融脱媒和金融业的市场化发展,但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商业银行必须实行自我变革,加快赢利模式的转型和重塑。同时,互联网金融中的风险不应忽视,亟需出台监管和风险管理框架。因此,应在实现金融改革提升效率和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平衡中重新设计金融监管体系,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动态调整监管方式、规则、内容等,实现智慧监管。未来或出现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的深度融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  
资源配置、支付中介和风险管理是传统金融业的主要功能。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并没有提供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但是互联网金融通过对金融功能的复制,与传统银行业形成竞争态势,并对具体的银行业务产生冲击。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平台推进经营转型,这不可避免将会引起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融合。在未来的发展中,两者肯定在竞争中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一种"互补性"的融合,这种融合其实是一种金融功能的整合,以促进金融服务效率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监管规则以及监管法案等的制定就显得格外重要,监管的完善有利于弥补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缺失。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霄鹏  刘文栋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对商业银行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引发了金融脱媒现象(技术脱媒、信息脱媒、渠道脱媒等),文章从中间业务、信贷业务、理财业务三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宫晓林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兴起。本文在总结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战略、客户渠道、融资、定价以及金融脱媒等方面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短期内不会动摇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方式,但从长远来说商业银行应大力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以获得新的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依靠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自律、积极创新,还要吸引更多的客户、加强系统安全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静  
互联网技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对于传统经济的影响逐步渗透到金融行业,而金融功能的提供恰恰是互联网企业能够跨界进入金融领域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金融功能视角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典型代表进行梳理,并发现互联网金融在不断扩展传统金融边界的过程中,逐步与商业银行形成负债端快速分流、资产端错位竞争、支付端分庭抗争的局面。随着消费者金融行为的变迁,商业银行变革势在必行。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达  
互联网金融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出了迥异于美国的鲜明特色与独特范式。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和演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态变迁,并表现出极强的动态性和创新性。中国互联网金融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七种模式,其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独特的原因。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将对中国现有的金融业竞争格局、金融市场发展、传统的金融业态以及整个金融产业的系统整合产生巨大影响,并对现行的监管框架提出挑战。目前国内学术界和业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识和研究仍较为粗糙和模糊,深化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兴未艾、正当其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游  
互联网金融紧抓客户需求,旨在为商户创造更佳的客户体验,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客户深层次、多元化的理财需求,互联网金融正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极大的冲击。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欧美银行业开始从直营银行为代表的1.0阶段,向以数字银行为代表的2.0阶段纵深发展。本文总结了欧美互联网银行2.0代表企业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欧美互联网银行2.0的经验,加快业务创新,加速推进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游  
互联网金融紧抓客户需求,旨在为商户创造更佳的客户体验,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客户深层次、多元化的理财需求,互联网金融正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极大的冲击。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欧美银行业开始从直营银行为代表的1.0阶段,向以数字银行为代表的2.0阶段纵深发展。本文总结了欧美互联网银行2.0代表企业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要借鉴欧美互联网银行2.0的经验,加快业务创新,加速推进互联网银行的发展,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许创强  
本书在界定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走势,及其带给传统金融业的冲击: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挤占效应,业务交叉渗透、经营边界日趋模糊,平台经济改变传统金融业的管理、营销模式,大数据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未来其可能成为业态颠覆性的力量。面对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会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同样也面临着发展机遇。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微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应用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产业业态与行业规则。在移动互联技术与大数据挖掘的背景下金融创新与改革的步伐加速,互联网金融以一种新型金融模式逐步演化为一股社会浪潮。一、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与发展(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随着数据系统技术与标准的不断升级,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正在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电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好好  周南  
随着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渗透,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依托低成本、跨区域、高效性、个性化特征优势,互联网金融显示出较强的竞争性,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入手,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金融地位、支付领域、收入来源及服务模式的冲击,并从合作共赢、产品服务创新、大数据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熊微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海量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进步。以大数据应用为代表的技术革命正改变着传统的生产关系,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产业业态与行业规则。在移动互联技术与大数据挖掘的背景下金融创新与改革的步伐加速,互联网金融以一种新型金融模式逐步演化为一股社会浪潮。一、互联网金融的界定与发展(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界定。随着数据系统技术与标准的不断升级,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应用正在创造出更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电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燕子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采用85个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样本,以核心指标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支付量化了互联网金融对不同规模、地域范围的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说明了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影响不同,但主要是积极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实行相关政策时,不能单纯地进行大力推广,或者是简单防范其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冲击,应该注意其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引导,为商业银行未来互联网改革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燕子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对商业银行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采用85个商业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样本,以核心指标第三方移动互联网支付量化了互联网金融对不同规模、地域范围的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说明了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对于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影响不同,但主要是积极影响占主导地位,在实行相关政策时,不能单纯地进行大力推广,或者是简单防范其对商业银行进行的冲击,应该注意其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的不同影响,进行分类引导,为商业银行未来互联网改革和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