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49)
2023(12315)
2022(9417)
2021(8459)
2020(6726)
2019(14824)
2018(14502)
2017(28609)
2016(14839)
2015(16804)
2014(16892)
2013(16601)
2012(15459)
2011(14281)
2010(14713)
2009(14553)
2008(13303)
2007(12034)
2006(11404)
2005(10814)
作者
(42377)
(34985)
(34958)
(33694)
(22126)
(16268)
(16001)
(13378)
(13308)
(12395)
(12033)
(11462)
(11293)
(11178)
(10871)
(10634)
(10165)
(10159)
(10108)
(9601)
(9023)
(8534)
(8344)
(8141)
(8045)
(7858)
(7583)
(7538)
(6966)
(6841)
学科
(84563)
经济(84492)
管理(39434)
(38004)
中国(30762)
(28816)
企业(28816)
(27342)
金融(27341)
(25697)
银行(25690)
方法(25215)
(24949)
地方(22781)
数学(22532)
数学方法(22416)
(20519)
业经(18567)
(18151)
(17159)
农业(14045)
地方经济(13351)
(12723)
(12720)
贸易(12707)
(12616)
(12341)
(11803)
产业(11571)
中国金融(11460)
机构
学院(222584)
大学(222371)
(108097)
经济(106002)
研究(80235)
管理(78411)
中国(68388)
理学(65648)
理学院(64966)
管理学(64042)
管理学院(63617)
(51820)
(46432)
科学(41579)
财经(40534)
(39501)
中心(37027)
(36598)
经济学(36432)
研究所(35002)
(33473)
经济学院(32686)
北京(30549)
财经大学(29910)
(29480)
师范(29275)
(29173)
(28319)
(27552)
(25863)
基金
项目(131935)
科学(104207)
研究(104055)
基金(95022)
(79959)
国家(79227)
社会(69720)
科学基金(67488)
社会科(66227)
社会科学(66211)
(50598)
基金项目(48390)
教育(46810)
编号(42862)
(41788)
资助(38280)
自然(36912)
成果(36721)
自然科(35986)
自然科学(35977)
自然科学基金(35324)
(31843)
课题(30354)
重点(30048)
国家社会(29749)
(29721)
(27660)
发展(27324)
(27321)
(26921)
期刊
(130410)
经济(130410)
研究(79910)
中国(44361)
(40721)
金融(40721)
(37814)
管理(31291)
(29325)
学报(26704)
科学(25921)
教育(23663)
经济研究(22856)
大学(22017)
财经(21429)
学学(20452)
业经(19534)
技术(19096)
农业(18994)
(18574)
问题(17690)
(14605)
国际(13752)
技术经济(12155)
理论(12080)
世界(11701)
商业(11347)
统计(11128)
现代(10947)
经济问题(10883)
共检索到363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卢文华  
美国经济过度金融化最终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事实证明,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边界,金融过度发展反而会阻碍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当金融发展超越甚至脱离了实体经济,进入自我扩张、自我循环的非正常轨道时,将给整个金融系统甚至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这就是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逻辑所在。从我国实际出发,在引导金融回归本源、促使资金"脱虚向实"、实现经济虚实协调发展过程中,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双方要共同发力。金融机构要回归信用本源,在开展金融活动时必须信守承诺,注重声誉维护和信用管理,防止发生信用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晓灵  
自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形势跌宕起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金融体系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全球进入了完全的信用货币时代。1969年之前,从全球的贸易形势来看,基本上顺差和逆差并不是很大,但是从1979年开始,贸易的顺差和逆差逐渐扩大,原因就在于1969年之前美元和黄金挂钩,黄金的拥有量制约了贸易的顺差和逆差。但是1971年美元和黄金脱钩,货币的创造失去了黄金的制约,因而国际贸易的顺差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裴祥宇  
本文从部门视角构建测度经济金融化的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主观静态赋权法和基于熵值法的客观动态赋权法对美国经济金融化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样本期内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趋势不断增强,金融部门扩张强劲,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呈现周期性上升态势;联邦基金利率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对非金融企业部门金融化产生波动性影响,但无法左右其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进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凤荣  
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自从被日本崛起打破后,美国制造业逐渐失去优势,巨额贸易逆差无法扭转,必须靠资本项下巨额资本回流弥补,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恰好起到了这个作用。美国将金融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筹码,致使金融业过度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美元的衰落、高管天价薪酬和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事实证明,经济金融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筹码不能维系一个国家的优势地位,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圆圆   秦愿  
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集产生并存在于资金流通领域,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形成与发展存在客观必然性,其内涵特征随着财政金融体制的变化而演变。本文依据财政与金融在资金融通中的关系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特征表现两个维度,将我国约70年的财政风险金融化演变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通过纵向对比我国不同时期和横向比较部分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金融化特征,分析研究客观规律性、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双重宏观经济效应提出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治理逻辑。应当以防控财政风险金融化的负外部性为目标,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防范财政风险,减弱过度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制度基础,严格控制负外部性的溢出效应,提升财政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定位与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政策协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成思  
新古典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现代金融学等各流派对金融化逻辑的意见分歧很大,并展开了激烈而又长久的论战,导致各界对金融化的概念、属性、驱动因素及其逻辑内涵等重要问题的理解不但没有更清晰,反而日益模糊,这给决策层的现实判断也带来了极大困扰。本文基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层次阐释金融化的逻辑,指出宏观金融发展说和微观金融市场说推动了泛金融业的金融化,并且影响了微观企业的经营理念,再加之实践中企业趋利避险,从而驱动了微观企业的金融化;而宏微观层次的金融化也微妙地催生了中观层次的商品金融化。三个层次的金融化本质上都反映了资本的逐利天性,并从深层次反映出经济体对多元化金融体系日益增长的需求。虽然过度金融化会带来负面冲击,增加经济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引发危机,但负面冲击是随机冲击而不是系统性冲击,所以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矛盾的累积"甚至是"发展的陷阱"。正确认识和理解金融化的深层次逻辑并包容资本的逐利天性,合理运用金融化理念可以推进多元化和市场化金融体系发展,进而实现"好的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计民生的目标。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理论与实证表明,金融过快发展、偏离实体经济以及金融过度投机等将会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乃至社会危机。防止过度金融化问题对于促进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社会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代经济金融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过度金融化现象,既是金融理论创新不足、金融结构缺陷的具体体现,也反映了经济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结构性问题。欧美与拉美新兴市场国家出现的过度金融化问题既有经济金融自由化思想发展的因素,也反映了金融体系建设不健全和金融发展不均衡。从国际比较看,分析中国的过度金融化问题,应充分认识到中国现代金融起步比较晚,金融体系建设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而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发达国家数百年的金融理论和实践,期间必然存在不相适应、不匹配等问题,这也折射了迫切需要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经济金融理论范式的重要性。本文认为,针对中国存在的过度金融化现象和趋势,既要考虑金融过度发展的危害,也要考虑金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不利影响,从金融政策制度、金融监管以及金融机构治理等多维度谋划有效路径,构建与经济总量规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相匹配的现代中国金融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未来的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应立足本国国情,坚持走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道路,吸取欧美、新兴市场国家过度金融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健康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享光  黄泽清  
我国房地产业是在金融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与金融化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房价金融化逻辑的把握,有助于探索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在金融化发展过程中,土地的货币化增加了土地的流动性,土地的资本化又加剧其增殖性,土地流动性和增殖性的结合使房地产在未建造之前就已成为一种可用于投机的资本;金融化背景下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迫切需要转型,通过支持房地产业获得利息收入,以维持与新型金融机构的竞争;房地产资本是房产所有者福利物化的结果,人们购房不仅是为了获得其使用价值,更多是为了追求房地产资本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方波  
金融支持双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这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语境下表现为金融资本的空间拓展问题,因此本文基于马克思的经典资本循环理论,结合已有的资本空间化研究成果,构建了兼具理论抽象力和解释力的双循环下金融资本空间化分析框架,它不仅包括金融资本从介入实体经济循环到形成独立运行的虚拟经济循环,而且包括从内循环到外循环的纬度扩张,由此形成金融资本空间化的叙述逻辑。在此基础上从历史视角揭示了金融资本过度空间化在双循环中产生的经济失衡,即它在内循环中表现为挤压实体经济循环和虚拟经济自我膨胀形成金融风险,在外循环中强化贸易失衡、增加金融投资和实体投资的脆弱性以及压缩宏观经济政策空间。因此有必要从重构金融资本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发展空间以及构建金融资本内外循环中的空间平衡机制两个方面入手,以期将金融资本的积累和循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积极发挥金融资本在双循环中的支撑功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淑萍  
金融杠杆过度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危机过后,各国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与此同时,金融也开始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文拟对美国金融杠杆率的演变历程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未来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对于未来金融杠杆率的可能走势进行分析预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金融危机频仍,全球经济复苏历程缓慢而艰辛。受到外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也出现明显放缓态势。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量化宽松政策频出,我国虽然没有出现像2008年那样的大规模集中投资,但近年来中央以及地方配套投入的资金规模也相当可观。与此同时,伴随去产能和去库存政策的实施,金融资本在相应行业受到挤压,开始寻找新的投资目标。这些金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银  
在艺术市场中,艺术价值是核心;资本围绕着艺术价值获得投资回报,资本在获得利润的同时也促进艺术价值的发展;市场确定艺术交易的程序与规则,在市场各方的参与下形成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艺术价格;金融是创新手段,通过挖掘、整合艺术市场中的价值交换方式,将大量的零散资金与大众投资者吸引到艺术市场中。艺术市场金融化创新模式的建立需要分析艺术市场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与其内在逻辑,平衡不同的价值取向与利益诉求,使它们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促进艺术市场的理性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国刚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是新时代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它既明确了金融发展的目标,又明确了金融发展的路径。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就一直是党的金融工作重心。2017年4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就金融安全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金融已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金融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经验证明,经济的金融化既带来了促进全球各国共同发展和提升相互依存度的正面发展效应,也给全球各国带来了波动、萧条和危机的互动与联动的深刻负面效应。经济金融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停滞和膨胀的恶性循环发展,其负效应对全球的震荡与影响不但巨大还惊心动魄,其深度发展导致全球经济体系更难控制,使全球经济体系的易变性与波动性不断增强,风险持续上升,金融结构变得脆弱,金融动荡的负面效应也被数倍放大。同时,过度金融化成为近年金融危机的主要根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