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64)
- 2023(8287)
- 2022(6755)
- 2021(6082)
- 2020(5198)
- 2019(12072)
- 2018(12080)
- 2017(23889)
- 2016(12371)
- 2015(14071)
- 2014(14101)
- 2013(13921)
- 2012(12772)
- 2011(11735)
- 2010(12358)
- 2009(11660)
- 2008(10957)
- 2007(9702)
- 2006(8929)
- 2005(8275)
- 学科
- 济(76981)
- 经济(76918)
- 管理(31765)
- 业(29788)
- 方法(28726)
- 数学(26210)
- 数学方法(25691)
- 企(23872)
- 企业(23872)
- 地方(17545)
- 中国(15651)
- 农(14095)
- 业经(12814)
- 地方经济(12672)
- 学(12536)
- 财(10815)
- 农业(9729)
- 贸(9668)
- 贸易(9661)
- 制(9545)
- 融(9399)
- 金融(9398)
- 易(9306)
- 理论(9152)
- 和(8406)
- 银(8398)
- 银行(8390)
- 环境(8376)
- 经济学(8103)
- 行(8071)
- 机构
- 大学(184192)
- 学院(183062)
- 济(88525)
- 经济(86975)
- 管理(69403)
- 研究(65803)
- 理学(59337)
- 理学院(58687)
- 管理学(57470)
- 管理学院(57126)
- 中国(49565)
- 京(38918)
- 财(37790)
- 科学(36449)
- 所(32729)
- 财经(30012)
- 研究所(29455)
- 经济学(28910)
- 中心(28888)
- 经(27260)
- 江(27055)
- 经济学院(25667)
- 北京(25191)
- 农(24447)
- 范(24080)
- 师范(23905)
- 院(23216)
- 业大(22860)
- 财经大学(22231)
- 州(20996)
- 基金
- 项目(116182)
- 科学(92140)
- 研究(85483)
- 基金(85434)
- 家(74554)
- 国家(73590)
- 科学基金(62914)
- 社会(56720)
- 社会科(53961)
- 社会科学(53945)
- 省(44022)
- 基金项目(43399)
- 教育(39812)
- 自然(38850)
- 自然科(37971)
- 自然科学(37962)
- 自然科学基金(37261)
- 划(36958)
- 资助(36770)
- 编号(33521)
- 成果(27927)
- 重点(26203)
- 部(26063)
- 发(25982)
- 国家社会(24188)
- 课题(23620)
- 创(23591)
- 教育部(22973)
- 人文(22237)
- 创新(22144)
共检索到285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念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宪法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近年来,我国总储蓄一直以较快的速度上升,1989年,储蓄总额已占GDP的36%,这个比例仅次于韩国而高于日本。世界银行的一项分析表明,增长率与储蓄率之间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韩国,增长率的变化可以解释大部分储蓄率的变动。但我国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十多年来,储蓄率和增长率往往呈反方向变化。尤其1989年以来,储蓄率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文平
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普遍存在利率管制,但同时保持了较高的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这是传统金融自由化理论难以解释的问题。本文建立的模型证明了,只要利率稍微为正,利率管制就可以通过创造租金,激励金融机构扩大规模、增设分支机构,起到动员储蓄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中国改革二十余年的经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利率管制 储蓄动员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宇 蔡松锋 张亚雄 张鹏
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的政策举措。但对于这些政策的影响却很少有学者进行定量的研究和评估,因此,本文采用动态GTAP-Dyn模型测算了美国储蓄率上升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2015年中国经济和福利将获得小幅的正面影响,而美国将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同时,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将会导致我国实际汇率升值。另外,该措施将会增加我国内需比重,降低对外需依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从行业产出看,对我国行业有小幅的负面冲击,而对美国产业基本上呈较大幅度的正面影响。从中美双边贸易看,由于需求效应的影响,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减少。与此相反,替代效应导致美国对中国工业品的出口大幅增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菊煌
本文讨论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内生化的各种问题,包括有限寿命与无限寿命、确定寿命与不确定寿命、不确定寿命下的消费决策方法、不确定寿命下非预料死亡者的遗产如何处理、个人生命如何分期、个人如何预期未来收入等。强调了寿命假定与人口年龄结构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寿命不确定下个人消费决策的新方法,探讨了有关未来收入的趋势预期和水平预期,并分析了哪一种更接近实际。
关键词:
储蓄率 不确定寿命 收入预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熊贤良
1994年,一个伴随外汇体制改革的现象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也带来了“普遍的困惑”,即在国内通货膨胀率超过20%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由1:8.7上升为1:8.44,升幅为3%,并且,如果不是中央银行大量“吃进”外汇,以外汇市场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上升的幅度还会更大。本文将以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线索,联系我国经济的状况,对上述现象做出解释,同时就我国经济内部和外部平衡的前景谈些看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斌 贺冰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爱俭 张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对经济运行的影响王爱俭张惠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和规模,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也是十分罕见的。1991年底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9110亿,1993年为14764亿,1995年为29664亿,199...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金全,郭整风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十分关注储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在较低人均资本水平下,较高的储蓄率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我们利用Granger影响关系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值对储蓄增量的显著反向影响。因此,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爱君 范巧
政府干预与市场作用两者之间的权衡与选择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焦点。本文将对1978-2001年以来的GDP增长率和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得出政府支出和政府储蓄增长对GDP增长率将几乎不存在直接贡献,而论证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及构建以市场为主体的市场治理结构。
关键词:
转轨经济 政府职能转变 市场治理结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晴辉
在一个世代交叠的内生经济增长框架内分析了财产险和人身险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发现,保险中介在跨时平滑行为主体面临的生产率风险和疾病风险冲击的同时,减少了行为人的流动性资产持有,提高了行为人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在行为人的储蓄由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性资产构成的情况下,保险发展产生储蓄结构效应,而储蓄结构效应导致的非流动性资产投资的相对增加促进了资本和知识的积累,进而形成内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汪伟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出发点,并运用中国1989—200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中国储蓄率的影响。我们通过不同的识别方式和各种计量方法实证检验发现:市场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与人口政策转变带来的抚养系数下降导致中国储蓄率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对储蓄率上升的贡献随着适龄劳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被强化,但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而被弱化。在使用了不同的识别方法与计量技术并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各种因素后,我们的结果基本稳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