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4)
2023(9121)
2022(7678)
2021(7150)
2020(5809)
2019(13648)
2018(13820)
2017(26716)
2016(14518)
2015(16367)
2014(16569)
2013(16584)
2012(16063)
2011(14760)
2010(15447)
2009(14684)
2008(14684)
2007(13351)
2006(12557)
2005(12150)
作者
(42940)
(35216)
(35065)
(33544)
(22582)
(16776)
(16250)
(13662)
(13565)
(12898)
(12059)
(11845)
(11576)
(11537)
(11097)
(10988)
(10306)
(10234)
(10218)
(10000)
(9250)
(8684)
(8674)
(8076)
(8042)
(8029)
(7999)
(7995)
(7254)
(6987)
学科
(65999)
经济(65923)
管理(36858)
(35538)
(27150)
企业(27150)
中国(24402)
(21111)
方法(20989)
(18760)
地方(18547)
数学(18495)
数学方法(18385)
(18153)
银行(18141)
(17654)
(17065)
金融(17065)
(15605)
业经(15446)
(13150)
贸易(13132)
(13116)
(12666)
农业(11793)
(11128)
(11120)
制度(11117)
体制(10779)
地方经济(10283)
机构
大学(212914)
学院(210774)
(93690)
经济(91435)
研究(81845)
管理(75097)
中国(67160)
理学(60997)
理学院(60260)
管理学(59492)
管理学院(59059)
(49618)
(48138)
科学(43307)
(41823)
财经(36658)
研究所(36550)
中心(36533)
(34907)
(33115)
北京(32709)
(32402)
(30559)
师范(30319)
(29324)
经济学(29038)
(28342)
财经大学(27010)
经济学院(25911)
业大(24964)
基金
项目(118640)
研究(93817)
科学(92369)
基金(82809)
(70321)
国家(69647)
社会(58484)
科学基金(58269)
社会科(55447)
社会科学(55435)
(45903)
教育(44052)
基金项目(42397)
编号(39632)
(39011)
成果(34998)
资助(34676)
自然(33756)
自然科(32881)
自然科学(32870)
自然科学基金(32277)
(31539)
课题(29395)
(27538)
重点(26988)
发展(26187)
(25751)
(24919)
(24395)
教育部(23876)
期刊
(120596)
经济(120596)
研究(82346)
中国(54061)
(36513)
(35564)
金融(35564)
教育(33631)
管理(31064)
(31058)
学报(26035)
科学(25461)
大学(21038)
农业(20744)
业经(19799)
经济研究(19354)
财经(19244)
学学(18915)
技术(18002)
(16517)
问题(15939)
(14174)
国际(13360)
理论(12345)
世界(11268)
商业(10994)
实践(10906)
(10906)
(10871)
改革(10746)
共检索到368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世斌  胡兆峰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信用衍生工具曾经扮演着扩大和传递风险的作用。因此,如何借鉴美国对信用衍生工具的认识和监管,将对我国在"规范"中发展信用衍生工具市场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佳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推动了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该市场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削弱信息不对称以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和金融体系结构的变迁。但由于监管的疏漏,衍生工具市场对金融稳定带来了巨大威胁。鉴于此,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该市场的监管改革,但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和力度成为学术界和业界争议的焦点。就我国而言,发展衍生工具市场虽然有助于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构建,但以审慎原则为基础构建相应的监管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雷  吴兴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马韧韬  周永坤  曾辉  
从理论上讲,信用衍生工具则能够剥离信用风险并单独交易,从而更好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转移和管理。在总结国际经验,特别是回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相关争论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与国际市场投机过度、监管不足的情况相反,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信用衍生工具发展迟缓,难以满足市场主体管理信用风险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发展信用衍生工具。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引入的CRM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市场制度框架、参与主体、市场运行机制、外部环境和信用风险定价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世界金融衍生工具发展与监管研究导师苏宗祥教授研究生周立在七八十年代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的浪潮中,金融衍生工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企业规避风险、银行赚取利润的主要手段和消除金融自由化浪潮中金融价格波动风险的最为有效的工具,从而成为近些年来世界金融业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晖  
本文论述信用衍生品主要类别、积极作用及交易蕴含风险,分析评价了201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包含信用衍生品在内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立法。我国监管层也有推出信用衍生品的计划,并于2010年11月开始市场试点,在此背景下作者对构建我国信用衍生品监管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加快制定包括信用衍生品在内的统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监管法,为市场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尽快出台相关立法或司法解释以解决《中国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主协议》有关规定与现行法律冲突的问题;适时修改监管规则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多采用信用衍生品管理风险;逐步引进集中清算方式;改进信用衍生品监管信息披露要求。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陈实  
《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指引》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版的信用违约互换——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的正式启动,彰显我国坚持金融创新和继续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下一步,需通过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引导市场参与者正确认识信用衍生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促进市场参与者多样化等途径,推进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果   李本金  
近年来 ,随着信用风险管理工具的逐步完善 ,信用衍生工具开始逐渐被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使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信用衍生工具的概念以及主要的几个种类 ,同时也分析了在使用信用衍生工具过程中的几类风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麦元勋  杨星  
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可以用做分散、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它在设计理念、交易规则和风险收益特性方面都与传统的衍生工具不同,这种新的衍生产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焕舟  
中国信用衍生工具必然可以在促进债券市场开放的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为境内外参与者提供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支持新的时期,通过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对接国际标准和引入境外市场参与者,必将有助于中国债券市场迈上新台阶,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从引入境外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提供必要的风险对冲工具是重要的举措之一。中国已具备较为成熟的利率和汇率衍生品市场,能够有效协助市场参与者管理相关风险,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殷金成  
我国是以银行及其信贷业务为主的融资模式,信用风险和资本监管非常重要,发挥合格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资本缓释功能已是必然。2009年,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诞生,其总体符合巴塞尔委员会和银监会有关合格信用衍生工具要求。因此,建议从政策层面、文本标准和银行内部建设三个方面逐步完善我国信用衍生工具资本缓释功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明棋  
自90年代初以来,国际金融界接二连三发生了数宗震惊世界的因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而导致巨额亏损的重大事件,这使得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或金融衍生市场的认识不再陌生。但是,人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确切定义并不是十分清楚,学术界也有很多争论,美国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对衍生性的理解,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外延所包括的内容的宽严上。有鉴于此,本文所指的金融衍生工具及市场则主要采用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经合组织的一个定义:“一般来说,衍生交易是一份双边合约或支付交换协议,它们的价值是从基本的资产或某种基础性的利率或指数上衍生出来的。今天,衍生交易所依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永符  张颖  
香港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与监管中国银行港澳管理处经研部许永符,张颖近几年迅速发展最近几年,由一般金融工具(亦称为“基础工具”)衍生出来的金融衍生产品已经逐渐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角。据估计,至1993年底,全球未清偿金融行生合约的名义值已超过17万亿美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叶永刚  肖文  李黎  
信用风险控制对于衍生工具交易的顺利进行和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期货交易所和期货清算所的产生和完善 ,反映了场内市场衍生工具信用风险控制的历史演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衍生产品公司” ,在母公司的支持下 ,依靠“抵押”制度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和风险评估模型的作用 ,实现了场外市场衍生工具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 ,同时也保持场外交易的灵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