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18)
- 2023(9327)
- 2022(7750)
- 2021(7284)
- 2020(5957)
- 2019(13629)
- 2018(13350)
- 2017(25631)
- 2016(13776)
- 2015(15705)
- 2014(15586)
- 2013(15618)
- 2012(15158)
- 2011(14447)
- 2010(14759)
- 2009(14108)
- 2008(13832)
- 2007(12510)
- 2006(11695)
- 2005(11064)
- 学科
- 济(81739)
- 经济(81666)
- 管理(37715)
- 业(32774)
- 方法(26453)
- 企(25093)
- 企业(25093)
- 数学(23581)
- 数学方法(23388)
- 中国(22832)
- 地方(18732)
- 农(17652)
- 贸(15400)
- 贸易(15390)
- 易(14998)
- 财(14706)
- 业经(14329)
- 学(13802)
- 制(13786)
- 地方经济(13158)
- 融(11986)
- 金融(11985)
- 银(11977)
- 银行(11977)
- 行(11705)
- 策(11699)
- 农业(11283)
- 环境(11064)
- 体(9930)
- 发(9908)
- 机构
- 大学(216011)
- 学院(212060)
- 济(109262)
- 经济(107454)
- 研究(83337)
- 管理(75890)
- 中国(64890)
- 理学(63304)
- 理学院(62556)
- 管理学(61849)
- 管理学院(61402)
- 财(49633)
- 京(46264)
- 科学(43124)
- 所(41727)
- 财经(38620)
- 研究所(37179)
- 经济学(36638)
- 中心(35578)
- 经(35160)
- 经济学院(32635)
- 江(32060)
- 北京(30865)
- 范(30711)
- 师范(30591)
- 院(28934)
- 财经大学(28307)
- 农(26968)
- 州(25076)
- 师范大学(24996)
- 基金
- 项目(124534)
- 科学(99985)
- 研究(97413)
- 基金(93115)
- 家(79148)
- 国家(78510)
- 科学基金(66654)
- 社会(66524)
- 社会科(63253)
- 社会科学(63241)
- 基金项目(46330)
- 教育(44410)
- 省(43631)
- 资助(39684)
- 划(38122)
- 编号(37749)
- 自然(37638)
- 自然科(36744)
- 自然科学(36734)
- 自然科学基金(36126)
- 成果(33812)
- 部(30485)
- 发(29009)
- 国家社会(28967)
- 重点(28206)
- 课题(27652)
- 中国(27596)
- 教育部(27098)
- 性(25864)
- 人文(25775)
- 期刊
- 济(132251)
- 经济(132251)
- 研究(81139)
- 中国(43180)
- 财(36214)
- 管理(31092)
- 科学(26610)
- 农(25783)
- 融(25767)
- 金融(25767)
- 学报(25611)
- 教育(24705)
- 经济研究(22894)
- 财经(21847)
- 大学(20942)
- 经(19151)
- 学学(19083)
- 技术(17615)
- 农业(17490)
- 问题(17433)
- 贸(17217)
- 业经(16937)
- 国际(16046)
- 世界(15600)
- 技术经济(12495)
- 统计(10911)
- 经济问题(10664)
- 现代(9890)
- 坛(9839)
- 论坛(9839)
共检索到350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振勇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留彦 隋福民
本文重新解释了1930年代早期美国的白银收购政策对中国经济和币制改革的影响。近年来,不少研究者根据商品本位下的自由银行模式来理解大萧条时期中国经济,认为自由银行制度保证了中国充裕的货币供给,由此避免了国际经济衰退向国内蔓延。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在美国白银收购政策之前是成立的,然而白银收购政策导致了中国白银流出以及汇率升值,引起了中国严重的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并最终迫使中国放弃了银本位。这一时期的中国货币史为大萧条原因的研究提供了"自然试验场",它进一步验证了货币因素在导致大萧条加深和蔓延过程中的作用,这为当前货币当局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提供了经验教训,也提示我们本币快速升值导致的潜在风险——...
关键词:
白银收购法案 大萧条 法币改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本文以世界经济史中两次最重大的金融危机为研究对象,以主要经济体的宏观应对政策为视角,比较研究两次金融危机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效应的异同,进一步总结政策经验,旨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启示。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大萧条 宏观政策 比较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靳卫萍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诸多难题,特别是对外贸易和汇率、外汇储备过多等问题。众多影响因素之下,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威胁,形成了所谓的"中国制造"难题。本文通过分析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主流经济学的贸易理论不适合解释当前对外贸易中出现的问题;一个存在技术进步的中美贸易虚构的模型可以看出中美贸易导致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可能性。本文认为,要保持中国对外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中国制造"的顺利升级,必须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和提高名义经济增长率,唯此才能获得人民币升值牢固的基础和对外贸易的主动权。
关键词:
中国制造 人民币汇率 名义经济增长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长峰
新时期,美国的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单纯的农业补贴已无助于提高美国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必须制定一个有效的、超越农业政策的、能应对21世纪挑战的农村经济政策。在分析新时期美国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发展机会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美国农村经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了部分美国经济学家给出的新时期美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
关键词:
美国 农村经济 农业补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199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与80年前大萧条前的美国经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风险运行期:支持经济增长的三大长期因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波动必不可免,货币信用扩张及“高增长病”,等等,因此,控制及化解风险应该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建伟
低利率、财政赤字和量化宽松是美国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的三大基本政策措施。其中量化宽松政策是美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政策手段,截止2013年1月份,持续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美国向全球筹集了19553.29亿美元的铸币税,仅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就引致美国2011年和2012年GDP增速提高了1.67个百分点和1.81个百分点。2012年美国经济已恢复适度增长状态,但失业率依然偏高。为刺激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美联储在2012年12月再度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这一政策将刺激美国经济增速提高并恢复较快增长状态,2013年GDP增速将提高到3.19%,2013年到2015年GDP平均增速将提高到3....
关键词: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量化宽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昌黎
日本经济从1991年第二季度起开始滑坡,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因这次经济危机发生在泡沫经济崩溃之后。被称之为“泡沫经济崩溃萧条”,或称之为“平成萧条”。这是战后日本发生的第11次经济危机,也是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大力推行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后的第一次危机。具体表现为:企业活动停滞;个人消费不振,住宅投资减少;泡沫经济崩溃;金融危机严重。本文从日本经济的内部因素和综合因素方面探讨造成这次经济萧条的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包括三大内容,我们必须依照长期发展、长短期均衡和情势变迁的原则确定自己当期的调控取向。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经济政策取向调整在所难免。但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从"促进增长"转向"充分就业"的调整。目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是经济增长条件下的就业优先。同时,"就业优先"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味地追求充分就业而损害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宋小川
本文对新古典经济学在这场全球经济危机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清算和理论与历史的反思,探讨了新古典经济学"铸成如此大错"的理论和历史渊源。文章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完美理性和完善市场假定在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中的误导作用,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指出经济学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按现实世界的本来面目来理解、分析和描述世界。
关键词:
萧条经济学 有效市场假定 新古典经济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连城 郎丽华
本文采用历史分析和逻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中国经济的运行规律是决定中国未来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而世界经济运行规律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也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走势。无论从中国经济自身的运动规律还是从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来看,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都将呈现向好的趋势。因此,2012年及其未来一段时间,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促进结构调整,抑制通货膨胀,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政策选择的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元硕
当前经济政策动向三则技术进步政策为转变国民经济增长方式,“九五”期间要进一步调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的投资主体,加大中央财政对企业技术进步支持的力度,引导地方财力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步伐,拓宽企业技术进步的资金来源,改革技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巍
逻辑分析和大萧条时期的经验都表明,货币政策在需求约束型的萧条经济中发挥启动作用是可能的,但要必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从金融角度观察,银行系统基本安全、货币有充分的供给弹性和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从总需求角度来看,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至少不被政策打压。美国在胡佛总统时期由于上述条件不存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同样无效。罗斯福总统在修复经济机制的同时实施的国家干预政策不是经济调控手段的唯一选择,而是政治上的最佳选择。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货币政策足以治理输入性的萧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保华
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与中国上个世纪以来经济振兴计划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剖析,指出经济振兴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时机选择、泡沫考量、切入方式、力道尺度和政府发展经济的心态因素等,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金融海啸 案例分析 冷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