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4)
2023(8975)
2022(7331)
2021(7032)
2020(6087)
2019(14036)
2018(13976)
2017(27194)
2016(14877)
2015(17032)
2014(17109)
2013(16772)
2012(14978)
2011(13285)
2010(13777)
2009(13115)
2008(13210)
2007(11354)
2006(9905)
2005(9137)
作者
(40432)
(33989)
(33535)
(32354)
(21536)
(16030)
(15360)
(13070)
(12789)
(12255)
(11473)
(11443)
(10958)
(10896)
(10747)
(10234)
(9984)
(9776)
(9719)
(9642)
(8433)
(8212)
(8031)
(7760)
(7622)
(7551)
(7538)
(7409)
(6775)
(6491)
学科
(57603)
经济(57506)
管理(51927)
(44801)
(39784)
企业(39784)
(29574)
方法(27105)
数学(24163)
数学方法(23615)
(17330)
(15078)
中国(15072)
财务(15028)
财务管理(14978)
(14389)
企业财务(14226)
财政(13551)
业经(12499)
(11951)
(11951)
(10905)
理论(10236)
体制(10209)
(10136)
银行(10128)
土地(9508)
(9479)
地方(9109)
(9109)
机构
大学(207051)
学院(205655)
(83288)
经济(81495)
管理(80777)
理学(69191)
理学院(68475)
管理学(67070)
管理学院(66694)
研究(65551)
中国(52543)
(50199)
(44007)
科学(38008)
财经(35409)
(32666)
(32032)
(31948)
中心(30193)
(28817)
研究所(28657)
北京(27840)
业大(27777)
财经大学(26070)
经济学(25846)
(25442)
师范(25235)
(24424)
(24265)
经济学院(23131)
基金
项目(132925)
科学(105233)
研究(98165)
基金(97375)
(83734)
国家(83105)
科学基金(72251)
社会(62934)
社会科(59763)
社会科学(59745)
(51288)
基金项目(50509)
教育(46799)
自然(46435)
自然科(45359)
自然科学(45349)
自然科学基金(44507)
(43211)
资助(40807)
编号(40002)
成果(33531)
(30252)
重点(29924)
(29798)
课题(28224)
(27699)
(26517)
教育部(26406)
国家社会(26042)
创新(26032)
期刊
(93892)
经济(93892)
研究(64672)
中国(47594)
(45416)
管理(31435)
学报(27993)
科学(27527)
(26279)
教育(23734)
大学(22846)
学学(21322)
(19854)
金融(19854)
技术(18930)
财经(18440)
农业(17319)
(15634)
经济研究(15219)
业经(14236)
财会(11783)
问题(11766)
会计(11406)
统计(11011)
(10283)
技术经济(10030)
(9786)
(9376)
(9303)
理论(9131)
共检索到318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杨遴杰  饶富杰  
近年来,由于国内地方政府显著依赖土地财政,地方债务危机开始显现。为此,学界主张地方财政应改变单纯依靠卖地的现状,寻求一条长久持续且风险可控的土地管理与收益制度。在此背景下,美国目前的土地管理制度与不动产税体系备受推崇。本期刊载两位专家的研究,分析了美国建国以来的土地管理制度与收益模式的变化,探讨了两者如何有效互动,以求总结出可供我国进一步改革参考的经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涛  徐瑾  
我国土地因收益和收益主体的差异造成了较为复杂的分配格局,政府间、政府与农村集体、土地使用者间的收益分配显失公平,土地市场效率低下。市场结构模型与分权模式的剖析表明,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缺陷主要源于土地市场的双轨制和财政分权模式。双层市场结构与政府间的目标偏离要求创新土地收益分配制度,重新定位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能,优化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和路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志安  侯昭瑞  林子琪  
在研究土地财政内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土地财政模式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土地财政的具体形式或类型。土地财政模式是在一定经济和社会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以财政社会学为视角,把土地财政模式划分为贡纳型土地财政、租金型土地财政、利润型土地财政和税收型土地财政。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为租金型土地财政,应转型为税收型土地财政。同时认为,土地财政模式转型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制度变迁过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涛  
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推进,土地财政各项收益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日益增加,土地财政的各项制度从早期的市场化探索,逐步发展、规范,经历了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制度变迁。包括了土地市场收益、土地准市场收益和土地税收等内容的土地财政总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大幅提高,在现行的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土地财政收益的分配格局不断发生改变。通过对不同管理模式和收益分配体制下,土地财政的收益—成本的绩效评价模型分析表明:对土地财政各项收益的变化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于收益分配的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涛  孙慧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土地流转政策与制度的演进过程及其总体特征,归纳总结了"反租倒包""两权抵押""宅基地换房、换保障"租赁、"股份合作"制、信托等典型土地流转模式的优缺点,以及政府主导型、集体主导型、农民主导型的土地流转模式的区别和利弊。文章认为,中国土地流转制度设计要完善农村土地治权结构、健全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地因时制宜优化土地流转模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土地财政主要是指地方政府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转让经营性土地使用权,以获得市政建设资金,或作为抵押品获得银行贷款,用于弥补财政收入不足。土地是稀缺性的生产要素,根据市场经济理论,经济行为主体利用其获得经济收益属理性行为,且我国当前又处于城镇化、工业化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时期,势必会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所以,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收入本质上并无问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匡凯  
土地征收制度会受到财政政策影响。1959-1982年,财政权力下放、重工业优先支出,致使农村通货膨胀、地方征地权力增大,所以征地审批机关级别提高、权力回收,补偿标准上调。1982-1998年,分税制促使政府通过城市扩张提高GDP,加之通货膨胀使得征地程序更严格,补偿标准提高。新世纪公共财政下,法律细化了"公共利益"范围、提高了征地透明度,农民参与土地分红。财政从家财型向税收型转变,应当要严格征地程序,加强社会保障,处理好"央-地"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猛  宋家宁  
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使地方财政来源渠道大受制约,而支出责任却在不断增大。在这种压力下,运用手中的土地实际控制权,通过土地出让增加本地财政的实际可支配量,成为地方政府的首选。这种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及相关税费的现象被学术界称为"土地财政"。显然土地财政实质是地方政府伴随城市化进程和土地资本化过程进行的大规模融资现象。应当说,土地财政对地方发展有一定的正面作用,但随着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鲍宗豪  
以"土地财政"为核心的资本化驱动,导致可持续城市化出现"四大悖论"。破解"土地财政"悖论的制度安排,应着眼于各种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思路,在促进城市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严格界定"公共利益",促进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的完善;重启财税改革,把握合理划分税权这一制度核心;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体制为原则,完善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进而全面破解"土地财政"的悖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侯麟科   徐丽君   于丛   万俊斌  
包容性财政体制保障了地方财政在正式制度以外获取自主财力的弹性空间,兼顾了中央权威与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基于土地出让这一主要的包容性财政载体,本文试图为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营土地”的土地发展主义模式下,土地出让通过吸引劳动力、资本等流动性生产要素,推进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了中央经济增长与地方自主财力扩张的激励相容,而政府融资放大了土地出让的这一效应。同时,在分权化经济体制下,晋升博弈促使地方官员自利性地调整土地出让行为,致使土地出让呈现周期性变化。拓展性分析表明,土地出让对经济增长和财力扩张的效应已经出现衰退,这一现象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显著。未来应进一步规范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等非规范性财政收入的监管,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祥云  
在不同的财政体制和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下 ,日、美两国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模式 ,前者为总量一次性补助与专项配套补助组合 ,而后者则为专项一次性补助与专项配套补助搭配。透过两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纷繁复杂的外表 ,可以发现 ,两种模式具有很多内在一致性 ,这些内在规律对建立我国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勇  李凤霞  
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体财政收入的比重大大降低,但地方政府的事务并不因财政收入的降低而减少,相反有增长的趋势。地方政府为筹措财源不得不采取"土地财政"的策略。"土地财政"带来的负效应的蔓延呼唤"土地财政"制度的改革。规范化的财政分权体制,尤其是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是"土地财政"制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所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晓艳  汪德华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财政的制度弊端愈发突显,已经成为今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本文以我国土地财政的制度背景为前提,分析土地财政的发展现状,剖析土地财政的财政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正视"土地财政"的现实,强化其财政管理,尽可能减少其负面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珍贵  
土地征用在美国被称为"最高土地权的行使"。依据美国联邦宪法规定,非依正当法律程序,非有合理补偿,不得征用私有土地供公共使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