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64)
2023(4732)
2022(4158)
2021(3892)
2020(3380)
2019(7749)
2018(7458)
2017(12429)
2016(8134)
2015(9788)
2014(10085)
2013(8900)
2012(7930)
2011(7316)
2010(7515)
2009(6016)
2008(5839)
2007(5144)
2006(4581)
2005(4063)
作者
(21705)
(17855)
(17840)
(17043)
(11304)
(8546)
(8415)
(6912)
(6883)
(6708)
(6211)
(6072)
(5976)
(5784)
(5590)
(5559)
(5465)
(5397)
(5212)
(5013)
(4721)
(4495)
(4457)
(4443)
(4113)
(4112)
(4021)
(3912)
(3861)
(3852)
学科
(21365)
经济(21339)
管理(16619)
(15149)
(11575)
企业(11575)
教育(10878)
方法(10145)
教学(9740)
理论(9282)
数学(8930)
数学方法(8733)
中国(8637)
(7636)
学法(6292)
教学法(6292)
(5538)
业经(5353)
学校(5324)
农业(5261)
学理(5259)
学理论(5259)
(4991)
技术(4712)
地方(4333)
(4237)
财务(4219)
财务管理(4217)
企业财务(4120)
研究(4094)
机构
学院(104271)
大学(101505)
研究(34500)
管理(32180)
(31473)
经济(30478)
理学(28108)
理学院(27657)
管理学(26723)
管理学院(26558)
科学(22690)
(22409)
中国(21189)
技术(20552)
(19978)
职业(19146)
(18487)
师范(18299)
(17565)
业大(17533)
(17232)
教育(16940)
研究所(16212)
农业(15728)
中心(14887)
技术学院(14684)
师范大学(14522)
北京(14230)
职业技术(13946)
(13735)
基金
项目(69173)
研究(55345)
科学(53675)
基金(44236)
(38393)
国家(37955)
教育(32872)
(32240)
科学基金(32033)
社会(30304)
社会科(28491)
社会科学(28478)
(26864)
编号(25901)
基金项目(23698)
成果(21565)
课题(21098)
自然(20341)
自然科(19886)
自然科学(19881)
自然科学基金(19515)
(18209)
资助(18035)
重点(17038)
规划(15578)
大学(15471)
(15415)
(15161)
(15029)
项目编号(14705)
期刊
教育(39966)
(32989)
经济(32989)
中国(31624)
研究(31298)
学报(18909)
(17571)
大学(15529)
科学(14566)
技术(14451)
职业(14397)
学学(12878)
农业(12557)
管理(11057)
(10378)
技术教育(8744)
职业技术(8744)
职业技术教育(8744)
(7181)
(6997)
论坛(6997)
高等(6625)
图书(6563)
高等教育(5467)
(5441)
业大(5304)
业经(5145)
财经(5077)
经济研究(4995)
成人(4960)
共检索到156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孝四  蔡有柱  
课余生活是影响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高职生的课余生活存在内容层次不高、时间安排不尽合理、不能很好利用课余活动提高自身素质等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加强对课余生活的管理与引导、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发挥课余生活对高职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桂萍  邵晓虹  
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以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人文素养提升三位一体相互融合发展为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主要任务,以"职业人"行为教育、校企合作育人、校园文化育人、课程教育四模式为实现形式的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振荣  杨静慧  
文章围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先提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再分析目前大学里常见的现象及产生原因:高等教育大众化、应试教育的后果、电子信息的影响及对大学教育目标认识不足。然后提出本科教育目标,最后基于实践教学角度提出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行导师制度、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个人知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荒  
加强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完善其知识结构、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需要。为此,高职院校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确立人文素质教育目标;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构建高素质的人文师资队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宇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就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体现为诚信意识较差,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创新意识,缺乏实干精神和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改革思路,以期使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文斌  马广水  亓俊忠  
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着"重技能、轻素质"的现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高职教育理念,研究并实践了"仁智合一"商科特色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创建了"一体、三化、三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立了"教导合一"的"教书育人"体制机制,明显提高了商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正范  
必须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林正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根本性的变革。这一变革,也必然会影响到高等教育,尽管这种影响是双重的。由于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仅仅才开始,还不能从更深层的认识中去把握,这就难以避免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走弯路。特别是市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芸  毛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必须切实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其中,包容作为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指标。培养大学生的包容心态,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不仅要重视这项工作,更要充分利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客观条件,让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景华  
高等教育从传授知识到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也是教育机制的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霍九江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素质教育工程的逐步推进,美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创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但在关注美学教育时发现,美学教育在当前大学教育中的地位逐渐降低,出现了美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缺失的状况。通过分析,文章提出创新美学教学模式,即"一个工程,两个部分",把美学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由学校和社会相互配合搞好美学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宝新  王英  赵丽新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智商素质与情商素质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大学生在智商素质一定的情况下,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主要靠情商素质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倡导并推行"素质教育",各高校相继实施"综合素质教育工程",但至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与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其重要症结在于对学生情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重视不够。文章就大学生情商素质开发与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开发培养的内容体系和对策做分析阐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义彬  
高等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在重视培养学生优秀的专业素质的同时,非专业素质的培养不容忽视,这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构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健全评价和反馈机制,将对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丽华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已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和面向未来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和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文章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作了概括,从专业知识、身心健康、社会实践、就业观及就业技巧诸方面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对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性和方法,以求为教育改革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美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