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59)
2023(3016)
2022(2654)
2021(2439)
2020(1927)
2019(4639)
2018(4318)
2017(7807)
2016(4076)
2015(4804)
2014(4896)
2013(4749)
2012(4345)
2011(4084)
2010(4299)
2009(3585)
2008(3629)
2007(3380)
2006(3074)
2005(2949)
作者
(12843)
(10527)
(10313)
(9943)
(6819)
(4972)
(4932)
(4088)
(4021)
(3741)
(3629)
(3570)
(3431)
(3374)
(3284)
(3212)
(3209)
(3137)
(3072)
(3063)
(2743)
(2632)
(2531)
(2481)
(2462)
(2388)
(2378)
(2257)
(2184)
(2157)
学科
(16546)
经济(16531)
管理(9721)
(9240)
(8126)
企业(8126)
方法(5401)
中国(5200)
理论(5012)
业经(4835)
地方(4774)
教学(4445)
(4169)
贸易(4164)
数学(3996)
(3977)
(3872)
数学方法(3831)
(3527)
(3473)
教育(3329)
(3137)
(2939)
(2830)
银行(2826)
(2821)
金融(2821)
(2712)
学法(2687)
教学法(2687)
机构
学院(58715)
大学(58076)
研究(23190)
(21872)
经济(21251)
管理(19967)
中国(16868)
理学(16570)
理学院(16327)
管理学(15944)
管理学院(15804)
科学(13820)
(13233)
(12527)
研究所(11220)
中心(10510)
(10083)
(10034)
师范(9972)
(9912)
(8913)
北京(8813)
技术(8807)
(8497)
师范大学(8111)
(8103)
教育(7576)
财经(7397)
业大(7358)
职业(7224)
基金
项目(36099)
研究(28261)
科学(27541)
基金(23748)
(20873)
国家(20700)
科学基金(17407)
社会(15637)
(14943)
社会科(14764)
社会科学(14755)
教育(14360)
(12690)
编号(12452)
基金项目(12387)
自然(11059)
自然科(10811)
自然科学(10809)
成果(10695)
自然科学基金(10605)
资助(9772)
课题(9535)
重点(8728)
(8119)
(8069)
(7789)
(7619)
项目编号(7618)
创新(7192)
大学(7127)
期刊
(28291)
经济(28291)
研究(19620)
中国(16687)
教育(14796)
管理(9809)
技术(8328)
学报(8132)
(7622)
(7505)
科学(7493)
大学(6225)
(5584)
金融(5584)
学学(5439)
农业(5295)
图书(4830)
职业(4774)
经济研究(4445)
业经(3959)
(3517)
论坛(3517)
书馆(3480)
图书馆(3480)
(3393)
国际(3391)
(3371)
技术教育(3340)
职业技术(3340)
职业技术教育(3340)
共检索到101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欧用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冠英  陈希宜  
近年来,台湾地区"教育部"在制订各级技职院校课程标准时,依据课程标准皆有明确阐述通识教育的目标("教育部",2005),这对于技职院校通识中心的课程规划应有一清楚的发展方向。但就实际上访谈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师、学生及相关文献中(陈舜田,2004)可发现,技职学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具体成效,并未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学生视通识课程为营养学分,少部分教师及教育单位的行政人员对于通识教育核心价值亦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现象。因此,技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的落实,除了课程的改善与教学效果的提升外,亦涉及学校内外相关的学习资源与软硬件设施,上述因素皆会影响通识教育的教学成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永熙  徐杰  
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确定的原则、课程开设的操作程序、课程的组织管理与评价以及课程开设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等方面 ,就高级中学如何开设好这门课程作一讨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书超  
在新课程实施中,综合实践活动几乎将教师熟悉且习惯的一切颠覆,从教育理念到实践操作都开拓出一套全新的系统,为我们解读教育的本质和使命开辟了新背景。此课程在教育创新方面的意义有四:首先,通过实践活动而养成人的课程逻辑,旨在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其次,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开发主要资源,奠基了其课程价值的独特性;再次,以学生探究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形态,有望实现创新精神的救赎;最后,以德性教学为课程价值追求,有益于教育回归生命意义的追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茂林  
十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取得系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宏观规划不足、微观指导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社会地图学注重从整体上综合各种因素,绘制出清晰的关系图。将其引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得失的反思之中,建构起国家、区域、学校、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系统关系图,能为有效解决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为配合教育部即将推出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本刊特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邀请海内外课程专家、课程决策者、课程实践者展开系列研讨,并定期刊登,请读者留意,更欢迎广大读者踊跃参与讨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丽华  
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 ,出现了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混淆的情况 ,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学科课程完全或部分分解掉。针对于此 ,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 ,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予以澄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强  
近年来,要求课程与教学回到社会生活情境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笔者通过再现一个以"非典"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建构了对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的理解,从而揭示了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的本质(整体性与多元变革性)、参与主体(实践共同体)、措施(情境、内容、激励、评价)。最后,笔者对当前进行情境中的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卓  
实施模式的构建将有助于改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建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模式应紧紧抓住其"实践性"特征,以实践活动的创造性为横坐标,以实践的目的为纵坐标,可将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划分为四种类型,相应地形成四种实施模式:探究型实践模式,应用型实践模式,体察型实践模式,参与型实践模式。每种实施模式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李树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参与开发的课程,学生的自我价值因而得以充分彰显。学会思考与判断、学会选择与负责,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价值的集中表现。自我本身就是一个生活世界,是丰富的探究资源;自我永远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是在关系中形成和发展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依赖于反思性探究。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我维度开发的基本原则。当然,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时也要避免"被动的主体性"和"虚幻的自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芒  
为了有效地进行新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教师应该比较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 ,同时 ,也必须具备适应于此种教学的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出发点是整合的方法和问题解决的技能。本文主要讨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特别是综合性学习 ,以及在此过程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树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2001年正式成为国家课程,其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有力地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但在深度和实效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当前全球范围所共同聚焦的核心素养视角,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内涵以及如何评价的问题,以厘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内涵、切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仲建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发挥生活对儿童的教育价值,它向两端无限延伸:一方面是儿童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是学科知识。综合实践活动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表现自我与信任;产生精彩观念;团体成员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活动要素包括:"讨论"、"现场活动"、"反思"与"表现";教师的指导要素包括:"倾听"、"观察"与"引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包括:确立研究主题、课题计划与启动、课题实施、课题展示与反思等环节,这些环节彼此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新课程改革关注课程的整体设计,旨在确立双重课程——由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学校课程。本文探讨了双重课程设计的意义及其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困惑及其破解之道,以及课堂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