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27)
2023(13353)
2022(11754)
2021(10945)
2020(9203)
2019(21052)
2018(20546)
2017(39388)
2016(21538)
2015(23658)
2014(23337)
2013(23094)
2012(20953)
2011(18779)
2010(18353)
2009(16681)
2008(15993)
2007(13636)
2006(11743)
2005(9884)
作者
(63829)
(53067)
(52680)
(49974)
(33523)
(25578)
(23718)
(20928)
(20266)
(18643)
(18154)
(17791)
(16728)
(16533)
(16280)
(16243)
(16137)
(15670)
(15122)
(14963)
(13518)
(12731)
(12581)
(12065)
(11938)
(11698)
(11632)
(11550)
(10726)
(10549)
学科
(81739)
经济(81644)
管理(58398)
(58245)
(45658)
企业(45658)
方法(39092)
数学(34170)
数学方法(33801)
(25311)
(21384)
中国(20400)
(20079)
业经(18272)
农业(17939)
地方(15994)
(15271)
贸易(15266)
(14830)
环境(13361)
技术(13218)
理论(13090)
(12883)
(12584)
(12493)
财务(12434)
财务管理(12417)
企业财务(11772)
(11250)
教育(10832)
机构
大学(301860)
学院(299731)
管理(119842)
(113408)
经济(111014)
理学(105659)
理学院(104434)
管理学(102419)
管理学院(101907)
研究(100427)
中国(71659)
科学(67597)
(63942)
(58590)
业大(53115)
(51101)
(48596)
研究所(47542)
农业(46561)
中心(45454)
(41512)
财经(40366)
(39586)
北京(39510)
师范(39090)
(36908)
(36598)
(33861)
经济学(33346)
技术(31915)
基金
项目(219517)
科学(171034)
基金(159153)
研究(153386)
(142036)
国家(140849)
科学基金(119592)
社会(96003)
社会科(90899)
社会科学(90874)
(86252)
基金项目(85899)
自然(80856)
自然科(78946)
自然科学(78922)
自然科学基金(77514)
(73444)
教育(69936)
资助(64293)
编号(61786)
重点(49268)
成果(48277)
(47197)
(46202)
(45733)
创新(42688)
科研(42650)
课题(42116)
计划(42092)
大学(39893)
期刊
(116000)
经济(116000)
研究(80670)
学报(57463)
中国(54023)
(53116)
科学(50467)
大学(42086)
管理(40131)
学学(40026)
农业(36794)
(34290)
教育(30723)
技术(23194)
业经(20576)
(20168)
金融(20168)
经济研究(18655)
财经(18447)
(18179)
科技(16686)
业大(16271)
(16022)
(15656)
问题(15553)
图书(15468)
资源(14239)
理论(13873)
技术经济(13649)
农业大学(13196)
共检索到4122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夏方舟  黄晶  
研究目的:精准识别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不同时期土地要素对贫困的可能影响,评估土地要素对绝对贫困的帮扶效果,为推进土地要素更为精准地实现相对贫困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要素对于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均具有较为突出的影响;(2)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全面展开后,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得到了有效改善,土地资本禀赋具有更为突出的未来改善潜力;(3)土地要素的资源和资本禀赋在各个时期都体现出了对贫困的异质性影响,资本禀赋相较于资源禀赋对于贫困均具有更强影响。研究结论:无论是在绝对贫困还是相对贫困治理中,均需高度重视土地要素的突出作用;在过去的扶贫攻坚战役中,一系列土地要素扶贫政策已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未来的相对贫困治理中亟待进一步促进土地要素禀赋改善,特别要着力重点提升土地要素资本化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推进更为精准的相对贫困治理。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云虹   刘津铭  
该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条件、自我发展、生活保障三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统计工具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逐年改善,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生活保障维度指标对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而经济条件与自我发展维度指标的贡献度趋于上升。2)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类城市群、各级城市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东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规模大的城市减缓幅度较大。3)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低-低集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4)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等个性特征与流入地财政支出、医疗服务供给、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因素均影响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农民工自身教育水平和流入地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有效发挥减贫效应,而且该效应还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特征。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殷浩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减贫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经历了农村改革推动减贫,工业化、城镇化与开发式扶贫推动减贫,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动减贫三个阶段。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看,我国2010年绝对贫困标准能够满足消除绝对贫困的需要。2020年后,相对贫困群体将取代绝对贫困群体成为贫困群体的主体,应按中位收入比例法制定相对贫困线,统一城乡扶贫目标与治理机制,以包容性增长和多维度改善促进长期减贫。同时,需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包括实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防贫政策、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英  
为了扶贫减贫事业能够取得实效,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要求,并发展出“扶真贫”“真扶贫”和“真脱贫”三个评价维度。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契合了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在绝对贫困治理中,如果说从政治动员到技术动员是精准扶贫的一次正当性,那么在相对贫困治理中,促进国家的施政伦理与乡村基层的社群伦理的共通与兼容,则是精准扶贫的二次正当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府在相对贫困治理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能力,防范技术治理中的数字失真。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立雄  谢丹丹  
英国经济学家彼得.汤森认为贫困是因为缺乏资源而被剥夺了享有常规社会生活水平和参与正常社会生活的权利,提出相对贫困测量方法。但是阿马蒂亚.森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贫困在能力的范围内是绝对的,相对贫困只是绝对贫困的补充而不能替代绝对贫困,是一种绝对的相对贫困观。本文对两人的贫困理论进行了比较和归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姗姗  孙久文  
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严重,贫困人口行业固化、区位固化和群体固化逐步形成。由于中国各城市发展水平不同步,城市贫困状况和人口构成呈现出地域、行业、城市等级的空间差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再就业和失业保险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救助制度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为遏制城市贫困日益恶化,有效破除城市贫困固化态势,应在现有的城市反贫困政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多元化社会救助制度,重构贫困人口聚集区地域格局,提升贫困主体反贫困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亚庆  王晓兵  杨军  罗仁福  
我国的扶贫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农户贫困率降低十分显著,但随着扶贫的深入,消除剩余贫困的难度也不断增大。基于浙江、湖北、云南三省1 362户农户持续10年的微观调研面板数据,综合采用统计指标和计量模型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户贫困的持续性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我国农户贫困主要是暂时性的,但随着贫困标准的提高,持续性贫困人口比例将显著增加,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东西部在贫困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农户个体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其脱离持续性贫困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减少社会排斥将促进弱势农户提高社会资源积累,有助于农户脱离长期贫困。分散收入风险,也有利于农户摆脱长期贫困。除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静  冯星光  
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贫困规模的测度体系以及反贫困效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贫困识别、贫困加总、贫困分解三个模块。得到的主要结论是政府扶贫政策达到的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扶贫的手段的不同,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贫困问题,政府必须制定出亲贫困增长战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文会   周常春   凌欢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研究如何缓解我国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高斯核密度估计函数探讨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变趋势;从数字减贫的视角,利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资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我国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呈现动态收敛特征,不同林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在逐渐降低,其中北方林区多数农户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低于0.20。(2)数字资本能显著缓解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影响效应为0.0077,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3)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资本对农户多维相对贫困具有异质性影响。对于东北林区、农业大省和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农户而言,数字资本的减贫效果更明显,分别达到0.0132、0.0088%、0.0071。(4)机制检验发现,劳动力流动在数字资本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其中介效应为0.0004。文章构建了“数字资本-劳动力流动-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进趋势,丰富了数字资本减贫的作用机理。基于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加强对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农户多维相对贫困的治理,促进东北林区、农业大省以及极端多维相对贫困农户的数字资本积累,以降低农户多维相对贫困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司可  方吉  彭玮  
围绕数字时代相对贫困影响因素,探讨不同影响因素组态对相对贫困治理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数字时代相对贫困影响因素治理组态存在5条路径,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高数字就业、强互联网政务或强在线医疗的支持;第二种是以强互联网政务为核心;第三种是强数字产业、强数字消费、强互联网政务和强在线医疗的组合。数字就业型、数字服务型、数字社会型是影响数字时代相对贫困治理成效差异的主要组合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要要  
缓解相对贫困是后2020年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工作。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接入背后隐藏的数字鸿沟是否阻碍了信息福利效应发挥,以及是否加剧相对贫困尚未得到严谨回答。因此,研究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互联网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数字鸿沟指数,考察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一研究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更换估计模型和应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保持足够的稳健性。此外,渠道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鸿沟通过削弱社会网络、阻隔信息传播和降低信贷可得性等渠道提高相对贫困发生概率。由此,本文认为实务层面应着重弥合数字鸿沟,发挥数字赋能在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尹志超  李艺菲  
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将减贫事业的重心转向“相对贫困”。数字经济背景下,移动支付将互联网、终端设备、金融机构有效地联合起来。基于2017—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移动支付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选取社区内除自身以外使用移动支付家庭的比重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能够显著缓解相对贫困,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相对贫困概率下降约15.2%。机制分析显示,移动支付通过提高金融可及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帮助家庭摆脱相对贫困,使用移动支付有助于灵活就业和自雇佣就业进而帮助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移动支付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家庭、低教育水平家庭的相对贫困产生更大的缓解作用。据此提出,应该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家庭金融可及性,降低金融排斥,使得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数字经济福利,以此缓解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思雨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经济如何缓解城市贫困的基础上,使用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一步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相对贫困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数字经济可显著缓解城市贫困,进行稳健性检验及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然成立;相比之下,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减贫效果较大,东部地区较小;数字经济减贫存在单门槛效应,超过门槛值后,减贫效应明显提升;贫困程度高的地区,数字经济的减贫效应更明显;数字经济缓解贫困的机制为增加就业和激发创业热情;为发挥数字经济的减贫效应,本文从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建立长效扶贫机制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青  
相对贫困是收入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一个较低比例的社会生活状态,相对贫困人口比率是指相对贫困人数占全体人口的比率。由洛伦兹曲线可以求出相对贫困人口比率,通过消除相对贫困可以有效降低基尼系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辉  
贫困边缘户贫困的预防与应对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缓解相对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相对贫困治理目标群体之一,贫困边缘户社会网络资源匮乏,生活幸福感有待提升;经济社会低,政治参与度低;就业能力有限,非农就业困难;医疗、教育负担沉重,收支保持平衡困难。为解决贫困边缘户的发展困境,一些地区制定了贫困边缘户的帮扶政策。然而,在救助过程中仍面临着治理主体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救助政策不健全、帮扶政策缺失等困境。为缓解贫困边缘户相对贫困,需完善事前预防与事中救助相结合的贫困预防、救助机制,以及健全贫困边缘户脱贫致富的保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