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7)
- 2023(9282)
- 2022(7782)
- 2021(6914)
- 2020(5747)
- 2019(12689)
- 2018(12299)
- 2017(23825)
- 2016(12601)
- 2015(13799)
- 2014(13906)
- 2013(13837)
- 2012(13111)
- 2011(11994)
- 2010(12384)
- 2009(11626)
- 2008(11215)
- 2007(9925)
- 2006(9042)
- 2005(8494)
- 学科
- 济(75393)
- 经济(75324)
- 管理(36897)
- 业(33424)
- 企(27758)
- 企业(27758)
- 方法(24526)
- 数学(21359)
- 数学方法(21157)
- 地方(18836)
- 中国(16822)
- 财(15311)
- 学(15137)
- 业经(14025)
- 农(13758)
- 地方经济(13197)
- 制(13117)
- 融(11118)
- 金融(11118)
- 银(10680)
- 银行(10666)
- 行(10287)
- 体(10195)
- 贸(9584)
- 贸易(9576)
- 产业(9409)
- 农业(9353)
- 易(9223)
- 环境(9183)
- 务(8929)
- 机构
- 大学(190311)
- 学院(188973)
- 济(91075)
- 经济(89423)
- 研究(69778)
- 管理(68735)
- 理学(58712)
- 理学院(58012)
- 管理学(57134)
- 管理学院(56761)
- 中国(52554)
- 财(41921)
- 科学(39310)
- 京(38837)
- 所(34840)
- 财经(33344)
- 研究所(31375)
- 中心(31313)
- 经济学(30486)
- 经(30255)
- 江(29491)
- 农(28158)
- 经济学院(27203)
- 院(24983)
- 财经大学(24878)
- 范(24625)
- 北京(24420)
- 师范(24373)
- 业大(24188)
- 州(22971)
- 基金
- 项目(121471)
- 科学(97181)
- 基金(90781)
- 研究(88654)
- 家(79046)
- 国家(78426)
- 科学基金(67476)
- 社会(60667)
- 社会科(57765)
- 社会科学(57752)
- 基金项目(46882)
- 省(45998)
- 自然(41554)
- 自然科(40637)
- 自然科学(40626)
- 教育(40182)
- 自然科学基金(39960)
- 划(38617)
- 资助(37183)
- 编号(32827)
- 重点(27876)
- 成果(27759)
- 部(27718)
- 发(27431)
- 国家社会(26349)
- 创(24896)
- 性(24402)
- 教育部(24367)
- 人文(23719)
- 课题(23670)
共检索到295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礼卿
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分析近年来,讨论全球经济失衡原因的相关文献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2005年,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巴利.艾钦格林(Barry Eichengreen)做过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他认为,对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廖泽芳 雷达
文章从估值视角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在分析估值效应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选取失衡中心美国与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为分析对象,利用估值效应对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利益分配格局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球经济失衡期间,美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存在相当大的正估值,与之相应的最大贸易顺差国日本和中国的净国外资产变动中存在巨大的负估值,意味着与外部失衡相应的国际资本流动收益为美国提供了稳定的融资来源,相当于实现了从顺差国向美国的财富转移。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利益分配 估值效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闫小娜
本文试图对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的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美国国际资本流入的基本模式与特征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各种不同因素的解释力,希望以此来促进对于全球经济失衡现象的整体认识,并对危机后的国际金融格局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本文认为,由于主要贸易盈余国家对美国的金融产品是刚性需求,因此美国的贸易逆差也必然伴随着资本的流入,并且,流入美国的资本显然已经弥补了经常账户的赤字;从2003年第3季度后,获取收益不再是资本流入美国的主要原因,并且金融危机对资本流入美国的影响是显著的。在为应对全球经济失衡所进行的调整中,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常账户赤字 资本流入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管涛
流动性过剩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全球经济失衡是造成世界范围流动性过剩的催化剂。其中,发达国家是流动性输出的重要来源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是流动性输入的主要目的地。后者又通过私人或官方对外资本输出的方式,将部分过剩的流动性回流到发达国家。流动性过剩造成了投资过快增长、通胀压力上升、资产泡沫积聚、资本流动冲击等风险。因此,必须重视经济对外失衡问题,及时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全球经济失衡 日元利差交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理查德·库珀 赵瑾
目前人们关注国民储蓄和投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所有发达国家展开的对公共养老金或更广义的养老金的争论;二是全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傅瑜 徐艳 何泽荣
全球经济失衡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特点。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全球经济失衡的观点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的表现。研究一国经济的对外失衡不应该仅仅研究贸易项目或经常项目的失衡,而更应当研究整个国际收支的失衡。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是美国的失衡。一个国家的对外失衡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中国贸易顺差与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根本上说来自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中,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汇率政策的协调。这一协调是解决经济全球失衡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手段。解决中国经济对外失衡的关键是治理中国经济的内部失衡。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济的内外失衡 汇率政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黄薇 韩剑
不平衡问题由于其长期性、破坏性以及各国政策协调的复杂性,成为2011年G20全球治理平台上热点议题之一。然而,学术界对于经济失衡问题并没有形成共识性看法,甚至对于全球失衡也缺乏严格的定义。本文从全球失衡问题研究和"参考性指南"产生的背景入手,讨论了"参考性指南"指标体系的形成以及方法论基础和四种测度失衡方法的优缺点。总体而言,"参考性指南"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各国间的政策博弈结果,也是首次在超国家领域设立的系统化全球经济失衡评价体系。该体系的设立不仅有助于鉴别和监督各国失衡状况,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国政府采取
关键词:
参考性指南 全球经济失衡 G2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年咏 张甜迪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国际资本净流动呈现了由众多顺差国几乎单一地流向美国的新趋势,由此形成的"对称性不调节解"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金融危机促成的再平衡压力及各国采取的政策响应,虽使全球经济失衡有所缓解,但考察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深度、分散度及持续性可以发现,两类再平衡举措的总体功效有限;实现全球经济均衡必须推进国际货币秩序、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祝丹涛
全球经济失衡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的焦点问题。研究失衡,不能仅关注投资、汇率等层面的原因,还要探求失衡背后的深层原因。本文用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国别差异引起的各国储蓄和投资大小关系的不同,来解释各国经常项目的盈余状况和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并粗略预测今后全球经济失衡分布的变动趋势。我国目前的贸易顺差其实是"人口红利"期为应对未来"养老"而在海外积攒的储蓄,在老龄化全面到来后,这些海外储蓄还会通过贸易逆差被用掉。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红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青 黄亮雄
全球经济失衡的加剧引起了国际的担忧。文章首先采用类比先进经济体的方法,构建了中国1997~2011年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数以2004年为临界点,呈"倒U型"趋势,前期快速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后期进入缓慢调整期,降低了与先进经济体的相似度。计量分析显示,总体上,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得愈发相似于先进经济体,全球经济失衡程度加剧,但2004年之后,中国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探索,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失衡的程度。在未来的调整与治理中,中国需权衡好产业升级与人们生存发展的关系以及国内发展与国外利益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林博
本文将资本流动和全球经济失衡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将人口结构提升为影响长期资本流动和全球经济失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进行探讨,采用面板协整检验、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混合最小二乘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似无相关模型等实证方法,对一个基于全球126个国家形成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发现,老年抚养比和少年抚养比对于经常账户有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果支持了人口结构是长期资本流动和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理论。
关键词:
人口结构 资本流动 面板协整 GMM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少华
长期而言,生产率几乎意味着一切。那么,近三十多年的全球经济失衡与世界各国生产率变化有关吗?为此,本文立足生产率视角,基于一个由18个OECD国家1970~2010年度面板数据组成的数据样本,利用PVAR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生产率冲击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生产率对经常项目造成正向影响的一个重要传导机制是,生产率的变化导致实际汇率贬值进而改善经常项目。方差分解结果表明,生产率冲击是解释一个国家经常项目变动的关键变量。稳健性分析结果表明,冲击效应的大小、持久性与国家的开放度以及该国经常项目失衡方向有关,相对而言,开放经济体中的冲击效应更大,逆差国家的冲击效应更大。本文研究对认识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从本质上讲,当前全球失衡,特别是中美经济失衡是在金融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全球金融中心与全球制造业中心在国际分工协作和利益分配上的失衡。本文通过中美两国的资产负债结构以及国际头寸表分析证明,全球利益分配方式已经不仅体现在经常项目上,金融利益所得也成为全球利益分配的重要渠道。全球利益分配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美国既享受了跨国公司主导下的贸易利得,又享受了金融分工下的资本利得,是具有正财富收益的债务国,而中国是具有负财富收益的债权国,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债权国地位,加快推动包括要素市场化等在内的经济金融改革,通过与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循环,提升中国经济金融竞争力,增强国民财富效应,真正提升债权...
关键词:
全球失衡 经常账户 金融分工 资本利得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燕生
当前,衡量全球经济失衡常用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全球经常项目的差额;另一个是外汇储备余额。在经济全球化时期,全球经济失衡的根源主要在经常项目端,是贸易收支的失衡,而不在资本和金融项目端,即金融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