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97)
- 2023(4996)
- 2022(4013)
- 2021(3995)
- 2020(2963)
- 2019(6841)
- 2018(6834)
- 2017(12338)
- 2016(7161)
- 2015(7976)
- 2014(7893)
- 2013(7600)
- 2012(7413)
- 2011(6663)
- 2010(7188)
- 2009(6733)
- 2008(7107)
- 2007(6697)
- 2006(6058)
- 2005(5724)
- 学科
- 济(27218)
- 经济(27180)
- 管理(19639)
- 业(16931)
- 企(15147)
- 企业(15147)
- 方法(10137)
- 中国(9427)
- 学(8757)
- 理论(8384)
- 财(7933)
- 制(7659)
- 数学(7595)
- 数学方法(7402)
- 农(7338)
- 教育(6824)
- 业经(6619)
- 体(5864)
- 教学(5751)
- 结构(5363)
- 地方(5315)
- 银(5120)
- 银行(5108)
- 融(5064)
- 金融(5062)
- 产业(4878)
- 行(4868)
- 体制(4749)
- 务(4726)
- 财务(4711)
- 机构
- 大学(108005)
- 学院(105070)
- 研究(37235)
- 济(37078)
- 经济(36030)
- 管理(32917)
- 中国(28559)
- 理学(27000)
- 理学院(26576)
- 管理学(25862)
- 管理学院(25643)
- 京(23824)
- 科学(23453)
- 财(20190)
- 所(19442)
- 江(18366)
- 范(18165)
- 师范(17949)
- 研究所(17331)
- 中心(16658)
- 农(16417)
- 北京(15456)
- 财经(15311)
- 州(14890)
- 师范大学(14515)
- 经(13734)
- 业大(13698)
- 院(13243)
- 教育(12963)
- 技术(12914)
- 基金
- 项目(61274)
- 研究(47496)
- 科学(46912)
- 基金(42045)
- 家(36559)
- 国家(36161)
- 科学基金(29964)
- 社会(28317)
- 社会科(26575)
- 社会科学(26567)
- 教育(24381)
- 省(23907)
- 基金项目(20817)
- 划(20438)
- 编号(20167)
- 成果(19156)
- 自然(17674)
- 资助(17467)
- 自然科(17237)
- 自然科学(17234)
- 自然科学基金(16944)
- 课题(15421)
- 重点(14573)
- 部(13714)
- 年(13116)
- 发(12753)
- 性(12597)
- 项目编号(12406)
- 大学(12181)
- 创(12067)
共检索到175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夏建国 赵军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的完成,职业教育发展、关注和研究的重心应转向中观和微观层面参与体系建构的相关行动者。"中本贯通"作为体系建构的一种模式,其相关行动者即本科院校和职业学校之间在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层面都客观存在着冲突。文章在明晰冲突的基础上,提出中本贯通实践中应建立本科院校转型与职业学校质量提升互动机制,发挥主体优势与延续技术技能传统,注重教育的整体性与技术素养生成的阶段性,遵循认知规律与学习实践的情境导向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结构 建构 中本贯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柯婧秋 石伟平
"高本贯通"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之举。其政策逻辑是深化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完善"二元支撑"人才培养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两大功能;继续推进部分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推动人才培养支撑产业需求。然而,由于"高本贯通"牵扯多元利益相关方,且新兴政策缺乏既有改革经验的借鉴,政策内在价值与效度的最大化实现将面临四个关键问题:贯通专业的选择、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的一体化设计、双方地位博弈。鉴于此,有必要在实践起点、实践依据和实践保障三个路径层面强化理性实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邰康锋 任江维 门亚玲
自职业教育定位类型教育以来,打通职业教育学历上升通道势在必行。各地各校在举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方面亦进行了大量探索实践,高职院校对接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联合举办本科专业,培养本科学生,为职业教育本科改革提供了有益思路。专业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必须厘清制订的逻辑起点、逻辑终点、逻辑中介及实践策略,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念潮旭
"3+4"中本贯通培养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创新。福建省提出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构建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新时代新福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改革,必须认真审视和重视其面临的实践矛盾,以理性路径化解实践障碍,推动政策有效实施。
关键词:
“3+4”中本贯通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加鹏飞 高婷婷 梁伟豪
“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是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实践探索,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提高职业素质以及就业竞争力的积极尝试。基于“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三坚持”“两提升”的内在逻辑,分析“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存在政策机制失范、多元主体协同失调、招考评价失准、课程体系衔接失序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中高本”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优化策略,即建立明晰的政策框架、搭建政校企互联平台、创建统一的招考评价机制、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
“中高本”贯通培养 逻辑 困境 策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系统探讨了本纳从其实践学的角度对教育和教育科学的自身逻辑的寻求:教育行动的构造原则和调节原则,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这一问题史的系统的建构的意义。
关键词:
实践学 自身逻辑 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许多省市推行了中职与本科贯通的人才培养项目,称之为"项目",是因为它不是一种稳定的学制,而只是特定政策支持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其性质我们应当有这一清晰认识。获得这一项目的中职学校,招生情况自然大为改观,比如上海市,2014年中本贯通专业的招生分数线均在区重点以上。而本科院校对中本贯通项目同样积极性很高,因为他们发现,当本科院校介入中职招生和人才培养后,来自中职的生源质量相比过去就会有很大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念潮旭
"3+4"中本贯通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新模式,已在江苏、山东、上海、吉林等多个省(市)先行实践。对改革先行者上海市的中本贯通政策实施状况进行整理分析,厘清其成功经验和实践缺陷,能为其他省(市)推行并完善该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福建作为拟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试点的省份,要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学习借鉴并创造性吸收上海市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在顶层设计和具体实践上树立理性思维、加强理性判断,有效预防政策洼地和政策缺陷,提前预判和化解政策实施困局,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以加快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新福建建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启荣 王虞薇
同一命运原则是再保险合同的精髓所在,其内在逻辑贯通再保险合同之始终。将同一命运原则约定于再保险合同中,具体化为再保险合同条款,起初是同业之间激烈的业务竞争所迫,后来演变为再保险交易主体间的行为惯例,得到了国际再保险市场的普遍承认。根据对同一命运条款之“合理性”与“必需性”的分析,可以认定该条款为默示条款。同一命运原则不在再保险合同之外创造再保险责任,与之相应的是,原保险人在交易过程中始终秉持诚信乃同一命运原则的前提条件。但是,在通融赔付、理赔合作、惩罚性赔偿的特殊商事情形下,同一命运原则的适用则以限制为核心,需要依据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进行理性判断。以上就构成了同一命运原则在再保险合同中的内在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关键词:
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 实践逻辑 实践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露 杨若凡 石伟平
课程体系的贯通是中本贯通的基石。基于对中本贯通试点院校课程衔接体系构建中问题的把握与原因的分析,提出中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应然路向,即树立"整体性衔接"的课程理念、坚持"全人发展取向"的衔接目标、形成"动态联结"的衔接内容、转向"能力积累"的衔接模式以及建立具有"制度化显性效力"的衔接机制。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中本贯通 课程衔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关键词:
教师专业成长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寿伟
实践在我国经历着庸俗化和神圣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但却制造了相同的结果,即实践和理论的脱离,这种脱离使得日常的教育实践不得不遵照实践者自身的经验逻辑。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首要特征,教育博士来自于实践,同时也为了改造当下的实践。教育博士要进行的教育实践绝不意味着经验的行动化或技术的操作化,而是遵从理论的逻辑、价值的逻辑和行动的逻辑,通过赋予实践以价值性和理论性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行动。
关键词:
教育博士 教育实践 价值实践 理论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海燕 祁占勇
于海燕、祁占勇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19期中撰文,从满足社会和人发展需要的视角进行反思,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务"实"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偏失。对此,作者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逻辑理路提出对策建议。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是与情境相联系、与具体的时空有关的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因而,务"实"成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欢 张烨
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互联网技术普及,世界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进一步催生了在线教育兴起,MOOC在高等教育发展中也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更明确地了解"慕课"的本质内涵及价值,应探求"慕课"的物质特性和实践逻辑,从根本上把握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慕课"构成要素,并进而从技术层面探寻"慕课"的教育实践逻辑,以期对"慕课"体系本土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
“慕课” 物质属性 实践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