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71)
2023(4222)
2022(3422)
2021(3513)
2020(2712)
2019(6455)
2018(6435)
2017(10634)
2016(6890)
2015(7566)
2014(7697)
2013(6829)
2012(6537)
2011(6051)
2010(6573)
2009(5561)
2008(5422)
2007(4990)
2006(4605)
2005(4343)
作者
(16710)
(13680)
(13629)
(13517)
(8695)
(6710)
(6421)
(5524)
(5364)
(5077)
(4757)
(4735)
(4635)
(4586)
(4416)
(4350)
(4214)
(4171)
(4105)
(3920)
(3889)
(3513)
(3281)
(3208)
(3171)
(3151)
(3116)
(3083)
(2807)
(2767)
学科
(20324)
经济(20317)
教育(18930)
中国(12876)
管理(11833)
(9853)
(8054)
企业(8054)
(7823)
方法(7431)
理论(7223)
数学(6474)
数学方法(6384)
(5697)
教学(5657)
结构(5123)
(4924)
(4861)
(4573)
发展(4143)
地方(4029)
(4020)
(3977)
产业(3972)
思想(3685)
政治(3675)
(3635)
研究(3590)
(3468)
金融(3467)
机构
大学(92411)
学院(86495)
研究(36186)
(29869)
经济(29044)
教育(27427)
(23618)
管理(23615)
师范(23500)
(21542)
科学(20590)
中国(20259)
理学(20193)
理学院(19740)
师范大学(19720)
管理学(19205)
管理学院(18984)
(17930)
研究所(16354)
北京(14714)
(14492)
中心(14299)
(14275)
(13058)
技术(12364)
职业(11947)
财经(11316)
(10973)
(10635)
教育学(10520)
基金
项目(52913)
研究(45614)
科学(43696)
基金(35759)
(30380)
教育(30068)
国家(29988)
社会(27225)
社会科(25409)
社会科学(25402)
科学基金(24812)
(21164)
(20518)
编号(20231)
成果(19808)
课题(18149)
基金项目(17741)
(15251)
资助(14458)
自然(14164)
(14117)
重点(14018)
自然科(13848)
自然科学(13845)
自然科学基金(13622)
规划(13592)
教育部(12965)
(12788)
(12662)
项目编号(12006)
期刊
教育(45981)
研究(39547)
(33870)
经济(33870)
中国(26424)
学报(12498)
科学(11115)
(10979)
职业(10920)
大学(10808)
技术(10512)
(8994)
管理(8831)
学学(8439)
技术教育(7094)
职业技术(7094)
职业技术教育(7094)
财经(6364)
(6130)
金融(6130)
经济研究(6067)
农业(6019)
(5905)
论坛(5905)
(5670)
(5537)
高等(5428)
高等教育(4820)
成人(4812)
成人教育(4812)
共检索到142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作为当代西方世界中影响巨大的思潮流派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其独特的方法论思想和要求 ,对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教育学等研究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本文在揭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等方面的变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到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演变历程是精彩纷呈而又错综复杂的。对这一历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丰富和深化我国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重点对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和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路向与谱系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对结构主义教育研究与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后结构主义逐渐兴起并逐渐成为后现代主义运动的核心成分,极大地改变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面貌,对教育研究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后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评析,然后重点对后结构主义作为方法论如何运用于教育研究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山柯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50年代以来相继出现的重要学术思潮,对教育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改革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结构主义从结构主义发展而来,它们表面上看似对峙,但实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里面,解构的萌芽已经出现;在后结构主义思想里面,结构主义的影子还没有消除。正像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难舍难分,共同为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了某种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永海  胡洪力  
浙商社会网络的本质属性认知是研究浙商社会网络的基础,是为了拥有、拓展、利用和发展浙商社会网络。相比较结构主义研究而言,后结构主义研究者在浙商社会网络研究主体方面除了认可"关系"的研究之外,更强调了作为"关系"施动者浙商这一智能体。在属性方面,后结构主义视角的研究更强调了通过解构洞察的浙商社会网络镶嵌属性。在浙商社会网络演变轨迹方面,后结构主义更注重于目标引导的网络演变,更有利于浙商对异质性信息的获取和知识的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结构主义在当代西方众多的哲学社会思潮和流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西方的教育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的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与思考。对于丰富和提升我国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知识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结构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评析,然后梳理了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谱系,最后重点对结构主义作为方法论运用于教育研究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了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克建  
20世纪中叶以来,在结构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方法论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的结构主义教育研究成果,兴起了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本文以研究取向和学科领域为依据,把结构主义的教育研究大致划分为认知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教育实践等七个研究路向,并对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最后,本文还对不同路向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后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涌现出大量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后结构主义的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研究路向:话语解构与权力批判、课程研究、女性主义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方法论研究。文章重点对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简要的评述;最后还对不同路向的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文超  
基于社会分析中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本文描述了环境会计的经济性和社会性,并尝试分析"功能主义"下的标准环境会计和"结构主义"下的适应性环境会计各自所具有的理论基础、核算内容和报告模式。分析显示:基于功能主义科学逻辑所设置的环境会计标准的采用导致会计实践中对环境事项反映的乏力,关键问题在于功能主义者寻求客观规律却忽视环境事项中行动者的意识与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而结构主义下的交互行为分析可以有效地补充功能主义下的科学逻辑。结果表明:侧重"权力"核算、"共有知识"披露和"文本"阅读的适应性环境报告更有助于对环境事件及相关内容的揭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探讨了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三位代表性学者的课程思想。这三位学者关注的焦点尽管有所不同,但都认为后现代课程迥然不同于现代课程,它应当更为开放、复杂、丰富和多元;课程设计要摆脱学科取向的支配,从目标模式转向过程模式。当然,我们不应当把后现代主义的课程思想视为一种教条,它不过是建议性的、开放文本式的新观点而已。后现代课程论的许多观念与概念仍然有待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苏晓玉  
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机器时代的产物。现代主义认为知识由客观研究中得到,因而现代主义的语言教学强调"知识灌输"。后结构主义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后结构主义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发展学习者能力方面的优势。后现代主义认为知识的状态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以及文化进入后现代时代而变化着,因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认识并开发自己,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做好准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金惠敏  
后结构主义是西方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思潮,其核心观点可以用德里达的"文本之外无一物"来表达。这种将符指活动封闭于符号或文本之内的做法好似作茧自缚,杰姆逊称之为"语言的牢笼"。如何突破这个"语言的牢笼",伊格尔顿诉诸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这虽然原则上没有问题,但仔细推敲起来,仍觉不完全奏效,因为"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有意识的人类生命活动,显然包含着观念、理性和语言的因素,这也就是说,在"实践"内部仍然存在着"实践"原本需要克服的东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京  
文章在认真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抽丝剥茧,逐层分析了当前企业社会资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社会资本结构主义观的思想对现有企业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改造和完善,提出企业社会资本的功能与其结构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其结构的合理性,由此,文章进一步指出要使企业社会资本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对企业的社会资本进行合理地优化,最后对企业如何进行社会资本优化进行了设计与说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军昌  范勇  
笔者结合结构主义整体分析方法,借鉴他国发展经验对江西经济发展分析。江西的结构特点既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如工业化过程对农业剩余掠夺,又体现了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计划与市场制度交错的特性,还体现了江西由于制度推进落后,计划制度残留过大的个性。从而造成了江西经济全面落后于其他省份。笔者认为,江西要想赶超其它省份,最好的道路就是在市场制度建立方面加速发展,制度优先,调控放后,用市场优化代替产业优化,从而实现江西的中部腾飞。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路曲  
结构主义因超越了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方法论视角而受到重视,但它因忽视了能动性而一度受到严厉的批评。在回应这种批评也即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它出现了一种发展趋势及两条发展路径:一种趋势是它超越结构主义的局限而力图展现出结构与能动的关联性;一条路径是从宏观分析到新历史制度主义,它以缩短研究时限,限定制度问题,压缩思考范围来增强解释力,并在相当程度上处理了结构与能动的关系;另一条路径是在宏观分析中处理结构与能动之间的关系。从方法论上来看,它力图通过制度来进行科学主义与阐释主义的结合。这种结合强调分析性选择和叙事性建构之间存在着强关联性,强调要在对案例进行系统建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加工,以便进行系统的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