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31)
2023(6675)
2022(5472)
2021(4724)
2020(3815)
2019(8392)
2018(8014)
2017(15858)
2016(8086)
2015(8758)
2014(8826)
2013(8911)
2012(8678)
2011(8206)
2010(8362)
2009(7884)
2008(7542)
2007(6845)
2006(6427)
2005(6025)
作者
(25130)
(21010)
(20990)
(20099)
(13334)
(9972)
(9589)
(8145)
(8043)
(7503)
(7348)
(6945)
(6877)
(6816)
(6584)
(6511)
(6282)
(6154)
(5990)
(5617)
(5567)
(5129)
(5036)
(4912)
(4876)
(4687)
(4509)
(4215)
(4177)
(4133)
学科
(65317)
经济(65287)
管理(21465)
地方(19510)
方法(18384)
(16900)
数学(16620)
数学方法(16554)
地方经济(14263)
中国(14036)
(12735)
企业(12735)
(11187)
业经(11151)
(10042)
产业(8919)
环境(8886)
(8476)
金融(8475)
(7965)
(7955)
经济学(7328)
(7181)
农业(7122)
(7105)
(7085)
银行(7077)
(6934)
(6706)
(6416)
机构
学院(130404)
大学(130288)
(70561)
经济(69420)
研究(52635)
管理(46040)
理学(39228)
理学院(38698)
中国(38674)
管理学(38159)
管理学院(37899)
科学(29442)
(27851)
(27167)
(26830)
研究所(24271)
经济学(24150)
财经(22520)
中心(22005)
经济学院(21443)
(20373)
(19647)
(18952)
(17680)
师范(17541)
北京(17459)
(16822)
科学院(16571)
财经大学(16524)
(15306)
基金
项目(83069)
科学(66944)
基金(61543)
研究(61428)
(53285)
国家(52931)
科学基金(45383)
社会(43144)
社会科(41144)
社会科学(41136)
基金项目(31897)
(31881)
教育(26635)
(26471)
自然(26301)
自然科(25650)
自然科学(25646)
自然科学基金(25186)
资助(24777)
编号(22745)
(21136)
重点(19709)
国家社会(19070)
(18613)
成果(18249)
发展(17907)
(17697)
(16687)
(16681)
课题(16601)
期刊
(86517)
经济(86517)
研究(45234)
中国(23667)
(19884)
管理(18971)
科学(17509)
学报(17019)
经济研究(15573)
(14885)
大学(13113)
学学(12636)
财经(12539)
(12533)
金融(12533)
技术(12008)
业经(11143)
(11133)
问题(11021)
农业(9972)
技术经济(9119)
教育(8900)
统计(8308)
(8145)
世界(7757)
国际(7249)
(7246)
经济问题(7034)
商业(6801)
资源(6675)
共检索到205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代彦  杜德军  
本文发现反映地方保护的GDP增长率强化了省际间产业结构的趋同,进一步验证了使用其他指标度量地方保护的已有研究结论,因此有必要改变现行的用GDP增长率作为地方官员晋升依据的做法,重视国民福利的提高,并将民意对官员的评价逐步纳入地方官员晋升的考核范围。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殷凤  陈宪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GDP数据进行了重大修正。在2004年2.3万亿元的修正量中,服务业增加值的修正量为2.13万亿元,占总修正量的9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修正前的31.9%上升到修正后的40.7%。而服务业就业人数却较统计年鉴数据减少了7592万人,降幅达33%。各地区生产总值与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各省、市、自治区的原有排名,反映出一些新的情况。本文对经济普查后中国GDP总量、结构和速度的修订、地区生产总量及结构变化、服务业就业人员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中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国际比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文举  范合君  
历史上我国各个省份都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传统产业结构出现了趋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产业也出现了结构趋同现象。但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原因不同。本文从政治晋升的角度,用博弈论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我国地区间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经济机理分析,指出在政治晋升的驱动下,传统产业在地区间的分工协调会出现失灵,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很难纠正;新兴产业由于存在模仿的后发优势,各地会一哄而上,导致新兴产业的趋同。但是产业结构趋同也并不是没有好处,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趋同对经济增长存在正面影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马正兵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莹  王磊  
产能过剩的又一种表现为重复建设,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通过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证明在当前政绩考核机制下地方政府形成了趋同的干预行为。通过实证检验证明自然资源禀赋条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在弱化,经济全球化和地方政府干预则显著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趋同问题,化解产能过剩,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荣斌  
选择了地理环境、要素投入、增长过程、政策扰动4个稳态因子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条件趋同。结果表明,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绝对趋同。但是,在要素投入、增长过程这两个稳态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发生了明显的条件趋同,趋同速度分别为1.2%和2.2%。而在地理环境、政策扰动因子的分别作用下,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均没有出现条件趋同。在上述4个稳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下,1978—2008年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条件趋同,趋同速度仅仅为1.4%。这提示我们,要解决好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应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有效推进区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对外开放、信息化,以及增加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知识的投入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区域经济增长趋同(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是近10多年来西方区域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内在机理,试图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是加快欠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工具。本文拟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假说的内涵,对该假说的检验,以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新伟  唐清辅  刘国霞  
本文根据区域趋同的基本理论,采用Barro和Sala-I-Martin趋同模型分析了陕西省的经济趋同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陕西经济出现了条件趋同,本文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峰  姜德波  
苏北地区有着相似的发展背景,产业结构趋同现象并没有阻碍地区经济发展,属于合意性趋同的范畴。从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来看,对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能有正效应。对于苏北地区下一步的产业发展,应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大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行业关联度大、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加快行业配套,延伸行业链,形成行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产业转移和承接的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市场化整合,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周业安  章泉  
本文首次采用分量回归方法来研究中国城市间经济的趋同方式。已有文献研究大都采用条件均值回归的实证方法,无法从本质上揭示不同地区本身存在的异质性而导致的增长方式的差别,本文利用中国1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先采用OLS方法,然后采用Koenker和Hallock(2001)发展的条件分量回归的方法,对城市之间的经济趋同方式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OLS方法不同,我们发现参数异质性的证据,表明不同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差异。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存在条件收敛,但分量回归的结论不支持这个预测。我们发现条件收敛不是普遍现象,增长率分布处于低分位点的地区存在条件收敛特点,但对于增长率分布处于高分位点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彭宝玉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晓青  
长期以来,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差距显著,堪称我国区域差异的一个缩影。在检验σ趋同和建立绝对β趋同经典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经历了"趋同(1978-1983)—趋异(1984-2004)—趋同(2005-2008)"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在较长时期的趋异后2005年以来转为趋同值得关注;进而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变量进行探讨,在引入初始人力资本、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工业化进程、产权制度改革、政府活动等初始变量和控制因素后,存在条件β趋同,其中人力资本禀赋和非国有化进程对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劳动力市场表现和政府财政活动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为缩小区域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迎霞  覃成林  
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假说,是在传统趋同假说的基础上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支撑,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技术手段,对长期区域经济增长态势进行重新检验。普遍认为,空间相互依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键机制,如果忽视这种关系可能会导致趋同模型的错误设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俱乐部趋同是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一种重要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俱乐部趋同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外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热点。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俱乐部趋同的概念探究、俱乐部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以及对俱乐部趋同机制的分析等方面,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研究思路。同时,在俱乐部趋同的概念界定、区域类型划分、趋同的机制以及有关的理论框架和检验框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疑问和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利用趋同核算分析框架和时变参数模型考察了各种因素对1978— 2004年间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的贡献。分析表明,引发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的主要因素按其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可排列为劳动力市场表现、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中央财政支出;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技术扩散引发的趋同效应是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缩小的主要因素;地方财政支出对我国区域经济趋同与差异基本上没有影响。这一结论有助于中央政府找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并科学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