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6)
- 2023(11460)
- 2022(9662)
- 2021(8853)
- 2020(7510)
- 2019(16788)
- 2018(16490)
- 2017(31947)
- 2016(16815)
- 2015(18828)
- 2014(18697)
- 2013(18242)
- 2012(16700)
- 2011(15010)
- 2010(15130)
- 2009(13770)
- 2008(12933)
- 2007(11332)
- 2006(10252)
- 2005(8929)
- 学科
- 济(92478)
- 经济(92313)
- 管理(47900)
- 业(43285)
- 方法(37234)
- 企(36098)
- 企业(36098)
- 数学(30954)
- 数学方法(30569)
- 地方(21381)
- 中国(20566)
- 农(20455)
- 业经(19261)
- 财(17468)
- 学(15099)
- 农业(14021)
- 理论(13799)
- 制(13447)
- 地方经济(13359)
- 和(13070)
- 环境(11647)
- 贸(11010)
- 贸易(11002)
- 易(10553)
- 银(10365)
- 融(10361)
- 金融(10359)
- 银行(10359)
- 务(10268)
- 体(10228)
- 机构
- 学院(238906)
- 大学(237859)
- 济(108147)
- 经济(106182)
- 管理(94770)
- 理学(81547)
- 理学院(80689)
- 管理学(79388)
- 管理学院(78893)
- 研究(77924)
- 中国(58829)
- 财(48452)
- 京(47915)
- 科学(43717)
- 财经(38934)
- 中心(36962)
- 所(36181)
- 江(36169)
- 经(35282)
- 经济学(34437)
- 范(32755)
- 研究所(32535)
- 师范(32507)
- 农(30856)
- 经济学院(30655)
- 业大(29784)
- 北京(29672)
- 财经大学(28857)
- 州(28179)
- 院(27993)
- 基金
- 项目(159013)
- 科学(128059)
- 研究(118997)
- 基金(118111)
- 家(100555)
- 国家(99711)
- 科学基金(88110)
- 社会(81514)
- 社会科(76498)
- 社会科学(76475)
- 基金项目(62503)
- 省(61641)
- 教育(55271)
- 自然(54545)
- 自然科(53307)
- 自然科学(53296)
- 自然科学基金(52363)
- 划(50798)
- 资助(48233)
- 编号(46955)
- 成果(36933)
- 部(35951)
- 重点(35316)
- 发(35297)
- 国家社会(33958)
- 创(32724)
- 教育部(32111)
- 课题(32082)
- 人文(31853)
- 创新(30555)
- 期刊
- 济(124834)
- 经济(124834)
- 研究(72500)
- 中国(42716)
- 财(37721)
- 管理(36327)
- 科学(30706)
- 学报(30120)
- 农(28228)
- 大学(24792)
- 教育(23316)
- 学学(23250)
- 技术(22918)
- 融(20819)
- 金融(20819)
- 财经(20191)
- 经济研究(20066)
- 农业(19017)
- 业经(18968)
- 经(17556)
- 问题(16308)
- 技术经济(13167)
- 统计(12402)
- 贸(11249)
- 刊(10950)
- 策(10924)
- 商业(10866)
- 理论(10771)
- 世界(10657)
- 经济问题(10583)
共检索到357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晓红
目前,旅游化趋势正向全球蔓延,旅游正成为一个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本文探讨了"后现代转向"背景下旅游社会功能属性的拓展,指出,对旅游本质的理解必须超越"休闲"、"度假"等狭义内涵以及着眼于经济统计的技术性面孔,应该从旅游所涵盖的社会属性去深入地探讨旅游的本质内涵和功能属性,通过放大其功能属性来扩展社会福祉,提高人们物质、精神生活质量。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旅游社会化 后现代转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陆林 朱冬芳 曾琪洁
城市群正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基本地域单元,城市群旅游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系统总结了城市旅游和城市群旅游的主要研究内容,分析了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转向的推动因素和路径,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趋势。研究认为,旅游主要在城市商业区塑造和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经济与就业增长、对城市规划的补充、促进文化交流、提高城市整体形象、引导或加速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6个方面促进城市发展。旅游与城市融合发展具有互利性、动态性。城市群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带动了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交通条件提升、空间结构优化、旅游合作4个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趋势是城市群旅游形成的重要动力,城镇体系是空间建构的物质基础,旅游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差异化是推力,以快速交通为代表的交流手段是科技支撑,政府对城市群旅游发展起到主要协调作用,这5个因素推动着城市旅游向城市群旅游的转变。城市群旅游强调政府和市场调控下多系统、多要素下的动态相互作用,城市群研究是城市旅游研究的深入。对城市旅游、城市群旅游内容进行系统归纳可为今后城市群旅游研究奠定基础,拓展旅游地理学研究范围。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城市群旅游 深化研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白光润 李仙德
现代性衍生的现代工业文明为现代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它使现代旅游"商业化"、"麦当劳化"。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和现代旅游进行了深刻批判。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出现了各种后现代旅游方式。本文分析了后现代旅游的内涵,探讨了后现代旅游概念下旅游产业功能的转变。
关键词:
现代性 现代旅游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旅游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朝枝 李文静
随着近年来遗产话题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遗产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遗产旅游研究相关文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发现,目前的遗产旅游相关研究更多是遗产地的旅游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分析了遗产与遗产旅游的本质特征及其核心问题,结合当前国际学术界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本体论与认识论转向的背景,本文提出,遗产旅游的研究应围绕"什么是遗产""谁的遗产""怎样阐释"3个核心问题展开,并对相关的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遗产地 遗产旅游 世界遗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曹国新
在宗教文化背景下,西方的古代旅游有着形而上的神学指向;在宗法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古代旅游有着追求人格完善与人生完善的伦理要求。在科学理性的支配下,中西方的现代旅游表现出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倾向,成为日常人生再生产的场所。作为对现代旅游的反拨,中西方的后现代旅游在消解深度模式和实践价值多元的基础上,进行着全新的个性化尝试。
关键词:
旅游史 中国 西方 古代 现代 后现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郑健雄
一、后现代休闲风格的产品风貌本文尝试以最能展现后现代风格的在地智慧、回归自然、怀旧复古、绿色意识、强调体验等生活主张,逐一检视后现代的产品风貌。(一)在地智能的产品风貌在地智能包含在地知识、在地文化以及在地资源的运用,通过地方居民对其所居住地区之自然资源及文化的了解形成的在地文化,并将其发展成地方特色。在地智慧的具体实践可以"地产地消"及"食物里程数"来呈现。2005年3月,两名加拿大人爱丽莎·史密斯(Alisa Smith)和詹姆·麦金诺(J.B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颖华
随着旅游者对Web 2.0社交媒体使用的日益增多,旅游虚拟社区相继涌现(如TravBuddy.com,Trippy.com,doyouhike.net),旅游者社交网络行为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普遍应用,集中体现了当下后现代社会的一系列特征:个人主义、透视主义、多元性、去中心化、批判思维等。这些后现代特征如何影响旅游者的社交媒体行为以及旅游者与他人的关系呢?本文拟从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燕 涂媛鸿
从经济学研究的视角看,后现代思潮是指在未来20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在全球将出现一个以满足人们休闲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时代,这种经济的产值和吸引的就业人数将会占国民生产的重要地位。它以休闲经济、娱乐经济、体验经济等具体方式体现出来,对现代旅游消费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后现代思潮对人们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旅游企业的对策。
关键词:
后现代思潮 旅游消费行为 旅游企业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巧红
后现代主义不仅是一种哲学理论,还正在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关于这一点,人们似乎已达成共识。作为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反思思潮,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来广泛出现在西方的建筑、文学、电影、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强调个人的经验、背景、意愿和喜好,强调多样化、人性化、非理性、叛逆性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晓华 马耀峰 李天顺
旅游学科发展至今,国际和国内旅游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公认的学科核心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目前的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导向色彩,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研究,其片面性已经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旅游学科体系框架的构建需要将环境、社会问题纳入框架的核心。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理论的审视,基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从发生学、系统观视角来讨论旅游学的核心,尝试建立旅游学科的框架体系。从发生学角度看,旅游的核心是旅游活动,其中,既包括旅游者活动,也包括旅游供给方的各项活动,可将其归纳为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环境
关键词:
旅游学基础理论 旅游学核心 旅游学科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日辉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关键词:
孔子 儒家 传统 旅游理论 旅游开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金华 章锦河 陆佩雯 胡欢 李克强
后现代旅游理念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新型的旅游观。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采用实地研究与问卷调查方法,以长沙县开慧镇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后现代旅游是对现代旅游的继承性发展,后现代旅游需求是多样、复杂、甚至矛盾的,目前很难统一界定;(2)总体来看,后现代旅游产品开发应该秉持绿色自然、情感体验、个性本我、健康公平等理念;(3)开慧镇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现有产品开发存在游客参与度不高,消费水平偏低,产品认知程度不一,新媒体营销收效甚微等问题;(4)探索性地设立了由13个影响因子组成的指标体系,依据对游客的重要性程度将权重划分为高、中、低3个层级,并以此作为产品开发的参照;(5)提出了加强"大地艺术类""儿童旅游类""农家体验类""户外休闲类"4类后现代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今后,有必要加强对"后现代"或"跨现代"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章锦河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阶段的产物,对应着消费型社会的新型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革命,后现代主义与旅游的关系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凝视。《旅游学刊》发起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笔谈主题,无疑具有前瞻性。比如以"后现代+旅游/休闲/游憩/旅行"为检索关键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林德荣 郭晓琳
旅游消费行为作为经济与文化相结合的消费行为的一种典型形式,只有放在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去观察理解,才能获得广阔的视野和理论的灵感。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呈现出传统、现代和后现代的时空压缩效应,三种社会形态同步呈现,互相激荡,彼此影响。一、时空压缩视野下的中国旅游从传统到现代再到后现代,这是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时空顺序,现代化理论也是其历史经验的有效总结。但这种发展过程在当今的发展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满平 尹红坤 张美丽
近年来伴随着后现代概念的提出,后现代旅游也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认可。其全新的体验与感受必将成为一种主流的旅游方式,也将给中国的旅游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因子、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者的特点;其次,探讨性地阐述了后现代旅游的概念;再次,论述了后现代旅游的特征,主要包括:旅游形式多样化,旅游产品个性化、特色化、体验化,旅游服务的人性化,旅游景区(点)的建设、设计更加合理化等;最后,展望了后现代旅游前景。本文试图通过对后现代旅游概念、特征及前景的初步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以展望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
后现代 后现代旅游 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