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43)
- 2023(13648)
- 2022(11410)
- 2021(10776)
- 2020(8659)
- 2019(19963)
- 2018(19582)
- 2017(37658)
- 2016(19859)
- 2015(22534)
- 2014(22171)
- 2013(22055)
- 2012(20773)
- 2011(19128)
- 2010(19608)
- 2009(18442)
- 2008(17962)
- 2007(16395)
- 2006(15202)
- 2005(13840)
- 学科
- 济(105683)
- 经济(105505)
- 业(57507)
- 农(52457)
- 管理(49187)
- 农业(35310)
- 企(34628)
- 企业(34628)
- 方法(33588)
- 中国(30645)
- 数学(28443)
- 数学方法(28191)
- 业经(26388)
- 地方(24990)
- 制(19339)
- 财(18954)
- 贸(18600)
- 贸易(18589)
- 易(18143)
- 学(16591)
- 发(15762)
- 策(15605)
- 银(15190)
- 银行(15188)
- 行(14784)
- 融(14331)
- 金融(14329)
- 地方经济(13869)
- 体(13735)
- 环境(13503)
- 机构
- 学院(291903)
- 大学(286779)
- 济(140692)
- 经济(138167)
- 管理(109809)
- 研究(106521)
- 理学(93419)
- 理学院(92443)
- 管理学(91210)
- 管理学院(90668)
- 中国(84884)
- 财(61374)
- 京(59785)
- 科学(57335)
- 农(57254)
- 所(52412)
- 中心(48683)
- 财经(47566)
- 研究所(46828)
- 江(44715)
- 经济学(44315)
- 经(43286)
- 农业(43000)
- 业大(40574)
- 范(39667)
- 经济学院(39604)
- 师范(39440)
- 北京(38419)
- 院(36615)
- 州(34626)
- 基金
- 项目(182428)
- 科学(145671)
- 研究(143082)
- 基金(133505)
- 家(113847)
- 国家(112769)
- 科学基金(96765)
- 社会(96673)
- 社会科(90604)
- 社会科学(90580)
- 省(69215)
- 基金项目(68947)
- 教育(64241)
- 编号(58869)
- 划(57275)
- 自然(55728)
- 自然科(54428)
- 自然科学(54416)
- 资助(54204)
- 自然科学基金(53486)
- 成果(49179)
- 部(42693)
- 发(42531)
- 课题(40813)
- 国家社会(40716)
- 重点(40629)
- 创(37434)
- 性(37296)
- 教育部(37229)
- 人文(36493)
- 期刊
- 济(171844)
- 经济(171844)
- 研究(96248)
- 中国(65186)
- 农(61746)
- 财(44066)
- 农业(41890)
- 管理(39504)
- 科学(39022)
- 学报(37230)
- 融(34942)
- 金融(34942)
- 教育(32362)
- 大学(30979)
- 业经(30178)
- 学学(29165)
- 经济研究(26728)
- 技术(25449)
- 财经(24765)
- 问题(23167)
- 经(21579)
- 业(20051)
- 世界(19709)
- 贸(17935)
- 农村(16075)
- 村(16075)
- 技术经济(15954)
- 农业经济(15723)
- 国际(15708)
- 经济问题(15656)
共检索到465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霍萱 高琴 杨穗
通过构建以"范式"为核心的多层次序列模型,文章追溯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历程从经济政策范式向社会政策范式的转化过程,并从社会政策作为生产性要素的发觉、政策理念的转化和国际因素影响的角度对这一转化的动力和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社会政策在我国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经历了从理念层面的"象征性认知"到实践层面"嵌入性认知"的转化。社会政策范式的出现除了以往强调的内生性因素外,还需要通过非社会性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议题赋予其合法性,而国际力量的影响则加速了这一转化过程。2020年后,社会政策将在反贫困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社会政策的结构优化将成为重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武军 黄炳南
低碳经济是人类应对气候、能源和环境危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何塑造低碳经济发展雏形,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成为当前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化转型需要构建适度适宜的政策体系,政策链理论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思路。政策链的纵向与横向结构形成各项政策在时序上相互衔接、层次上相互配套、内容上相互补充的政策链系统,有效克服了单个政策的孤立性与局限性,有利于政策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政策链范式,本文首先阐述政策链的理论基础,设计低碳经济政策的链状结构,继而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政策实践中暴露出的系统性、协调性及配套性的缺失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低碳经济政策链的构建措...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政策 政策链范式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安
运用"政策范式"的概念考察新中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领域的范式变化,以政府介入程度高低为标准,将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分为两种主要的政策范式,即政府消极无为的家庭养老保险政策旧范式和正在形成的政府积极有为的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新范式,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这种政策范式转移的政策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小波 林擎国
贫困范式可以分为四类:收入贫困范式认为贫困是一种生活状态,在该状态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能力贫困范式声称,贫困的真正含义是创造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的贫困。脆弱性范式强调穷人易于暴露在冲击、压力和风险之下,以及缺乏相应的防御能力。社会排斥范式则认为社会排斥能导致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失败,因而构成了贫困的重要方面。贫困范式的发展为反贫困政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
贫困 能力贫困 脆弱性 社会排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定东 方琼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成果最为显著的国家。这与政府制定与实施科学合理的反贫困政策密不可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反贫困政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方面,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具有三个层次的政策体系,即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政策、中观层面的扶贫开发政策和微观层面的社会保障政策,三个层次在内容构成、政策目标、针对人群、功能性质上均具有差异性。另一方面,中国农村反贫困政策存在着层层演进的五个阶段,即"社会救济"阶段、"制度改革推动扶贫"阶段、"扶贫规范化、专门化"阶段、"开发式扶贫"阶段、"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阶段。通过对其层次结构与变迁历史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农村反贫困政策的理解,从而助推农村反贫困事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磊
本文认为现今各国的农业政策体系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政策范式,并对这三种范式进行了具体描述,从历史角度简略地讨论了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两次农业政策范式转换,以及农业政策范式转换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动力机制等问题。讨论了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范式转换问题,指出中国农业政策目前已进入第一次范式转换的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尤其是人--地关系紧张、城市化相对滞后、城乡分治及农业市场化等问题相互为用,这一过程也许会显得异常艰难、复杂与漫长,并有可能出现多次反复。
关键词:
农业政策 范式 范式转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丹 宾建成 高波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政府转换经济政策范式,强力干预经济运行。通过回顾美国政府经济政策范式转换的既有研究与新进展,分析美国政府强化“大政府”国家治理模式、宏观政策转向更多服从政府目标、政府干预提高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等强化干预经济的主要做法,探究其原因,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在地缘政治竞争上更多体现为战略焦虑,重视协助企业进行价值链供应链重组、提高经济竞争力、提振经济治理效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美国经济政策范式转换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马国旺 刘思源
新技术革命为我国带来了新的技术赶超机遇,但也加剧了国家间的技术竞争。"中兴事件"暴露出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短板。根据佩蕾丝、弗里曼等对技术革命浪潮的研究,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技术-经济范式转换阶段,处于技术赶超机遇期。美、德两国在19世纪下半叶赶超英国的经验给我国的启示是,以追踪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为导向的创新政策是我国实现技术赶超的必要条件。要抓住技术赶超机遇就必须反思目前我国创新政策缺陷,通过创新政策转型和创新,营造促进民族企业创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从而引导创新环境特征转变、促进向世界新技术-经济范式转换并跻身于并跑和领跑行列。因此,加强金融规制、系统性支持民族创新企业、培育民族高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和鼓励人才流动等成为我国创新政策转型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技术-经济范式 赶超机遇 创新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袁云
随着绝对贫困的消除,我国正式进入了“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成为贫困存在的新形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阻断返贫致贫的必然要求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但是,当前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面临着识别难度大、持续增收能力弱和贫困维度广等现实困境,这也意味着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将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为此,构建精准识别机制、稳定增收机制和多重保障机制,成为优化相对贫困治理体系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文伟
从技术理性到政治理性是21世纪初我国高职教育政策范式变迁的主要轨迹。我国高职教育政策从跨越阶段的技术理性大行其道,到转型阶段的技术理性向政治理性过渡,直至提升阶段的政治理性主导,无不显示出这种政策变迁趋势。加大政治理性要素是未来我国高职教育政策制定的关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苗齐 钟甫宁
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是三个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的贫困测度标准。本文在系统分析贫困测度指标对扶贫政策取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测算了1985年以来中国农村贫困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扶贫政策在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却更加恶化,不仅剩余贫困人口的平均收入水平更加远离贫困线,而且深度贫困者处于更为相对不利的地位。针对这种变化,本文讨论了改善贫困状况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农村贫困 贫困线 扶贫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荣桂 吕萍
建国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其中有四次政策范式转变。2007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住房保障制度相对成熟,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政策工具选择更加丰富,政策工具设定也更加合理有效。现有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精细化不够,容易发生政策范式的不稳定;二是保障范围局限于城市,未考虑农村居民利益。城乡之间住房保障的差异将导致农民群体的利益需求与现有政策的矛盾,政策工具设定和政策工具选择若与现实需求发生偏离,或将引起新的住房保障政策范式转变。
关键词:
政策范式 住房保障制度 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钟荣桂 吕萍
建国以来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其中有四次政策范式转变。2007年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住房保障制度相对成熟,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政策工具选择更加丰富,政策工具设定也更加合理有效。现有的住房保障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精细化不够,容易发生政策范式的不稳定;二是保障范围局限于城市,未考虑农村居民利益。城乡之间住房保障的差异将导致农民群体的利益需求与现有政策的矛盾,政策工具设定和政策工具选择若与现实需求发生偏离,或将引起新的住房保障政策范式转变。
关键词:
政策范式 住房保障制度 转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曹光辉 齐建国
本文对循环经济技术经济范式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对其经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进行技术经济范式创新。通过对循环经济内涵的分析,提出了循环经济技术体系是传统技术范式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观点,据此探讨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内容。在对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与高技术研究开发一样纳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观点,探讨了促进循环经济技术创新政策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静 庄鹏睿 罗良清
本文基于江西省贫困人口调查,构建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对比了3种扶贫工作模式下的减贫效果,得到改变江西省扶贫工作范式路径依赖的部分建议:一是要坚持协调发展范式,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二是要加大产业化扶贫的政策力度,加快产业升级的进程。
关键词:
扶贫 工作范式 系统动力学 路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