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96)
- 2023(12273)
- 2022(9971)
- 2021(9108)
- 2020(7409)
- 2019(17203)
- 2018(17159)
- 2017(32835)
- 2016(17442)
- 2015(19950)
- 2014(20292)
- 2013(19896)
- 2012(18882)
- 2011(17568)
- 2010(18273)
- 2009(17028)
- 2008(16718)
- 2007(15236)
- 2006(13952)
- 2005(13029)
- 学科
- 济(100277)
- 经济(100199)
- 管理(45755)
- 业(42086)
- 方法(34150)
- 企(33243)
- 企业(33243)
- 数学(29543)
- 数学方法(28951)
- 地方(26947)
- 中国(26235)
- 贸(22986)
- 贸易(22968)
- 易(22165)
- 农(21853)
- 业经(20587)
- 学(17141)
- 地方经济(16224)
- 制(15154)
- 农业(14484)
- 融(14320)
- 金融(14319)
- 财(14025)
- 银(13866)
- 银行(13850)
- 理论(13825)
- 行(13506)
- 发(13379)
- 环境(12599)
- 和(12031)
- 机构
- 学院(262295)
- 大学(259327)
- 济(118766)
- 经济(116345)
- 研究(95908)
- 管理(95054)
- 理学(79920)
- 理学院(78976)
- 管理学(77339)
- 管理学院(76855)
- 中国(73554)
- 京(56292)
- 科学(55850)
- 财(50462)
- 所(49184)
- 研究所(43961)
- 中心(42536)
- 江(41343)
- 农(40581)
- 财经(39064)
- 经济学(37094)
- 北京(36509)
- 范(35974)
- 师范(35656)
- 经(35139)
- 业大(34534)
- 院(34352)
- 州(33376)
- 经济学院(32947)
- 农业(31111)
- 基金
- 项目(160739)
- 科学(125857)
- 研究(120222)
- 基金(113939)
- 家(98287)
- 国家(97486)
- 科学基金(82874)
- 社会(76734)
- 社会科(72863)
- 社会科学(72844)
- 省(63820)
- 基金项目(58203)
- 教育(55466)
- 划(52751)
- 自然(50716)
- 自然科(49574)
- 自然科学(49565)
- 编号(49187)
- 自然科学基金(48623)
- 资助(48620)
- 成果(40860)
- 发(40578)
- 重点(36614)
- 课题(35477)
- 部(34995)
- 发展(33215)
- 创(32939)
- 展(32707)
- 国家社会(31649)
- 创新(30907)
- 期刊
- 济(146133)
- 经济(146133)
- 研究(85092)
- 中国(58892)
- 管理(39477)
- 农(39162)
- 财(36861)
- 学报(36441)
- 科学(34916)
- 教育(32498)
- 大学(28685)
- 融(27831)
- 金融(27831)
- 农业(26892)
- 学学(26804)
- 技术(26803)
- 经济研究(24754)
- 业经(23031)
- 财经(19894)
- 问题(19196)
- 贸(19117)
- 国际(17755)
- 经(17420)
- 统计(15381)
- 世界(15244)
- 技术经济(15204)
- 业(14489)
- 策(13713)
- 商业(13599)
- 决策(12436)
共检索到425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仲达 刘璐 余壮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近年中国外交理念探索性的新尝试。本文对外交部官方辞令进行提炼,构建出衡量中国与贸易各国外交亲疏的时变等级指数,并从外交建立渊源、外交维系过程两个维度论证其有效性。基于一个包含外交因素的贸易引力模型,本文提出了"外交—贸易"驱动假说,继而利用1992-2013年中国与166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为这一假说提供系统性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外交关系每提升一个等级,中国对他国商品的开放程度显著提高23%;即使考察了外交内生问题、模型时点转变以及指标更替等多个方面,仍能够证实假说成立,确保了结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外交驱动作用不仅表现为"倒U型"的非线性传导模式,而且存在显著的"强国"与"弱国"结构突变机制,即弱国外交以发展经济为主、强国外交重视泛经济层面的转型调整。这一结果意味着,在总体国际关系趋好的大形势下,中国的外交力量呈现"从经济转向泛经济合作"的大国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嵩寿 俸雅琼
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阐析了中澳双边贸易的加快发展及其缘由,并指出当前还存在着影响两国贸易关系的一些不确定因素。针对上述情况,对进一步增强双边贸易关系提出建议,以期有益于巩固和加深中澳关系。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 澳大利亚 贸易关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郭素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作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亚洲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印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额不断扩大,但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两国贸易合作还存在一些阻碍。本文阐述了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背景下对中印双边贸易合作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印 双边贸易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顾得警
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是贯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其地理位置独特,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价值。2013年9月,习主席提出了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中亚地区再度被世人所重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篇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方面可解决我国产能过剩的问题,加快供给侧改革,服务中国发展战略;另一方面,可惠及当地,使沿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波 郭连成
2008年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西兰政府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新西兰是首个与中国签署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发达国家,同时,对新西兰来说,与中国签署FTA也是它与澳大利亚签署更为密切的经济关系协议以来,最大的双边贸易协定。由此可见中新签署的FTA对两国都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中新双边贸易发展的情况及中新签署FTA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重点分析了中新建立FTA后产生的贸易效应、双方更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和推动相互投资的情况,以及建立FTA后产生的示范效应和对两国福利的影响,从而对中新签署FTA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
中新贸易 FTA 贸易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中蒙双边贸易关系迅速发展,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在回顾中蒙双边贸易合作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双边贸易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前景展望,把握两国贸易合作的发展大趋势,深入分析影响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化解问题和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蒙贸易 双边贸易合作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郑国富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交。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对缅甸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浪潮下,中缅双边贸易合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地缘经济互补优势,未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中国 缅甸 贸易合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帆 颜蒙 刘力臻
本文对中日双边贸易和FDI对两国间经济收敛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考虑到以往实证研究中施加的种种先验约束,本文首先放松对称收敛速度和瞬时结构变化的假设,对中日经济收敛趋势进行考察,进而放松数据生成服从既定过程的假定,构造差分局部投影脉冲响应函数检验中日双边贸易和FDI对经济收敛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中日经济增长路径存在着非对称收敛趋势,中日双边贸易是两国经济收敛的长期原因之一,但在中短期将导致经济差距的拉大;中日间FDI的经济收敛效应时滞较短,持续时间较长;此外,中日间FDI对贸易的替代效应在中短期较为明显,但从长期看收入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这又将间接推动中日经济收敛的实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玉英
发展中的中俄双边贸易程玉英中俄两国是边界线交界最长的两个相邻的大国。自1992年以来,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政治经济关系较为协调。两个国家都从自身的特点和经济状况出发,采取与本国具体情况相适宜的方式进行改革,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双边都经历了较为长期...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飞翔
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往往会集中体现在贸易模式的演变和选择上,这一点已为国际经验所广泛证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成长,一国的对外贸易模式必然会出现某些重大的变化,而对外贸易的模式又对经济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制约作用。合理处理经济发展和贸易模式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各国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构建经济增长水平差异指标、环境规制强度差异指标以及双边贸易水平差异指标,利用1990~2013年中国与东盟六国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与双边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东盟以及加强环境规制确实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但在中国出口东盟以及自身的环境保护中,仍然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需要加强政治互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以及适度转型商品贸易间的竞争,向互补性转变。同时,需要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从而更加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双边贸易 经济增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保建云
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与越南之间双边贸易发展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随着中国与越南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两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渐提高;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中的波动性和不平衡性特征仍然较为明显,面临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两国之间的跨国区域合作,才可能妥善解决双边贸易矛盾和摩擦;应尽快推动两国之间的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和南宁——凭祥——河内——海防两条跨国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
关键词:
中国 越南 双边贸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韦正求 潘永
中国与东盟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框架协议,为中国与东盟间双边贸易的扩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双边贸易必将因此获得很大的增长空间。基于更好地应对双边贸易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考虑,在分析双边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对双边贸易的前景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中国-东盟框架 贸易 贸易增长 前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春晖
本文以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出口贸易为视角,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并选取2001-2021年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产品出口的影响及贸易效率。结果显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经济规模、首都距离、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及关税水平等变量显著影响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发展极不均衡、且波动性较大。因此,为提高中国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出口规模及贸易效率,应扩大贸易规模,优化出口结构;加大对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的投资与开发力度,促进共同发展;加强双边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中国出口贸易潜力夯实基础;加快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谈判进程,构建合作共赢新局面。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尹希果 孙惠
文章用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基于中美两个碳经济大国的视角分析了碳关税的征收对双边贸易的预期影响。分析结果为:美国征收碳关税,短期内会由于美国进口需求减少和其他不被施加碳关税国家的价格优势导致中国出口量下降;长期中出口商需要提高价格来补偿技术投入的支出,国际价格上涨将进一步导致需求降低,贸易量减少;同时碳关税征收将导致出口国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福利损失;而进口国可能由于贸易条件的改善在短期内获得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