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9)
- 2023(11463)
- 2022(9527)
- 2021(8412)
- 2020(6805)
- 2019(15301)
- 2018(14761)
- 2017(28158)
- 2016(14759)
- 2015(16485)
- 2014(16737)
- 2013(16852)
- 2012(16238)
- 2011(15167)
- 2010(15860)
- 2009(15244)
- 2008(14235)
- 2007(12796)
- 2006(11855)
- 2005(11485)
- 学科
- 济(86771)
- 经济(86695)
- 管理(40423)
- 业(40057)
- 企(32369)
- 企业(32369)
- 中国(29485)
- 融(27454)
- 金融(27453)
- 地方(26927)
- 银(24980)
- 银行(24970)
- 方法(24836)
- 行(24365)
- 数学(20487)
- 数学方法(20296)
- 业经(19189)
- 农(18713)
- 财(17252)
- 制(16515)
- 学(15946)
- 地方经济(15752)
- 农业(13551)
- 理论(12628)
- 发(12552)
- 贸(11856)
- 贸易(11841)
- 体(11405)
- 易(11325)
- 中国金融(11294)
- 机构
- 学院(222748)
- 大学(221617)
- 济(104604)
- 经济(102425)
- 研究(84918)
- 管理(79247)
- 中国(71052)
- 理学(65914)
- 理学院(65112)
- 管理学(64161)
- 管理学院(63737)
- 财(48936)
- 京(48120)
- 科学(47403)
- 所(43415)
- 中心(38726)
- 研究所(38637)
- 财经(37529)
- 江(34886)
- 经济学(33898)
- 经(33839)
- 农(33424)
- 北京(31701)
- 范(30596)
- 师范(30304)
- 经济学院(30041)
- 院(29896)
- 州(28782)
- 财经大学(27664)
- 业大(26928)
- 基金
- 项目(133094)
- 科学(104704)
- 研究(101150)
- 基金(95174)
- 家(81340)
- 国家(80583)
- 科学基金(68782)
- 社会(66358)
- 社会科(63056)
- 社会科学(63042)
- 省(52463)
- 基金项目(48951)
- 教育(45165)
- 划(43133)
- 编号(40577)
- 自然(40376)
- 资助(39384)
- 自然科(39382)
- 自然科学(39373)
- 自然科学基金(38672)
- 发(35420)
- 成果(34481)
- 重点(30770)
- 课题(29531)
- 发展(29239)
- 部(29185)
- 展(28768)
- 创(27731)
- 国家社会(27674)
- 性(26335)
- 期刊
- 济(131670)
- 经济(131670)
- 研究(78632)
- 中国(51523)
- 融(38924)
- 金融(38924)
- 财(37042)
- 管理(33398)
- 农(32258)
- 学报(29783)
- 科学(28856)
- 教育(25049)
- 大学(23404)
- 经济研究(21973)
- 学学(21927)
- 农业(21287)
- 技术(20150)
- 财经(19861)
- 业经(19369)
- 经(17299)
- 问题(16328)
- 贸(12676)
- 技术经济(12448)
- 世界(12205)
- 国际(12152)
- 商业(11102)
- 现代(10787)
- 理论(10685)
- 统计(10664)
- 业(10634)
共检索到374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清 李东
金融稳定概念的提出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波动密切相关。金融稳定的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尚处起步阶段,因而对已有经济、金融危机理论发展过程的总结有利于明确金融稳定理论的内涵。本文按实体经济运行不均衡,货币、银行信用不稳定和汇率、金融体系脆弱性为主线,归纳各种危机理论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天才 孙进 汪川
本文从信贷市场的不对称信息角度分析了"金融加速器"效应对于真实经济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显示,外部冲击会通过"金融加速器"渠道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的成本,而较大的冲击甚至会造成金融市场的融资中介功能的丧失。这样,企业部门的融资困境会使得投资和产出水平大幅缩减,从而出现经济衰退的局面。通过分析美国历史上的经济危机,包括1929年的"大危机"、1990~1991年的经济萧条和2007~2009年的金融危机,本文进一步验证了"金融加速器"理论对历次经济危机的解释力,从而揭示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内在逻辑和演进机制。
关键词:
“金融加速器” 效应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心合
金融经济危机挑战主流公司财务学的思想及方法论基础,挑战主流财务学的基础性假设,挑战主流财务学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建构适用于金融经济危机状态的公司财务学,需要调整公司财务学的目标函数,修正公司融资理论,扩充公司投资理论,充实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理论,调整公司股利政策理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文艳 吴书胜
本文基于2007~2013年中国271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效率提高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其影响不存在地区差异;金融存量规模扩大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差异化,东西部地区为正相关,中部地区为负相关。在发生经济危机时,外商直接投资减少和国内投资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调整效应受危机时间点的影响,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效应不一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欣 李稻葵 冯俊新
近年来,政府、央行等公共部门持有的资产规模不断攀升,在历史上数次金融危机过程中对于维护一国宏观经济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统公共财政理论集中于对政府财政收支流量、财政预算的讨论,而缺乏对公共部门掌握的资产存量的关注与思考,最新金融危机理论揭示了资产负债表以及公共资产的宏观稳定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金融危机理论关于公共资产研究最新进展,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中外币公共资产宏观稳定作用的文献研究,并指出当前宏观经济领域急需对广义公共资产如何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和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进行系统、深入研究。
关键词:
公共资产 宏观稳定 金融危机 资产负债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杜朝运 郑瑜
2009年6月27~28日,由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承办的"世界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发展"论坛暨《国际金融研究》杂志理事单位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国际金融研究》杂志16个理事单位的代表以及近70位国内外金融学者参加了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为金融危机的探讨提供学术交流的机会。现将本次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关鑫 赵晶
中国首届比较管理研讨会期间,与会者就我国企业如何应对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比较管理的研究范式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度研讨。本文对此次研讨会的发起、主要议题及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要介绍,并综述了当前经济形势与危机应对、比较管理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比较管理专题三大类问题。
关键词:
经济危机 企业发展 比较管理 研究范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高汉祥 万弢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祥松 崔建华 晏宗新 徐忠爱 赵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政 张东明
由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动态》杂志社、《中国企业家》杂志社、北京大学新市场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和吉林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研讨会"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尹莉 曲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段平方
"金融化"概念是近年来西方激进经济学家提出的创新思想之一,资本主义金融化与国际金融危机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回顾了"金融化"概念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分别阐述了当代西方新左派政治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者、法国调节学派对资本主义金融化和金融危机的解释,系统总结了他们关于资本主义金融化及金融危机的理论的分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康海媛 孙焱林 王彦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引发人们对金融危机研究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增长与金融结构的视角出发,对金融危机的研究焦点及后续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学者们关注的研究焦点为因不适当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失衡的金融结构造成的金融危机及其溢出效应。目前,两个视角之下的金融危机研究仍存在待解决问题,即对金融结构与金融危机在单国与跨国样本下的实证检验问题以及对经济增长模式与金融危机关系的实证检验问题。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增长 金融结构 溢出效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姚洋
农村人口巨大、城市化水平低、人口抚养比低的人口结构,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出口导向"和"高投资、低消费"的特点,进而形成了高通胀压力和太多未加利用的储蓄。应继续实行固定汇率,继续坚持出口导向;加大城市化力度,提高国内消费;改变金融结构,带动国内投资;鼓励私人对外投资;并进行一次大规模技术升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文全 陈文婷
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金融海啸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各国在经济复苏过程中都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控制和战略转型问题。不过,金融危机也为新兴国家的崛起提供了条件。对于经历过1997年金融危机阵痛的东亚地区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在此次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形势下,其面临的不仅仅是自身如何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问题,也包括作为世界新兴经济的主导者,如何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未来的持续成长和世界经济格局的优化。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综述了两次以金融危机下东亚经济复苏与企业发展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的讨论,对金融危机的产生机理、企业和国家的风险控制和发展战略进行重新认识,并强调指出,东亚地区要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