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25)
2023(17533)
2022(15136)
2021(14153)
2020(11718)
2019(27327)
2018(27160)
2017(51196)
2016(28135)
2015(31917)
2014(32251)
2013(31132)
2012(28549)
2011(25980)
2010(26216)
2009(23747)
2008(22749)
2007(19796)
2006(17529)
2005(15397)
作者
(78221)
(65169)
(64544)
(61807)
(41516)
(31029)
(29484)
(25493)
(25018)
(23218)
(22117)
(22055)
(20683)
(20445)
(20198)
(19693)
(19292)
(19256)
(18679)
(18585)
(16243)
(15800)
(15516)
(15059)
(14559)
(14513)
(14283)
(14189)
(13103)
(12726)
学科
(122361)
经济(122208)
管理(76771)
(70461)
(56437)
企业(56437)
方法(50966)
数学(44785)
数学方法(44181)
中国(36736)
(28586)
地方(27213)
(26502)
(26436)
业经(24257)
教育(23759)
(21123)
理论(20916)
农业(19066)
(18194)
贸易(18183)
(17537)
环境(17409)
(17002)
技术(16797)
(15808)
(15775)
银行(15775)
金融(15773)
(15670)
机构
大学(398522)
学院(391439)
(159219)
经济(155515)
管理(151948)
研究(135053)
理学(131682)
理学院(130128)
管理学(127696)
管理学院(126934)
中国(95453)
(85603)
科学(80518)
(70949)
(66313)
中心(61008)
研究所(60242)
(60056)
师范(59644)
(57707)
财经(57126)
(55647)
北京(54705)
业大(54471)
(52005)
(49048)
师范大学(48941)
经济学(48904)
(46570)
经济学院(43744)
基金
项目(267433)
科学(212266)
研究(201039)
基金(193112)
(166543)
国家(165077)
科学基金(142605)
社会(127672)
社会科(120682)
社会科学(120651)
(103351)
基金项目(101995)
教育(97494)
自然(90672)
(88657)
自然科(88554)
自然科学(88535)
自然科学基金(86920)
编号(83315)
资助(79143)
成果(69289)
(60511)
重点(60414)
课题(58870)
(57593)
(54919)
教育部(53042)
国家社会(51828)
大学(51100)
创新(51073)
期刊
(175392)
经济(175392)
研究(126375)
中国(80151)
教育(65835)
学报(56853)
管理(55001)
科学(53641)
(52909)
(49219)
大学(45037)
学学(40979)
技术(38007)
农业(33695)
(31542)
金融(31542)
财经(28328)
经济研究(28275)
业经(26387)
(24377)
问题(23608)
图书(22909)
技术经济(19099)
理论(18149)
统计(18132)
(17149)
现代(16794)
科技(16791)
(16777)
论坛(16777)
共检索到585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云  胡平  
本研究是在《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平满意度指数》课题基础上,对其中流动人口对城市教育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所做的更深入的质性探究结果。当下,在以公立学校为整群抽样对象的相关研究中,不能简单将人口学变量中非北京户籍的测量结果直接推及流动人口总体,调查所得有关流动人口的教育满意度也并不能代表流动人口整体的满意度水平。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概念,调查中流动人口表现出的高满意度与其低期望值相关,背后的基本事实是流动人口群体长期以来低水平教育资源的获得、平等教育机会的缺乏,以及流动人口作为城市中异乡人"、流浪者"的特殊存在,以致其从身份、符号系统以及相关权利享有上与城市居民区隔的现实。推动流动人口真正城市化、实现社会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  姚梅新  
基于中国民生入户调查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Ridit方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广东省流动人口民生满意度的异质性,探究民生满意度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在民生总体满意度、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的满意度较全样本人口的满意度更高;不同年龄层流动人口的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异质性。从影响效应来看,年龄层、收入改善、就业和职业类型等个人特征与经济能力对民生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政府服务与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对民生总体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因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流动人口民生保障满意度,对于广东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代红娟  赵文龙  
基于城乡双重空间分析框架,采用2014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探究农村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表征城市适应的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这四个维度上,前三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不显著;反映故乡眷恋的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家人留守对生活满意度却有负向显著影响,耕地的影响不显著;故乡眷恋与城市适应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呈现张力效应,城市经济适应水平越高,乡土文化认同对生活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越小,但家人留守的负向影响并不受城市适应水平的约束。因此,提高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水平、破解家庭离散化困局对生活满意度的提升和城乡社会的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锟澎  刘雪晴  
利用2017—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和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研究数字经济是否提升城市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提高城市的宜居宜业能力是数字经济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在城市层面的研究表明,数字经济提高了城市的创新创业活力,并提升了城市的宜居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流动时间更久、流动范围更大、高学历、从事技术型岗位以及从事高技术行业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龙飞  
以往学界对于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多从个体生活和经济收入层面进行,而从社会发展层面的探讨则相对较少。基于2015年CSS数据,从六个维度检验了社会包容对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对于社会信任、社会宽容和社会公平的评价越高,其越有可能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遭受社会歧视的经历越多,对于社会边缘群体的接纳程度越高,则更有可能降低生活满意度;而他们对于社会冲突水平的感知则与生活满意度并无显著关系。这一研究发现不但为提升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贡献了实证支持,也能够为推进社会包容水平的提升提供现实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和红  王硕  
了解不同流入地的青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为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提升青年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文章根据2015年3~5月对北京、上海和深圳年龄介于18~35岁青年流动人口的调查,对符合条件的2998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流入地的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01),北京地区的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最高,深圳最低;不同流入地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影响(P<0.001);不同流动类型、教育程度、经济融入状况、健康状况的青年流动人口,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5)。政府部门应协同合作,结合属地情况,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水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会萍  闫泽峰  刘涛  
为了提高政府在有限的资源里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从而达到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这一目标,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为例,对其三个城区进行了公共服务的居民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通过公共服务满意度这一指标,反映出银川市居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综合运用交叉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银川市的公共服务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某些公共服务低评价的原因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实情况,提出提高银川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利国  冷浪平  
近年来我国人口回流现象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利用2009—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北上广深”等发达地区逐渐步入人口回流阶段,其余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正相关阶段。在溢出效应上,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促进周边地区的人口流入;流动人口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人口流入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因此,发达地区应认识到人口回流的必然趋势,推进产业结构和人口结构“双转型升级”,欠发达地区应顺应人口回流的大趋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合理引导和安置回流人口,推动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俞林伟  朱宇  
本文使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特征、代际差异和影响因素,着重考察了社会融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新老两代流动人口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第一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要明显高于新生代流动人口;经济融合、文化融合和心理融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在新老两代流动人口间存在显著差异。与第一代流动人口相比,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的主要是居留时间、随迁家庭人数、劳动时间、本地长期居住意愿、文化距离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啸  周绍杰  赵鑫蕊  王宇飞  
中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是否具有回应性是一个学术热点话题。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中国经验的包括央地政府、各地区民众的回应性理论框架,采用"中国民生调查"2011~2015年的255278份满意度调查数据,使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治理领域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回应性,但同时也存在特殊的回应性外溢现象,即地方政府的行为会受到其他地区民众意见的影响。回应性的外溢效果,与地区财政依赖度有关。财政依赖度约高的地区,受到的外溢效果越强。本文的研究发现弥合了既有的理论冲突,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政府回应性效果不同,打破了西方回应性理论的属地主义倾向,揭示了科层组织内部关系对回应性的复杂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忠  
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不断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而对金融服务满意度的考察则是衡量金融服务水平的最直接方式。文章以上海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其它金融中心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概述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的理论与模型发展。其次,利用服务满意度测量中的SERVQUAL模型,结合金融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其"容忍区域",构建了一个二级指标体系。利用SERVQUAL模型给出了指标体系中每一项指标的相互差距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章玳  徐正东  
远程教育机构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学"。本研究把学习者的满意度作为学习支持服务的衡量标尺,从服务对象出发,展开学习支持服务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对学习支持服务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满意的状态。专业对学生满意度影响较为显著;就地域来看,苏北、苏南区域差异变得不甚明显。研究者认为,必须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针对学习支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更新理念,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为建设开放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赛南  李志刚  郭炎  
居住满意度是国内外城市研究探讨的重要话题。现有研究关注个人社会经济条件、住房条件以及社区环境等对其的影响,缺乏关注和系统地探讨流动人口特有的"临时性"特征。本文将流动人口的临时性特征总结为行政、经济和社会临时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行政临时性对居住满意度影响不大,而经济和社会临时性具有显著影响。由此可知,单纯地改革户籍制度,并不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居住满意度,需改变其经济和社会的临时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智勇  
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是制定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中国目前面临中等收入阶段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和地市级统计数据,采用2SLS回归分析法,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并且相互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流动人口每增加1%,将会使区域GDP提高0.54%。在金融危机之后,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沿海地区加工企业也逐渐向内陆转移,因而中西部地区将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区域,而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黎靖  冯套柱  
为研究企业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的评价,本文以西北地区某省会城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在广泛调研和数据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Logit回归分析方法,重点从企业视角对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展开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