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0)
2023(14133)
2022(11682)
2021(10853)
2020(9486)
2019(21867)
2018(21769)
2017(41895)
2016(22739)
2015(25822)
2014(25972)
2013(25456)
2012(23128)
2011(20476)
2010(20461)
2009(18910)
2008(18707)
2007(16736)
2006(14306)
2005(12676)
作者
(65444)
(54982)
(54636)
(52210)
(34626)
(26302)
(25157)
(21724)
(20899)
(19537)
(18513)
(18416)
(17515)
(17271)
(17080)
(16912)
(16816)
(16236)
(15900)
(15668)
(13601)
(13599)
(13535)
(12653)
(12496)
(12255)
(12178)
(12104)
(11141)
(11073)
学科
(94013)
经济(93909)
管理(64749)
(61437)
(50533)
企业(50533)
方法(44795)
数学(39472)
数学方法(38951)
(25978)
中国(25427)
(24676)
业经(20063)
(20002)
(18435)
地方(17697)
农业(16899)
(16513)
贸易(16508)
(15998)
理论(15534)
(15360)
财务(15296)
财务管理(15253)
企业财务(14469)
(14333)
银行(14288)
(14056)
(13960)
(13779)
机构
大学(321970)
学院(320259)
(128855)
经济(126120)
管理(123418)
理学(106791)
研究(106409)
理学院(105622)
管理学(103405)
管理学院(102823)
中国(79816)
(67900)
科学(66497)
(59401)
(56789)
(53692)
业大(50071)
中心(50046)
研究所(48960)
(48506)
财经(47429)
农业(44718)
(43075)
(42159)
北京(42017)
师范(41666)
经济学(39464)
(38610)
(38178)
经济学院(35631)
基金
项目(218112)
科学(171557)
基金(158457)
研究(156812)
(138793)
国家(137678)
科学基金(118062)
社会(98914)
社会科(93664)
社会科学(93638)
(85840)
基金项目(83528)
自然(77375)
自然科(75651)
自然科学(75627)
自然科学基金(74264)
教育(73855)
(72460)
资助(64952)
编号(63818)
成果(51840)
重点(49383)
(48252)
(46211)
(45201)
课题(44204)
科研(42369)
创新(42236)
教育部(41277)
国家社会(41000)
期刊
(136775)
经济(136775)
研究(89329)
中国(62695)
学报(53825)
(51305)
(48014)
科学(47927)
管理(45190)
大学(40914)
学学(38368)
教育(36128)
农业(34341)
技术(29955)
(26895)
金融(26895)
财经(23438)
业经(23079)
经济研究(22221)
(20107)
(18674)
问题(18674)
(16739)
统计(16527)
图书(15829)
技术经济(15720)
(14962)
(14748)
理论(14561)
商业(14472)
共检索到467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方  
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直接决定企业的纵向边界,也影响产业链纵向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从二者的传统定义和直观的理解,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是对立关系。其实,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虽然互为相反过程,却存在着统一性。本文在企业边界变化的假设下,以分工与整合的视角分析了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分离实体边界下的对立和虚拟边界下的统一,认为纵向分离的"整合"方式主要包括准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分别形成产业内纵向关系型网络和跨产业混合关系型网络。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纵向分离的产业影响因素产生的驱动力和效应的正反馈作用,纵向分离下的企业思维与行为选择,以及引发的企业组织形态和产业组织形态变革。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任重  肖丹  
本文首先对委托代理理论、交易经济理论学派中对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及实证研究进行简要评述;接着运用一个不完全契约理论框架对纵向一体化进行理论分析,最后作归纳总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彭英  陈圻  
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电信服务业的纵向链条,然后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电信运营商执行纵向一体化战略的动因,讨论了电信运营商纵向一体化的边界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电信运营商执行渐变一体化和战略联盟的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慧明  周德群  朱佩枫  
本文针对煤电价格之争构建了动态博弈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纵向一体化后电力产出及煤、电企业的利润总和较一体化前增加,而价格联动后再实施纵向一体化,则电力产出、企业利润为最优,进而指出:改变煤、电分设,联动后实施纵向一体化更符合煤、电企业的战略利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建军  李英  
基于我国家电产业链上上游制造商和下游销售商之间的纵向关系,文章构建了一个连续古诺模型,对制造商纵向一体化或纵向分离销售渠道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根据该模型的分析结论,在格力国美之争中,格力自建销售渠道,是没有必要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玉山  
在铁矿石寡头市场供应情况下,钢企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又受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博弈的影响。文章以博弈论为工具,建立了一个上游矿企寡头供应商和下游纵向一体化钢企的两阶段动态竞争博弈。第一阶段,下游钢企进行Cournot博弈,在无差异生产条件下,钢企一体化程度影响到各自边际成本和产量。第二阶段,在无产量约束或有Bertrand博弈均衡产量为约束条件下,上游寡头矿企之间进行Bertrand寡头博弈,以分析铁矿价格对钢企的一体化程度的影响。最后得出:上游矿企寡头供应商竞争状况决定作为中间产品的铁矿的价格,而铁矿原料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健柏  兰勇  
纵向一体化是市场结构产生的行为结果,同时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铝工业的进入壁垒特征决定了三个阶段都具有较高的生产集中度,从而产生了高水平纵向一体化出现的必然性,同时这种纵向一体化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并维持着生产高集中度。我国铝工业结构与纵向一体化关系的演变与此并不完全相符,但考虑转轨经济中的特殊壁垒——政府干预后,以上观点的解释力又得到恢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鳌  
能够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和中间品购买价格的一切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纵向分解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强调某因素而把其它因素看成可忽略因素的一切理论模型,都是难免被证伪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厚廷  
基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和威廉姆森利用这一理论对纵向一体化的分析,定义了科斯理论框架中的市场失灵和纵向一体化失灵,分析了纵向一体化失灵的机制和退出机制,文中的过程描述和分析对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钟胜  汪贤裕  
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工具,通过对纵向一体化的垄断企业、纵向一体化的寡头垄断企业,以及以寡头垄断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企业的转移定价行为及收益,进行建模对比分析,探求企业实施供应链战略的合理性和供应链企业合作的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红伟  
文章对AJ模型加以扩展构建纳入上下游企业的三阶段研发决策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求得均衡解。通过考察纵向一体化对上下游企业研发投资及企业绩效的影响认为:纵向一体化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进行研发投资、提高下游企业的产出及行业利润。实证分析了潍柴动力兼并湖南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验证了纵向一体化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投资和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结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娣杰  杨秋林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冬  
本文在交易成本经济学框架内对纵向一体化的定义、分析方法和成因进行系统阐释,并以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为依托,选取我国上市企业数据,验证关键维度对企业合并前后纵向一体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资产专用性水平与企业合并前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基本呈负相关性,影响不显著,但它与合并后的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呈正相关性,尤其显著影响较长时间范围的纵向一体化水平;交易不确定程度与企业合并前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呈负相关性,对企业合并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影响不显著;交易频率与企业合并前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基本呈负相关性;市场规模对企业合并前后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影响不显著。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宛秋  聂雨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从要素投入转变为要素效率提升。为进一步发挥企业并购在推动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企业需要对促进资源整合、提升并购绩效的因素加以重视。本研究基于交易费用理论,以我国1998~2014年的上市公司间并购事件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法,证实了纵向一体化会对并购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引入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强化"这种影响的因素,发现并购双方所处市场化环境的差异会显著影响纵向一体化对并购绩效的积极作用,从而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并购决策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冬  吕延方  
本文以交易成本经济学框架为理论基点,选取我国工业行业和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多层次深入分析决定企业纵向一体化程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①不同类型的企业和行业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具有不同变化特征,且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水平具有动态变动特征。②解释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变动的综合框架应包括三大类因素:交易环境、属性和主体特征。③资产专用性水平对纵向一体化的影响产生滞后效应,且大部分维度对不同特征的企业影响方向有所差异。本文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兼并重组等纵向一体化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