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8)
2023(14221)
2022(11843)
2021(10804)
2020(9008)
2019(20280)
2018(20020)
2017(37965)
2016(20405)
2015(23075)
2014(23052)
2013(23417)
2012(22237)
2011(20429)
2010(21047)
2009(20353)
2008(20245)
2007(18391)
2006(17050)
2005(15664)
作者
(62307)
(52453)
(52365)
(49472)
(33109)
(25144)
(23484)
(20364)
(19820)
(18969)
(17952)
(17345)
(17049)
(16972)
(16407)
(15862)
(15336)
(15183)
(15170)
(15113)
(13320)
(13145)
(12848)
(12288)
(11966)
(11773)
(11630)
(11539)
(10693)
(10446)
学科
(113747)
经济(113623)
(89000)
(70656)
企业(70656)
管理(68112)
(50358)
方法(40233)
业经(34184)
农业(33408)
数学(31922)
数学方法(31747)
中国(28408)
(28397)
地方(23644)
(22429)
(18695)
财务(18686)
财务管理(18659)
(18386)
(18063)
贸易(18050)
(18003)
技术(17712)
企业财务(17637)
(17521)
(17289)
(16626)
(15388)
银行(15350)
机构
学院(316864)
大学(310864)
(146654)
经济(144054)
管理(122004)
研究(111437)
理学(103596)
理学院(102508)
管理学(101186)
管理学院(100622)
中国(90389)
(67177)
(66435)
(65520)
科学(64048)
(57339)
财经(52227)
研究所(51196)
农业(50893)
(50420)
中心(50325)
业大(48269)
(47155)
经济学(45075)
北京(41495)
经济学院(40417)
(39186)
(38929)
财经大学(37821)
(37603)
基金
项目(195152)
科学(154238)
研究(144332)
基金(142669)
(123765)
国家(122501)
科学基金(104973)
社会(95561)
社会科(90147)
社会科学(90122)
(76812)
基金项目(75177)
自然(65169)
自然科(63617)
自然科学(63596)
教育(63086)
(62692)
自然科学基金(62532)
编号(57919)
资助(57426)
成果(46322)
(44674)
(43848)
重点(43693)
(42579)
(41978)
国家社会(39877)
课题(39390)
创新(39183)
(37563)
期刊
(182554)
经济(182554)
研究(99482)
(68407)
中国(66445)
(52662)
管理(49042)
学报(47460)
科学(46467)
农业(46099)
大学(37022)
(35414)
金融(35414)
学学(35401)
业经(33577)
经济研究(28260)
技术(28126)
财经(27323)
教育(24367)
问题(24130)
(23753)
(23592)
技术经济(19416)
世界(18962)
(18773)
国际(16674)
商业(16156)
经济问题(15975)
农村(15817)
(15817)
共检索到505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龙  
长期以来,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落后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备受关注。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梁漱溟、陶行之、费孝通等著名学者就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三农"问题,其中,费孝通注意到了工业在我国兴起对农村经济和农民的影响,提出用工业成果来改造、提高传统手工业,促进农村经济摆脱困境的观点,并将其概括为"工农相辅"。真正把农业和工业相提并论进而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本文论证了实施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战略,并不意味着实行对农业的保护政策,而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创造良好的劳动力流动的环境,建立有保障的资金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机制,增强农业基本资源和生产条件的可持续性,提高农村的社会发展水平,形成一个和谐、平衡的城乡关系格局。本文还探讨了反哺农业的条件和时机,并就如何实施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战略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世明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和经济发展实力供给保障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是铲除历史上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影响、缩小直至消除城乡收入差距、开拓剩余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消除城乡社会断裂的现实选择。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宏观政策上应采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春玲  
入世将会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而最直接的影响则是经济领域 ,而农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面对这个机遇和挑战 ,使我国农业在纳入世界体系的过程中 ,分享全球化的利益走向繁荣、发展 ,将是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2004年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寻常的一年。年初虽然受到"禽流感"袭击,但是,在"中央一号"文件指引下,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措施,深化和完善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动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取得了非凡成就,超额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秋  
从制度的角度看,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可归结为农村的制度贫困。因此通过制度创新,实行制度反哺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点。工业反哺农业不仅仅是增加财政投入,重点在于改革和消除所有歧视农民和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通过提供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增强农民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能力,促进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凡兰兴  
民生为本,就业先行。世界各国在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中,都很重视开发农民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借鉴国际成功的经验,我国也应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促进农民就业,实现城乡、工农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1994年1月1日起,我国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取消汇率双轨制,将牌价汇率与调剂汇率合并,形成更接近市场水平的汇率。这项改革的涵义是:(1)汇率水平由1美元兑换5.8元人民币的牌价提高到1美元兑换8.5元人民币的统一汇率水平;(2)汇率的形成逐步转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即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这一改革不仅仅是人民币汇率一次性的调整,还是汇率形成机制的的改革,因此,这个转变无疑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农业和农村经济也不会例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朱平国  
2006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带动和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积极扶持下,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2007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将继续得益于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影响,特别是人民币升值趋势、主要农产品价格走势和自然灾害等具有不可预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展望有喜有忧,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宝瑞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万宝瑞一90年代是我国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整个战略任务的实现。今后6年,粮食总产要增加1000亿斤,棉花增加1000万担,肉类和水产品分别增产1000万吨,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建华  景永平  
本文研究了1978—2009年三种显著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三种显著的经济结构变化分别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变化、林牧副渔业增加值和农作物种植业增加值的比例变化、农村非农业投资和农村农业投资的比例变化。实证研究发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变化不是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而前述三种农村经济结构变化是农村能源利用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朱四海  熊本国  
从农业生产角度看,工业反哺农业主要通过技术传递和价格传递实现。本文从农业经营函数入手,建立了工业反哺农业的理论模型,指出反哺应首先促进传递效应剩余的翻转,也就是由负效应向正效应转化;实现效应净剩余是反哺农业的核心,但在农业技术进步非恶化的条件下,效应净剩余将导致农产品超量供给,由此形成了工业对农业的逆向反哺。文章最后针对政府的反哺行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乃丽  欧家瑜  
工业反哺农业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国家进行结构性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战后日本较早开始工业反哺农业,成效显著。一方面日本在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与法律机制建设等方面表现抢眼;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基础,日本农协等社会组织在农产品价格、质量、技术推广等多方面发挥了中坚作用有力促进了日本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的实施,最终日本通过农地集聚、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进步等实现了农业产业化转型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为解决社会矛盾做出贡献。此外,作为目前和未来将持续推动的一项国家战略,日本工业反哺农业正面临就业人口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