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2)
2023(5086)
2022(4264)
2021(3899)
2020(3105)
2019(6950)
2018(6792)
2017(12569)
2016(6605)
2015(7486)
2014(7550)
2013(7297)
2012(6525)
2011(5919)
2010(6107)
2009(5852)
2008(5533)
2007(4838)
2006(4439)
2005(4123)
作者
(18934)
(15773)
(15599)
(14991)
(10142)
(7457)
(7163)
(6091)
(5983)
(5620)
(5442)
(5242)
(5085)
(5017)
(4845)
(4831)
(4690)
(4633)
(4531)
(4501)
(3828)
(3733)
(3702)
(3675)
(3486)
(3468)
(3466)
(3433)
(3158)
(3142)
学科
(26952)
经济(26908)
管理(21324)
(17022)
(14008)
企业(14008)
中国(12071)
方法(8312)
地方(8098)
(6938)
(6727)
数学(6559)
数学方法(6439)
业经(6382)
城市(6234)
(6229)
(5812)
环境(5359)
(5231)
银行(5228)
理论(5159)
(4999)
农业(4660)
城市经济(4495)
(4411)
金融(4411)
(4295)
(3953)
(3949)
技术(3933)
机构
大学(95328)
学院(94441)
(36707)
管理(36641)
经济(35587)
研究(31935)
理学(30772)
理学院(30379)
管理学(29873)
管理学院(29685)
中国(25115)
(21260)
科学(18878)
(18571)
中心(16187)
(15765)
(14577)
财经(14476)
(14080)
师范(13958)
北京(13285)
(13094)
研究所(12951)
(12906)
(12056)
业大(12041)
(11878)
经济学(11458)
师范大学(11424)
财经大学(10832)
基金
项目(63942)
科学(51831)
研究(47622)
基金(47420)
(40830)
国家(40472)
科学基金(35948)
社会(31827)
社会科(30253)
社会科学(30247)
基金项目(25370)
(24079)
自然(22749)
自然科(22260)
自然科学(22257)
自然科学基金(21831)
教育(21628)
(20935)
编号(18819)
资助(17864)
成果(15517)
重点(14337)
(13763)
(13701)
国家社会(13552)
课题(13229)
(13227)
创新(12347)
(12182)
教育部(12166)
期刊
(43454)
经济(43454)
研究(31823)
中国(19307)
(14208)
管理(13943)
科学(12324)
学报(12179)
教育(11385)
(10398)
(10126)
金融(10126)
大学(9701)
学学(8731)
技术(8342)
问题(7527)
业经(7172)
财经(6939)
城市(6840)
图书(6600)
(6530)
农业(6512)
经济研究(6329)
(6090)
现代(5199)
书馆(5076)
图书馆(5076)
资源(4606)
理论(4388)
发展(4158)
共检索到147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昊翔  王众托  
智慧城市近年来引发了学界的广泛研究关注,并已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课题。但目前学界和业界主要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视角出发来来认识智慧城市。这一认识有一定片面性。对此,本文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出发,由对城市系统的分析入手来阐释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文提出,现代城市在根本上是由三个系统彼此贯通耦合而形成的"赛博—物理—社会系统",从而城市的"智慧"表现为由"生理智能"、"社会智能"和广义"人工智能"等三种智能形式综合形成的"整体谐生智能"。这一整体谐生智能的演化发展过程对应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过程。本文的分析由此解释了"智慧城市"内在的"三位一体",即智慧城市是对城市信息化、城市智慧成长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知识与创造力城市等三方面发展思潮的综合。笔者希望本文能为进一步的智慧城市研究和建设工作提供一定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夏昊翔  王众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峰  席广亮  秦萧  
智慧城市建设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其建设除了技术支撑之外,还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城市政府、企业和居民活动及其空间的影响。本文在对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分析思考的基础上,认为智慧城市的出现是适应当前城市化战略转型、公共服务提升、社区发展和城市问题解决的必然趋势,从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平台两个方面梳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从流动空间以及新的人地关系、时空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的理论支撑,并进一步明确地理学应对和研究重点。同时,提出基于城市地理研究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的主要方向,包括顶层设计、功能和空间布局、基础设施整合、城乡治理等内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晓云  
智慧应急管理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下一代创新2.0有机发展的一种复杂大系统,具有应急性、智能性、新技术性、复杂系统性等特征。现阶段科学可行的智慧应急管理系统应该选择主辅统筹模式。智慧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主要受认识偏差、人才缺乏、技术瓶颈、经费不足等因素制约。要破解这些制约因素,就必须采取宣传教育、规划示范、存增并举、规程法规、财金支持与统一体系等系列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芙蓉  迟有忠  
描述了智慧规划的建设现状,分析了产生其差异性的缘由,提出了打造智慧规划、助推智慧城市、开启城乡规划管理新范式的新目标,并针对生地阐述了开展智慧规划顶层设计的新定位、新平台和新机遇,以及践行智慧规划行动的新变革、新标准、新技术、新渠道和新评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岳欣  
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2013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通过建设智慧城市,能及时传递、整合和使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能够极大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立明  
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治理城市问题和城市病的内在需求,而且是主动实现城市跨越式和创新式发展的难得机遇。它可以激发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变政府的行为方式、提高政府的效率,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使我们的城市运行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绿色、更和谐。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瞿林东  
习近平主席《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概括了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强调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的历史使命,指出了中国史学自身建设应达到的理论高度和科学水平,为中国史学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努力的目标。这里,我就贺信中说到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1)这一论述,讲一点自己的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敬  桑新民  
博客(BLOG)是21世纪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之一。作为博客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博客,不仅成为教师学习、反思、培训和交流的重要舞台,更从文化与心理层面解放着重压下的教师群体。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运建  丁有良  孙成访  
借鉴复杂产品系统理论,从复杂产品系统的视角对智慧城市项目进行研究,为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新思路。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的基本概念;然后,从复杂产品系统的特征角度分析了智慧城市项目,指出智慧城市项目符合复杂产品系统的基本特征;最后,分析了智慧城市项目和一般复杂产品系统的差异,指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普及面广,建设主体的多样化,建设周期比较长,投入更大,风险更高。重点强调了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管理,不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更依赖于服务创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姝扬  袁勇  
国家与高等院校联合提出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针对智慧校园的快速发展,创建智慧校园基础平台与管理服务系统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强化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提升智能管理和完善校园公共治理。高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刚刚起步,信息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管理系统集成化程度差,智能化功能运行效率低;校园建设规划设计不到位,制度建设保障机制不完善。因此,构建智慧校园基础平台与管理服务系统,为建设优质智能数据中心打基础;旨在建立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搭建智能型科学研究平台、完善高效率日常管理模式和提升便捷式生活服务水平为目标;共享统一标准数据,构建统一信息平台,建立移动门户系统和完善校园智慧管理基础平台与管理服务系统建设;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全面实现智能校务数据共享,助力和支撑未来大学信息化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中骞  
智慧城市已成为我国目前热门的发展战略。本文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指标体系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公共教据库构建的主要技术因素,并从数据采集与更新、数据查询与分析等方面阐述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辜胜阻  王敏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是城市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转换器。发展智慧城市有助于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从城市信息化发展阶段看,我国许多信息化先行城市已经初步具备建设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产业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不断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也为智慧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不健全、资金瓶颈等诸多问题。为此,要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好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关系,实现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两轮驱动,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滨  
智慧城市热潮在我国体现在学术界理论研究的热度和实践领域试点建设浪潮。该文选取中知网截至2014年10月主题为智慧城市的文献为数据库,以及住建部与《智慧城市》杂志对住建部193个试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144个试点地区,在2013年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查的统计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这种热潮的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洼地。研究表明,理论界虽量多且呈爆发增长态势,但集中于物质和技术等硬件层面,研究视野和领域失衡;而实践领域则以地方政府基于经济学模式为主导,经济达尔文主义彰显,城市正义和公平不彰。因此,需重新审视智慧城市,客观辩证地看待智慧城市实际应用与战略意义的差距,遵循城市的逻辑,使科技城镇化,而不是相反——城...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世伟  
分析智慧及智慧城市的性质、特点和发展阶段,着力从创新未来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因城而宜地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路径、构筑面向市民的泛在服务、提供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引擎等多角度论述智慧城市带给人们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