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0)
- 2023(7835)
- 2022(6572)
- 2021(6066)
- 2020(4912)
- 2019(10899)
- 2018(10641)
- 2017(19242)
- 2016(10909)
- 2015(11958)
- 2014(11778)
- 2013(11234)
- 2012(10142)
- 2011(8873)
- 2010(8656)
- 2009(7906)
- 2008(7823)
- 2007(6987)
- 2006(6023)
- 2005(5180)
- 学科
- 济(35172)
- 经济(35125)
- 管理(30607)
- 业(30101)
- 企(23333)
- 企业(23333)
- 方法(15251)
- 数学(13077)
- 农(12974)
- 数学方法(12949)
- 财(11336)
- 中国(10194)
- 学(9522)
- 贸(9133)
- 贸易(9130)
- 业经(9117)
- 易(8906)
- 农业(8630)
- 制(7543)
- 务(7403)
- 财务(7392)
- 财务管理(7370)
- 企业财务(6952)
- 理论(6674)
- 技术(6531)
- 环境(6237)
- 银(6174)
- 银行(6135)
- 地方(6111)
- 行(5735)
- 机构
- 学院(149932)
- 大学(147601)
- 济(56087)
- 经济(54890)
- 管理(53716)
- 研究(50354)
- 理学(46939)
- 理学院(46340)
- 管理学(45407)
- 管理学院(45150)
- 中国(37931)
- 农(36577)
- 科学(34441)
- 京(30599)
- 农业(29311)
- 业大(28749)
- 所(27028)
- 财(25519)
- 研究所(24749)
- 中心(23449)
- 江(23257)
- 财经(20571)
- 农业大学(19412)
- 范(18988)
- 经(18764)
- 师范(18602)
- 北京(18506)
- 州(18283)
- 省(17949)
- 院(17867)
- 基金
- 项目(103799)
- 科学(79763)
- 基金(74382)
- 研究(70672)
- 家(68154)
- 国家(67525)
- 科学基金(56110)
- 社会(44488)
- 社会科(42052)
- 社会科学(42040)
- 省(41735)
- 基金项目(40027)
- 自然(38126)
- 自然科(37240)
- 自然科学(37223)
- 自然科学基金(36605)
- 划(35413)
- 教育(32700)
- 资助(29031)
- 编号(28393)
- 重点(23849)
- 创(22220)
- 发(22071)
- 部(21821)
- 成果(21713)
- 计划(21100)
- 创新(20742)
- 科研(20601)
- 业(19992)
- 课题(19739)
共检索到215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筑慧 来慕淑
生活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自古从事稻作农耕,其主食以糯米为主,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体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政策的引导、对外交流的日益深入、外来人口的增多、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以及自我理性的选择,至21世纪初,其主食渐渐演变为以非糯性的饭米为主,且更加多样化。从糯米到饭米,可以看到主食改变的内外因素所产生的结构性迫力,亦可观察到一个地方族群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与逻辑。
关键词:
主食 糯米 饭米 西双版纳傣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万鹏
傣族干栏式建筑的保护对弘扬傣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指出西双版纳傣族干栏式建筑保护的难点,并从各个不同方面对传统竹楼与新式现代“洋房”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出其保护的五点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敏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解决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关键在于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西双版纳州的实际状况出发 ,探讨了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
关键词:
西双版纳州 经济发展 思路重点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丽坤
本文从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出发,突破现有研究中常见的国家-市场、市场-社会或国家-社会二元关系分析,综合国家-市场-社会三者的动态关系,扎根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景洪城的田野调查资料,对整体社会转型期我国民族旅游空间变迁的特征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景洪傣族旅游空间在分布模式、地理区位、文化符号、投资规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2)国家在旅游空间变迁中居于主导地位,市场的作用日益增强,本土社会在逐渐后退,但这不能简化为权力与资本合谋入侵社会的单向过程。(3)国家面对市场时存在依靠市场发展经济和发展经济为了社会的双重目标张力;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全面参与的政府意志与部分原住民主动退出的个人意志之间的冲突;市场与社会的关系从全面嵌入趋向解绑,但市场既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脱嵌于社会。由此本文提出:(1)对于财政资金匮乏的民族旅游地,市场资本在民族旅游空间中呈现出好恶交织的两面性,关键在于建立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协商机制。(2)当前需积极调整市场-社会关系,预防本土社会从旅游空间中或主动,或被动的持续撤退,其中,原住民主动隐退的现象需得到足够关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程贤敏,石人柄
一、西双版纳的领主制与人口再生产 (一) 西双版纳的领主制 西双版纳,古称动泐,明代才有西双版纳之称。据傣文《泐史》记载,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刀应勐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西双版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晓勇 雷冬梅 罗淳
由于在社会形态上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边疆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具有较强的传统特征。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速,以标准化和现代化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迅速地取代了民族村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现代元素的介入,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方式,打破了民族村寨原有的人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关系,并开启了一个新的人与生态环境关系重新构建的过程。文章以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为例,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勐腊民族村寨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的环境影响。研究表明,尽管民族村寨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在某些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类的单一化和高能耗、高污染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采用,带来了区域环境污染风险...
关键词:
民族村寨 生产和生活方式 生态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晓巍
尽管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以及傣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浪潮中都面临着改革和扬弃的挑战,但它们并没有失去固有的社会基础。从清末至今,西双版纳的南传佛教教育历经波折,其教育目的和对象、教育内容和制度、教育方式和手段,以及教育经费和师资等方面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然而,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依然离不开南传佛教教育。南传佛教教育亦是如此,一方面它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教育要素必须植根于傣族地区固有的文化资源之上,另一方面它还必须从傣族文化发展中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南传佛教 佛教教育 傣族文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马建武 林萍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图2参12
关键词:
园林学 傣族 佛寺 园林特色 西双版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颦 马黎
民间舞是由特定文化群体利用文化物质材料和文化精神构成的综合创造的动态意象。从西双版纳傣族民间舞在旅游产业消费中的变化来看,旅游作为一种生机勃勃的表演产业,伴随着对"原生"文化表演的追求,傣族民间舞的重构和消费特征由文化物质材料向文化精神转化。但这并没有使民间舞的特质意象消解,而是旅游作为一种地方文化重构中生机勃勃社会因素与其他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一起作用于民间舞的现代创造重构中。使民间舞在旅游发展中被更深层次的融入当代审美意识成为新的现代民族文化的精神产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李毓
阈限体验是旅游体验研究的重要话题,旅游场域中员工的类阈限体验并未像旅游者般受重视。文章以西双版纳傣族园"天天泼水节"为个案,从人类学阈限理论视角,运用深度访谈和非参与观察方法,深入剖析泼水演员日常生活和类阈限体验的关系、类阈限体验的特征及其动因。研究发现: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可以理解为离开日常生活村落,在旅游空间从事泼水工作中的体验。泼水工作相对于演员的日常休闲生活来说是乏味的,但与日常工作中繁杂的农活相比又充满了愉悦和精神意义,对其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泼水演员的类阈限体验表现为对工作规范及纪律模糊化,
关键词:
类阈限体验 泼水演员 傣族园 西双版纳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锋 保继刚
文章根据傣族园旅游小企业的调研资料,基于家庭亲代与子代的双重视角,围绕代际功能性团结、结构性团结和规范性团结3个维度,从策略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旅游小企业的家庭化生产对家庭代际团结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家庭融合,具有季节性和非农化特征的旅游经营促进了家庭的工作-生活平衡,推动代际生产协作与生活互惠。(2)以家庭为单位、空间锁定且集聚性强的旅游经营促进了代际共担家庭义务,推动代际居住邻近和经济一体。(3)"小而平"的旅游经营巩固了家庭本位的关系实践,强化了代际关系主体对家庭主义、家庭责任以及代际伦理的认可。研究立足家庭层面,对旅游小企业的家庭代际团结进行实体归纳并指出其负面影响,丰富了中国家庭代际团结的理论内涵。研究揭示了旅游小企业的家庭化生产对家庭结构稳定与代际关系和谐的意义,为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关键词:
代际团结 家庭化生产 旅游小企业 傣族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锋 保继刚
论文以西双版纳傣族园的旅游商业化“家空间”为分析样本,基于亲代和子代双重视角,构建家庭微观领域政治的分析框架,意在揭示代际权力关系和领域构建机制。研究发现,旅游商业化的“家空间”是整合多代家庭、促进代际资源交换和权力平衡的协商空间:(1)第一代经营者在旅游经营中积累了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掌握着家庭决策权和家务分工权,通过主导空间设置、强化空间排他性、分配家务劳动等领域行为,实现领域构建;(2)第二代经营者通过接受教育和外出务工,提高劳动技能,在家庭经营中凸显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了家庭自主权,并通过居住空间区隔化、私人生活独立化、家庭经营自主化等空间“去领域化”和“再领域化”策略,重塑领域格局。该研究为理解适度旅游商业化“家空间”的“权力—空间关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也是对领域化理论的补充,并为平衡代际权力关系、促进代际团结、推动乡村旅游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金渝 张建华 杨晓洪 王波 金航 华秋瑾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地区四路糯、小黄糯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方法】利用SSR标记,对来自西双版纳地区不同来源的四路糯、小黄糯3个地方糯玉米品种7个亚居群及1个地方爆裂玉米和1个薏苡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以黄早四和Mo17为对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用21对玉米核心SSR引物,在7个糯玉米亚居群中总共扩增出201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值为0.82,标记索引系数MI值7.92,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94。(2)品种内的遗传分化系数在0.0968~0.2216之间,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3409。(3)遗传相似度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7个糯玉米亚居群被划分...
关键词:
糯玉米 SSR标记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华
二战以后世界各地的经济飞速发展,是以耗竭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的生态代价为特点的,以至于到20世纪80年代,全球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工业病蔓延,迫使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化的弊端。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的概念,最早是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邱开金
傣族男童教育问题并非仅仅是性别范畴的问题,还与该族信教传统极为相关,因此反映了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与现代国民学校教育普及间的张力。该传统有淡化趋势,但仍有相当影响,因此导致的"男尊女卑"现象使男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反而"处境不利";"和尚"角色与学生角色的协调问题是当地教育的最大难点;"和尚"学生制度目前面临问题,对傣族男童的成长有不良影响。因此,当地要重点解决基于社区各方力量和智慧的学校发展;难点是建设性的保护和革新当地传统,其中寺院是关键,政府协调作用是主导。最终目的是促进当地每一个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关键词:
西双版纳 傣族 男童 教育问题 信教传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