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0)
2023(6993)
2022(5908)
2021(5416)
2020(4449)
2019(10002)
2018(9705)
2017(19182)
2016(10503)
2015(11453)
2014(11292)
2013(11090)
2012(10312)
2011(9445)
2010(9581)
2009(8854)
2008(8999)
2007(8071)
2006(7176)
2005(6626)
作者
(30301)
(25309)
(24888)
(24050)
(16251)
(11980)
(11408)
(9593)
(9441)
(9297)
(8558)
(8304)
(8241)
(8197)
(8043)
(7632)
(7560)
(7421)
(7384)
(7143)
(6362)
(6176)
(6042)
(5760)
(5748)
(5706)
(5600)
(5565)
(5149)
(5100)
学科
(36938)
经济(36892)
管理(33030)
(31962)
(25936)
企业(25936)
方法(15269)
数学(12981)
(12917)
(12802)
数学方法(12743)
中国(10192)
(9161)
(8990)
(8873)
业经(8863)
(8388)
财务(8372)
财务管理(8358)
(8239)
贸易(8237)
农业(8073)
(8066)
企业财务(8020)
(7445)
银行(7438)
(7103)
理论(6710)
(6630)
金融(6629)
机构
学院(148089)
大学(145905)
(61043)
经济(59687)
管理(56388)
研究(52302)
理学(48283)
理学院(47747)
管理学(46957)
管理学院(46656)
中国(40019)
科学(31609)
(30713)
(30550)
(28057)
(26876)
研究所(24255)
中心(24066)
财经(23476)
(23401)
业大(22221)
农业(22116)
(21403)
(19400)
师范(19193)
北京(19152)
(18833)
(18243)
经济学(18142)
财经大学(17398)
基金
项目(96774)
科学(76766)
研究(71051)
基金(70845)
(62501)
国家(61948)
科学基金(52627)
社会(44965)
社会科(42635)
社会科学(42626)
(37486)
基金项目(36254)
自然(34480)
自然科(33664)
自然科学(33651)
自然科学基金(33103)
教育(32618)
(32087)
资助(29434)
编号(28619)
成果(24187)
重点(22038)
(21799)
(20716)
(20333)
课题(20299)
(19947)
国家社会(18623)
创新(18587)
科研(18505)
期刊
(68539)
经济(68539)
研究(44091)
中国(30259)
(25753)
(24028)
学报(23091)
科学(21337)
管理(21292)
农业(17842)
大学(17315)
教育(16978)
(16668)
金融(16668)
学学(16463)
技术(11807)
业经(11789)
财经(11623)
经济研究(11167)
(9920)
(9756)
问题(8675)
(8000)
(7221)
世界(6815)
国际(6784)
技术经济(6732)
现代(6712)
理论(6612)
科技(6390)
共检索到225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侯锐  
农业是人类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文明发展至今,凡士工商贾,仍然不能完全摆脱皆赖食于农的局面。而在所食之中,粮食为最。从人类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粮食之所以如此重要,关键在于粮食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一、粮食特殊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 粮食的特殊使用价值,不仅在于其是生命必需,更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承智  陈阜  
本文对建国 5 0年来我国的粮食作物单产进行了分析 ,同时用线性、二次、三次和指数方程进行回归拟合 ,根据拟合度高低 ,以三次方程预测了我国未来 30年和 5 0年粮食作物产量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人口增长和耕地下降趋势预测了我国未来 5 0年的人均粮食可能占有量。预测结果表明 ,2 0 30年我国可望实现人均占有粮食 40 0公斤以上的目标。应采取的对策可概括为 :增加粮食生产尤其是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培育和推广粮食作物高产品种 ,抑制耕地下降 ,控制人口增长 ,节约用粮和适当进口粮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胡红帆  
一、粮食安全特殊计划背景粮食安全的定义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在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即: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健康和积极生活所需要的食物。达到粮食安全意味着可以保证得到足够的食物,即供应相对稳定,所需要的食品可以获得。尽管,过去许多年,在FAO...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英  赵文报  
关于粮食安全,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粮食危机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在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提出了"粮食安全"概念,具体内容包含生产的充足性、供给的稳定性和粮食的可获得性等三方面含义。我国在1992提出了粮食安全的概念,认为粮食安全就是"能够有效地提供全体居民以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达标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各种食物。"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人们已达成了共识,但如何实现粮食安全,尤其是可否进口粮食,理论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高铁生  
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受粮食危机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新的形势,粮食的生产和消费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生产更加集中,产销加剧分化,国内外市场的联系更密切,既要有效利用国外粮源,又要避免对国外市场的过分依赖,同时,在宏观调控中粮食加工企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粮食的储备结构、布局和轮换方式亟待调整,粮食物流的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分布分散。为此,在粮食物流方面应加大国家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粮食物流公共产品;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现代物流集团;提升粮食物流的科技水平,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加强宏观调控,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对外开放,开展国际合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傅龙波  钟甫宁  徐志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帅  
粮食供应在地理上的"可获得性"研究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关注粮食贸易过程中粮食供应在地理上的"可获得性",研究粮食贸易过程中全球内陆运输系统和海洋运输系统的现状、风险及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全球粮食出口国的集中以及粮食贸易量的迅速增长,粮食运输遵循较为固定的路线,粮食贸易路线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压力。本文从粮食贸易路线出发,考察贸易路线的运行状况,并结合中国粮食进口路线中存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徐振伟  
面对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多重压力,中国应适时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生态安全,而粮食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只有实现数量的安全,才能保证质量的安全。可以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粮食安全的概念应该被重新定义,它不仅包含数量的安全,还应该包括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粮食主权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内涵。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钱水土  
我国粮食市场的特殊性及宏观调控问题钱水土(杭州商学院)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一般情况下,市场能够循其自身规律正常运行,并实现有关的经济目标。但是,不能否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市场运转将会失灵,或不能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这时,就必须借助市场外部的力量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伟良  方梦佳  
1.实行农业补贴,扶持粮食产业。近几年来,中国的几个重要贸易伙伴实际运用的农业国内支持总额略有下降。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美国生产者补贴等值(PSE)总额从2004年的432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233亿美元,欧盟则稳定在1000亿欧元左右,日本和韩国也走下降趋势,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国家逐渐放弃了农业补贴政策,相反,美国的新农业法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营  
在全球经济开放大背景下,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后的粮食贸易态势为我国粮食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应从宏观管理层面把握全球粮食交易的推进规律及特点、发展态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实施中国粮食安全应对之策,助推粮食产业稳步前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声俊  朱立志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定斌  宁娇丽  方金梁  
本文针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减产的原因,阐述了国家粮食安全隐患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危害性,探讨了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对策。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覃世民  
粮食安全是人类必须面对而且十分紧迫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笔者认为,关键还在科技,即依靠科技兴粮,开发无形粮田。粮食生产包括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在前两个环节,我国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为世界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产后环节,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创新与技术上也存在很大差距。为此,必须正确理解产后环节粮食科技的内涵,正视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用系统思维和经济的观点分析,产后环节粮食科技工作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将是未来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也是粮食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由于粮食行业是天然的弱质行业,且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不能将产后环节粮食科技工作完全推向市场,应加大对这一领域的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