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8)
- 2023(9052)
- 2022(7963)
- 2021(7623)
- 2020(6674)
- 2019(15849)
- 2018(15767)
- 2017(30158)
- 2016(16603)
- 2015(19380)
- 2014(19675)
- 2013(19756)
- 2012(18685)
- 2011(16983)
- 2010(17251)
- 2009(16229)
- 2008(16335)
- 2007(14800)
- 2006(12669)
- 2005(11690)
- 学科
- 济(73519)
- 经济(73449)
- 管理(44286)
- 业(42758)
- 方法(35708)
- 企(33783)
- 企业(33783)
- 数学(31960)
- 数学方法(31732)
- 中国(21472)
- 农(19191)
- 财(18853)
- 贸(17131)
- 贸易(17123)
- 易(16714)
- 学(14631)
- 制(14386)
- 业经(13252)
- 农业(12454)
- 地方(12379)
- 银(12141)
- 银行(12114)
- 行(11538)
- 融(11470)
- 金融(11468)
- 务(11239)
- 财务(11216)
- 财务管理(11173)
- 和(11045)
- 企业财务(10551)
- 机构
- 大学(246626)
- 学院(243913)
- 济(107823)
- 经济(105700)
- 管理(89805)
- 研究(86413)
- 理学(76540)
- 理学院(75611)
- 管理学(74363)
- 管理学院(73912)
- 中国(70178)
- 京(53033)
- 科学(51283)
- 财(49697)
- 所(44907)
- 农(42587)
- 研究所(40588)
- 中心(40267)
- 财经(39635)
- 江(37059)
- 经(36065)
- 经济学(34930)
- 业大(34795)
- 北京(34382)
- 农业(33511)
- 经济学院(31673)
- 范(31659)
- 师范(31371)
- 院(30334)
- 州(29530)
- 基金
- 项目(153603)
- 科学(119904)
- 研究(112808)
- 基金(112246)
- 家(97779)
- 国家(96982)
- 科学基金(81594)
- 社会(71634)
- 社会科(67861)
- 社会科学(67840)
- 基金项目(58799)
- 省(57252)
- 教育(52614)
- 自然(51463)
- 自然科(50276)
- 自然科学(50259)
- 自然科学基金(49407)
- 划(49159)
- 资助(47650)
- 编号(45547)
- 成果(38148)
- 部(35958)
- 重点(34917)
- 发(33068)
- 课题(31763)
- 创(31321)
- 教育部(30840)
- 中国(30192)
- 国家社会(30182)
- 大学(29924)
- 期刊
- 济(117759)
- 经济(117759)
- 研究(76372)
- 中国(49388)
- 财(39544)
- 学报(38150)
- 农(38084)
- 科学(34840)
- 管理(31007)
- 大学(28496)
- 融(28027)
- 金融(28027)
- 学学(26521)
- 教育(25723)
- 农业(24870)
- 技术(20867)
- 财经(20220)
- 经济研究(19902)
- 业经(17538)
- 经(17407)
- 问题(16162)
- 贸(15659)
- 业(14579)
- 国际(13782)
- 世界(13379)
- 技术经济(12871)
- 统计(12059)
- 理论(11922)
- 图书(11903)
- 版(11558)
共检索到37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敏 曾玉婷
借贷活动并不是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出现的,根据简牍中的记载以及相关史料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借贷活动开始出现并存在不同形式。借贷关系经历着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多种性质的借贷活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并存阶段。最终,以利他为导向的无偿给予走向了消亡,而以利己为导向的高利贷开始逐渐活跃并成为主流。
关键词:
简牍 借贷 楚简 秦简 汉简 起源 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成广雷 夏敬源 张春庆
【目的】明晰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对种子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种子科学的发展和种子科学史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现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为主线,采用古籍查阅、文献检索、辨析推理、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和探析。【结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对种子发育的整体认识、水肥及其它农艺措施对种子发育的影响、种子败育现象的发现及防治、种子成熟及后熟等方面知识。【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发育生物学知识,特别是对影响种子发育的各种现象有较多描述,虽然主要是经验积累和感官记录,但这些知识与现代研...
关键词:
种子 发育生物学 中国 古代史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纪宝成 童年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古代遗产。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它在开创中国古代辉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来,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不同看法,如旧中国一位大学教授曾说:中国的经济思想遗产“与今之欧美经济科学比较,本无一顾之价值”,西方的一名学者也曾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古老文化中没有“足以同中世纪西方的经济学者们在经济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良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华莉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华
文章着力探究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提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策略,即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改革 课时 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增礼 肖永明 唐亚阳
中国古代书院采用肯定生徒个体性的"分年"教育和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的品德践履,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和实施颇具实效的考评制度等德育方法。书院的德育实施方法具有注重在逻辑上的贯通性,在程序上的完整性,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等特征。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敏 周若冲 李柔萱
受历史材料限制,会计史学界对上计制度的认识与研究基本停留在文献典籍之中,为此,以出土简牍账簿为研究材料,考察上计制度发展的主要时期秦汉至三国两晋上计文书、上计内容、上计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上计文书形式不断丰富进步,上计内容以及上计时间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农耕社会封建国家治理重心的转移。这为揭示上计制度完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新的史料证据。
关键词:
简牍账簿 上计制度 会计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许可峰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於清
中国古代游记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以坚持整体的自然观为哲学基础,以崇尚和谐的人地观为基本取向,以关注人的精神生态为独特视角。中国古代游记中蕴含着丰厚的环境伦理学思想是古人在旅游审美过程中形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思考,揭示和体现了人与环境的和谐、融洽与亲和,强调人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共处。挖掘和活化这些宝贵资源,对于走出当下的生态困境,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游记 环境伦理 基本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牛锦红
尽管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远未形成完整体系,其鲜明的"礼"法相结合的特色并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之需,但传统中也不乏值得借鉴的文化因素,文章全面回顾古代城市法律文化的发展脉络,对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重要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传统城市规划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的特点以及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耕织图》即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等为题材的绘画图像,在我国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于历代《耕织图》的创作意义,已有研究均强调其技术推广价值,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由《耕织图》的一系列特点所决定的,如前后因袭而少有变化、存在大量的技术描绘错误、重场景描绘而轻操作流程与技术细节等,由此使其很难发挥技术推广的作用。
关键词:
《耕织图》 技术的“幻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施克灿
社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特殊的初等教育机构,也是封建统治者推行地方教化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教化职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举行乡约、举行各种礼俗活动、进行社会评议,其目的在于改革社会风俗习惯。社学的教化实践活动有其独特的效果,在地方教化及地方自治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推动了儒家德育社会化和世俗化风气的形成。
关键词:
中国古代社会 社学 教化职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金野 罗丽
当今社会是平民社会,社会诸多问题也是平民文化过渡发展的结果,因此,对平民社会进行追究十分必要。从意识形态主要话语权主体的不同来考察,可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划分为贵族社会、士人社会、平民社会。周朝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贵族社会的体制保障,制礼作乐是其行为规范。秦以后,没落贵族嬗变为"士"。"士"以"道"为标杆,博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社会定位,或充任于各级政府部门,或不仕为"乡绅",国家意志与乡村日常管理由他们实际操作,形成士人社会。宋朝科举制度开启平民进入管理层的通途,士大夫最终演化成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不再有血缘、门阀的特质,活在当下,务实、注重短期效益的平民意识更具社会合理性和适应性,整个社会呈现平民特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莫曰达
Analyzing soci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through statistics is one of an important aspects of statistics thoughts in ancient China.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some situatio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ancient China.
关键词:
统计思想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