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7)
2023(8788)
2022(7238)
2021(6965)
2020(5653)
2019(13020)
2018(12833)
2017(23918)
2016(12946)
2015(14574)
2014(14403)
2013(14013)
2012(12920)
2011(11883)
2010(11989)
2009(11409)
2008(11585)
2007(10100)
2006(9232)
2005(8834)
作者
(34155)
(28662)
(28654)
(27557)
(18300)
(13570)
(12991)
(11072)
(11070)
(10106)
(9988)
(9579)
(9425)
(9391)
(9244)
(8928)
(8476)
(8346)
(8242)
(7935)
(7445)
(6849)
(6846)
(6549)
(6515)
(6472)
(6328)
(6161)
(5651)
(5622)
学科
(54525)
经济(54438)
管理(39880)
(35547)
(31087)
企业(31087)
方法(21360)
中国(19077)
数学(18389)
数学方法(18272)
(18235)
(16613)
(13603)
业经(13165)
(13123)
(12751)
贸易(12742)
(12572)
体制(11345)
(11246)
银行(11241)
(10870)
(10370)
金融(10367)
(8706)
财务(8689)
(8684)
财务管理(8665)
(8603)
环境(8423)
机构
大学(187985)
学院(183510)
(88558)
经济(87141)
研究(69181)
管理(68086)
理学(57709)
理学院(57079)
管理学(56523)
管理学院(56132)
中国(55209)
(44084)
(40075)
科学(35295)
财经(33748)
(33537)
(30926)
研究所(29861)
中心(29782)
经济学(29651)
(26746)
经济学院(26464)
北京(26133)
财经大学(25258)
(24742)
(23884)
(23583)
师范(23419)
业大(20621)
(20310)
基金
项目(116022)
科学(93674)
研究(89828)
基金(87912)
(75611)
国家(75041)
科学基金(64555)
社会(61645)
社会科(58608)
社会科学(58599)
基金项目(44753)
教育(41923)
(40359)
自然(37481)
自然科(36636)
自然科学(36626)
自然科学基金(36055)
资助(35750)
(35112)
编号(34318)
成果(30410)
(28876)
(28639)
国家社会(27537)
重点(26521)
中国(26139)
教育部(25880)
课题(24805)
(24625)
(24497)
期刊
(100111)
经济(100111)
研究(65173)
中国(42683)
(35122)
管理(28509)
科学(24588)
学报(23899)
教育(23119)
(22804)
(20756)
金融(20756)
大学(19969)
财经(18523)
学学(18445)
经济研究(17192)
(16133)
农业(15072)
技术(14833)
(13533)
问题(13415)
业经(12887)
国际(12270)
世界(12226)
(8673)
技术经济(8588)
改革(8459)
(8459)
理论(8111)
现代(8018)
共检索到294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光磊  何李  
在中国,"市制"兼有城市建制、市政体制和城市政府间权力体系三个要素或三层含义。从城市政府间权力体系梳理百年来市制变化各阶段的特征后发现:中国市制的调整主要受中央政府通过市制改革实现国家目标、地方官员通过市制改革扩充政治资源、央地矛盾向区域治理领域拓展等政治逻辑的影响。这制约着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切实推进。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任务,要结合改革实践和国外经验,逐步推进从"竞争"到"伙伴"这一政治逻辑的转换,以便适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晓辉  张璟  
基于国家所有的独特的产权制度安排是我国银行业“强垄断”结构与“弱竞争”行为的根本原因。产权的国家所有不仅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体系中的“强垄断”地位,也抑制了体制外因素对其形成的竞争压力的释放,从而使我国银行业有效竞争的机制难以形成,最终保护了国有商业银行低效率的市场行为,导致了国家保护下的制度性垄断无效率或低效率。因而破除“父爱主义”的产权制度,以使体制外竞争机制得以形成也就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前提与关键所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启斐  杨继军  叶迪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于全球技术进步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文章基于附加值贸易理论核算中国和52个贸易伙伴国18个细分行业的附加值贸易额,剖析中国加入GVC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中国出口贸易会通过竞争效应降低伙伴国的TFP,但是也会通过规模效应促进伙伴国的TFP,且整体上中国加入GVC会促进伙伴国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技术红利效应。第二,从出口视角看,中国出口的溢出效应会弥补竞争效应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抑制作用;从进口视角看,中国进口的创新效应会强化规模效应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考虑创新因素之后,中国红利得到进一步强化。第三,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中国进口商品贸易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逐步衰减,但服务贸易会突破地理因素限制,中国进口服务贸易对伙伴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会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弱。中国加入GVC之后形成的“中国红利”,是促进伙伴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的进口贸易有助于发达国家提高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技术进步。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王忠生  
互惠互利是中外资银行合作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外银行需要从排他性竞争走向合作竞争,建立全新的合作竞争的伙伴关系。文中引入合作竞争的理论,运用资源依赖性、博弈论和交易成本学的观点分析中外银行进行竞争合作的动因,提出通过竞争合作建立中外银行新型伙伴关系的具体策略,并对在伙伴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思懿  
学术聘任与绩效评估作为大学内部的重要组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以及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利用制度逻辑理论,对瑞典大学学术评聘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逻辑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影响方式从正式的法律规章转为基于产出的经费体制。在放松规制的背景下,管理逻辑在学术治理中的影响力增强,学术人员的专业自主权受到限缩。由于瑞典大学对外部研究经费的依赖,教师的经费获取能力等适合于竞争的外显性价值凸显,竞争导向的市场逻辑渗透至学术聘任和研究评估领域。为了增强学术职业的可预测性和国际可比性,许多瑞典大学还引入了组织导向的终身轨制度,并将其用作一种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大学绩效的有效工具。在被多重竞争性制度逻辑塑造和自我演化的过程中,瑞典学术职位体系呈现出问责增强、竞争加剧、标准化和临时化等变革取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蔚  姚继东  祁春凌  
服务贸易是中国与RCEP伙伴国合作的重要领域。本文依据WTO2013-2019年的数据,运用TC、RRCA和RTCI指数研究中国与RCEP伙伴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及互补性。研究表明:总体上看,RCEP国家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较弱,中国位于下游区,且与其他各国的互补性不强。分行业来看,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中国在建筑、电信计算机和信息、保险、商业服务行业的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强或较强;运输、旅游行业竞争力不强但比较优势和互补性较强;金融行业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和不具有比较优势;知识产权行业则各方面都很弱。依据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本文对推动服务贸易高水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孟晓旭  
日本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以"高质量"为主要优势,以"重合作"为主要特征,在推进中又历经战略扩展。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构建是日本当前新经济增长战略的主要内容,提出的动因主要是着眼于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应对"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争夺基础设施建设主导权,有不利于中日经济关系的一面。但是,日本高质量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国"一带一路"又有较广阔的合作空间与合作前景。将竞争转化为合作,双方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且对地区的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肖红军  黄速建  王欣  
虽然竞争中性越来越成为许多国家推进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制度安排取向,但竞争中性在理论逻辑上仍然存在较多待解问题。本文从探寻竞争中性概念的界定逻辑出发,认为应当结合平等对待的行为视角与不当竞争优势的结果视角来全面理解竞争中性,识别出竞争中性概念的三类潜在假设,即混合经济的情境假设、市场化与竞争有效的条件假设、无所有权偏好的行为假设。在此基础上,从应然价值目标和实然改革效应两个方面着眼,涵盖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竞争中性的价值目标与功能进行逻辑化建构,并基于政府与企业的应然关系、企业与企业公平竞争的应然规律,重新构建出"三维多元"的竞争中性内容体系。按照对竞争中性内容的议题实现多寡、强制性属性和达成程度,本文进一步提出竞争中性连续体由竞争非中性、弱竞争中性、强竞争中性、完全竞争中性和超竞争中性五个等级构成,并指出可以通过根源改变和表征改变两种方式推动竞争中性的实现。最后,本文提出竞争中性在中国的应用和导入需要对竞争中性形成一个最低限度的认知共识,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并将竞争政策完善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两个重点应用领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维迎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单文经  
本文系为对钟启泉、袁桂林、周淑卿三位教授所发表的以两岸课程改革为主题的论文之回应。三位教授的论文所讨论的主题涉及中小学的学校文化、课程改革的配套措施、学生中心课程的改革,以及课程管制权松绑等问题;本文乃就此四方面讨论。首先,作者指出,中小学的学校文化所具有的孤立、保守与惧变等特性,对于课程改革而言,具有障碍与拒斥的作用。其次,作者从改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知能、教科用书的编审、以及空间规划的因应等四方面,管窥难臻完善的课程改革配套措施。再次,作者以美国和台湾课改革的历史殷鉴,指出学生中心的课程改革,始终难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作法。最后,作者针对台湾在课程管制权松绑之后所面临的多项问题,加以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光彬  
笔者通过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发现所有制和税制变化所形成的财局与政局之间的互动演化,是我国财政改革的最重要内因;财政困境的突破和矫正分利失衡是政府推进财政经济改革的直接动力;财政改革经历了从控税源到改税制的发展演进。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用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历史演进的逻辑对中国财政改革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从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财政逻辑和发展逻辑四个方面对我国财政改革进行了理论分析。笔者认为保障中央政府的财政经济权威是改革不可动摇的政治逻辑,适应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是财政改革的经济逻辑,经济决定财政是财政改革的自身依存逻辑,财政经济矛盾的展开和克服的无限循环过程是财...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孟亮  
超产权论在传统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国有银行遵循"先竞争后产权"的改革逻辑,这是对超产权论的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进入产权改革阶段,国有银行上市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应该将重点放在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培育真正的金融企业家等方面,同时继续增强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放宽对民营银行的限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晨  林晨  周锦来  刘军  高中华  
工作场所伙伴关系是一种提倡员工与组织间对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关系理念。其本质上要求基于员工与组织间围绕互利制度来实现双方的价值共创。近年来,伴随数字经济及平台型组织的发展,工作场所伙伴关系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探讨。鉴于现有研究存在概念模糊、结论分歧及缺乏系统性研究等问题,从理念、方法及实践层面系统阐述工作场所伙伴关系的概念并给出界定,从互利基础、制度保障、合法性及员工话语权归纳出该理念的前提框架,探讨关系建立后的影响效应并总结出边界框架。最后在理论演进、机制探索、数字经济情境研究、中国特色理论发展和新时代制度建设五个方面给出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汪彤  
地方政府竞争被普遍视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财政分权理论和政治晋升理论提供了地方政府竞争激励来源的理论框架。分税制改革后,以共享税为主的税收分成似乎成为更符合“分权逻辑”的中国路径。本文基于税收分成的事实性特征,从财政收入来源及分享规则的基本制度要素——税基、税收分成比例和税权入手,基于政府间横向与纵向税收关系,阐释地方政府间横向税收竞争的一般性与纵向税收竞争的独特性,两者依托于税收分成制的绑定效应与政治治理机制,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政府间竞争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