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73)
- 2023(4412)
- 2022(3962)
- 2021(3716)
- 2020(3224)
- 2019(7574)
- 2018(7681)
- 2017(15242)
- 2016(8037)
- 2015(9241)
- 2014(9095)
- 2013(8904)
- 2012(7991)
- 2011(7346)
- 2010(7623)
- 2009(6752)
- 2008(6466)
- 2007(5751)
- 2006(4989)
- 2005(4649)
- 学科
- 济(36912)
- 经济(36878)
- 管理(22074)
- 方法(20392)
- 业(20119)
- 数学(18637)
- 数学方法(18152)
- 企(16771)
- 企业(16771)
- 中国(10557)
- 农(8338)
- 业经(6828)
- 贸(6819)
- 贸易(6815)
- 理论(6763)
- 易(6647)
- 学(6501)
- 财(6327)
- 地方(5788)
- 和(5767)
- 制(5750)
- 环境(5733)
- 人口(5462)
- 农业(5316)
- 银(5157)
- 银行(5149)
- 融(5102)
- 金融(5101)
- 策(4942)
- 行(4938)
- 机构
- 大学(113334)
- 学院(113027)
- 济(48780)
- 经济(47819)
- 管理(45109)
- 研究(39646)
- 理学(39023)
- 理学院(38602)
- 管理学(37595)
- 管理学院(37379)
- 中国(30167)
- 京(24457)
- 科学(23306)
- 所(20516)
- 财(20397)
- 研究所(18501)
- 中心(18016)
- 农(16686)
- 财经(16384)
- 江(16180)
- 业大(15986)
- 北京(15813)
- 经(14919)
- 经济学(14903)
- 院(14267)
- 范(14200)
- 师范(14047)
- 经济学院(13394)
- 州(13231)
- 农业(13028)
- 基金
- 项目(75937)
- 科学(60256)
- 基金(55977)
- 研究(53919)
- 家(48957)
- 国家(48649)
- 科学基金(42313)
- 社会(34295)
- 社会科(32628)
- 社会科学(32620)
- 省(29306)
- 基金项目(28433)
- 自然(28366)
- 自然科(27791)
- 自然科学(27785)
- 自然科学基金(27285)
- 教育(25925)
- 资助(24894)
- 划(24772)
- 编号(21557)
- 重点(17282)
- 成果(16921)
- 部(16827)
- 发(15827)
- 创(15622)
- 课题(14951)
- 创新(14657)
- 教育部(14592)
- 科研(14474)
- 国家社会(14280)
共检索到169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林富德
本文首先讨论了低生育率的内涵,从稳定人口理论出发探讨了稳定低生育率的必要性。低生育率以更替水平为上限,政策生育水平为下限。对低生育率变化范围内,未来百年的中国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根据结果探讨了21世纪的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文章利用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数据和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两种生育率估计方法,即整合法和变量r法,对中国1982年以来各普查间的生育水平进行估计。利用整合法估计的是出生率,通过出生率换算为出生人数,进而估计生育率。利用变量r法估计的是净再生产率,通过净再生产率转换为对生育率的估计。整合法对1982~199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的估计,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对1990~2000年普查间的估计则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由此估计的1982~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各普查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依次为2.63、1.68和1.56。利用变量r法对各普查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的估计分别为2.60、1.61和1.68。因而,2000~2010年中国平均生育率的估计应该在1.6左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江亦曼,姚宗桥
本文认为中国人口转变已经基本完成,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转变,是不彻底的、暂时的动态平衡。本文提出了判断人口转变完成的四个标准,指出稳定低生育率是一项战略任务,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基本前提。本文对中国目前人口控制状态做了基本判断,并提出了建立稳定低生育率战略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文章阐述了总和生育率的来源、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论述了人口粗、净再生产率表征更替生育水平与用总和生育率来表征更替生育水平的差异与不同;阐述了稳定与非稳定人口的差异和稳定人口理论的不足之处。文章指出,总和生育率属于稳定人口的指标,在度量非稳定人口的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假定性条件极强的指标,必然要与实际非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正确认识以总和生育率的真实涵义颇具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增文
人口生育率已经大大低于更替水平,中国陷入了"超低生育率"陷阱,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将会进一步加重人口老龄化格局。从欧洲16国家的人口政策来看,一方面,均鼓励国民生育,因此,国民的生育会被认为是一种丰厚的"福利";另一方面,他们均采取了移民来改变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迅猛的发展中国家,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有所启示呢?鉴于此,笔者引入了一个静态开放式的人口模型,对人口迁移率和生育率做一个权衡和取舍。通过对中欧各国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率及人口生育率的测算与对比结果,发现人口迁移能够减轻移入国家和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有人口迁入的国家,其人口老龄化有较强的减弱...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杨书章
我国人口转变在世纪之交实现了阶段性的突破,完成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口转变历程并不意味着我国人口问题的解决,也不等于人口压力的减轻,更不能说人口与计划生育使命的结束。本文以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基础,对未来50年的人口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分析了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意在说明21世纪上半叶,特别是2010年以前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任何人口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着。变动来自两方面:一是自然变动,即出生和死亡;一是迁移变动,即迁入和迁出。假定一个人口没有迁入和迁出的变动,那么,其发展变化便完全决定于生育和死亡的水平。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都受着社会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我们在这里不去考察这种影响,而只考察在一定的生育和死亡水平下人口数目和年龄结构会怎样变化,考察它们之间的数量联系有无一定的规律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贾云竹,李强,武晓萍,同钰莹,韩荣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方秀娟
当前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扩大,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同时对城乡社会的稳定,以及计生工作和民族问题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人口流动 迁移 稳定 户籍 保障体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刘爽,陈卫,段成荣
本文讨论了低生育水平的内涵,计算了目前中国更替水平的数值。根据人口转变的定义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仍处于人口转变第三阶段的结论。文章提出日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人口数量仍是第一位的问题。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解决人口结构并非仅有调整生育政策一条路。“削峰填谷,迁移流动,以时间换空间,推动区域人。协调发展”应成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新思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赵梦琪
相对于完全去中心化P2P形式的比特币,以某种资产锚定的稳定币(Stablecoin)作为加密货币的一个分支,近年来走入大众视野,并逐渐被市场认可。目前稳定币市场体量已突破1230亿美元。2019年,Facebook发布Libra稳定币白皮书,全球稳定币(Global Stablecoins,GSC)概念首次被提出。本文就全球稳定币的背景、实践、困境和发展趋势作简要分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青
国有企业人才流失问题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经济结构不断调整,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今天,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稳定人才,发掘人才,吸引人才,已愈来愈引起企业家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视。本期集中编发几篇文章进行讨论,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姚敏华
自70年代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中国的人口控制获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十几年来生育政策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这种大变动中,中国的计划生育能够持续执行,并取得显著成效,是值得思考的。本文着重考察在政治经济大变动背景下,80年代中国生育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以求更好地贯彻执行现行的人口政策。 一、生育政策转变的背景 进入70年代以后,中国人口问题日趋严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莫玮俏
本文对婚姻稳定性与生育率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在理论方面,构建生育模型,将婚姻稳定性分为与生育率相关的内生部分和不相关的外生部分,分析得到,当外生因素不变时,婚姻稳定性和生育率处于均衡水平;当不利于婚姻稳定性的外生因素增强时,生育率降低。同时,利用CGSS微观调查数据检验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的影响效应,通过区分非流动和流动人口的影响差异来识别内生和外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总体正向效应,其中,农村非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流动人口的婚姻稳定性对生育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由于人口流动对婚姻稳定性具有负的外部冲击,进而对生育率产生局部均衡影响,使得生育率降低。
关键词:
婚姻稳定性 生育率 均衡 变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福 王铁良 程健 苏芳莉
生态浮岛作为水体原位水质修复的重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大湖泊及小河流的水质净化中,但对于流态复杂的大型河流缺乏结构稳定的生态浮岛类型。以辽河干流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在沈阳农业大学水利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试验模拟研究,筛选出可应用于辽河干流的生态浮岛类型。结果表明:不同浮岛类型在不同流速作用下,浮岛理论绳索拉力立桩式平均较索道式增加13.12%,沉坠式平均较立桩式增加23.91%;浮岛实测拉力立桩式平均较索道式增加98.47%,沉坠式平均较立桩式增加305.87%,绳索拉力理论值与实测值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绳索拉力总体呈索道式<立桩式<沉坠式,表现出索道式浮岛稳定性优于立桩式,立桩式优于沉坠式,沉坠式稳定性较差。通过对不同浮岛位移变化的分析显示,在不同流速作用下,浮岛横向位移索道式平均较沉坠式减小14.39%,立桩式平均较索道式减小44.28%;浮岛纵向位移索道式平均较沉坠式减小55.17%,立桩式平均较沉坠式减小63.16%,索道式平均较立桩式减小20.18%,垂直浮动位移差异不明显,总体表现出索道式和立桩式浮岛稳定性优于沉坠式。由多重比较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固定方式生态浮岛在不同流速作用下索道式浮岛稳定性优于立桩式,立桩式优于沉坠式。因此,推荐索道式浮岛作为辽河干流生态浮岛建设的理想类型,用于辽河水质的原位修复。
关键词:
生态浮岛 固定方式 稳定性 流速 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