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6)
2023(1824)
2022(1453)
2021(1260)
2020(1037)
2019(2200)
2018(2071)
2017(3889)
2016(2116)
2015(2375)
2014(2182)
2013(2242)
2012(2021)
2011(1860)
2010(1760)
2009(1573)
2008(1644)
2007(1423)
2006(1321)
2005(1211)
作者
(6445)
(5629)
(5362)
(5255)
(3521)
(2697)
(2441)
(2185)
(2001)
(1915)
(1879)
(1849)
(1781)
(1750)
(1712)
(1706)
(1619)
(1525)
(1452)
(1445)
(1380)
(1335)
(1323)
(1280)
(1228)
(1203)
(1180)
(1173)
(1063)
(1053)
学科
(9547)
经济(9531)
(6260)
管理(5420)
人口(5076)
中国(4772)
方法(4477)
数学(4061)
数学方法(4028)
(3594)
(3495)
企业(3495)
农业(2613)
业经(2129)
国人(2081)
(2037)
中国人(2021)
(1927)
(1817)
问题(1643)
(1622)
地方(1588)
环境(1566)
(1536)
服务(1498)
理论(1441)
生产(1399)
(1375)
金融(1375)
服务业(1334)
机构
大学(32401)
学院(31497)
(15741)
经济(15463)
研究(14263)
管理(11373)
中国(10308)
理学(9878)
理学院(9742)
管理学(9575)
管理学院(9512)
科学(7750)
(7729)
(7312)
(6962)
研究所(6956)
(6358)
中心(6157)
农业(5471)
经济学(5398)
业大(5341)
财经(5177)
经济学院(4870)
(4768)
北京(4639)
(4588)
(4513)
科学院(4452)
(4168)
(4140)
基金
项目(22409)
科学(18003)
基金(17136)
研究(16043)
(15697)
国家(15582)
科学基金(13085)
社会(11320)
社会科(10741)
社会科学(10741)
基金项目(8531)
自然(8013)
(7922)
自然科(7859)
自然科学(7858)
自然科学基金(7743)
教育(7111)
资助(7064)
(7036)
编号(5862)
国家社会(5396)
重点(5343)
(5298)
(5184)
中国(4589)
(4512)
教育部(4483)
成果(4449)
发展(4357)
创新(4313)
期刊
(15156)
经济(15156)
研究(11753)
中国(7578)
(6256)
科学(6035)
学报(5225)
农业(4396)
管理(4298)
(4271)
大学(4145)
学学(3990)
人口(3956)
技术(3204)
教育(2974)
经济研究(2770)
(2659)
金融(2659)
(2636)
财经(2585)
人口研究(2337)
(2337)
问题(2146)
业经(2023)
技术经济(1989)
统计(1906)
世界(1814)
中国人(1779)
国人(1779)
资源(1750)
共检索到48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瀛通  
文章阐述了总和生育率的来源、内涵及其理论基础,论述了人口粗、净再生产率表征更替生育水平与用总和生育率来表征更替生育水平的差异与不同;阐述了稳定与非稳定人口的差异和稳定人口理论的不足之处。文章指出,总和生育率属于稳定人口的指标,在度量非稳定人口的生育水平时,总和生育率是一个假定性条件极强的指标,必然要与实际非稳定人口生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正确认识以总和生育率的真实涵义颇具现实意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文章利用人口普查年龄分布数据和基于广义稳定人口模型的两种生育率估计方法,即整合法和变量r法,对中国1982年以来各普查间的生育水平进行估计。利用整合法估计的是出生率,通过出生率换算为出生人数,进而估计生育率。利用变量r法估计的是净再生产率,通过净再生产率转换为对生育率的估计。整合法对1982~1990年和2000~2010年普查间平均出生率和出生人数的估计,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对1990~2000年普查间的估计则要明显低于国家统计局的公布值。由此估计的1982~1990年、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各普查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依次为2.63、1.68和1.56。利用变量r法对各普查间的平均总和生育率的估计分别为2.60、1.61和1.68。因而,2000~2010年中国平均生育率的估计应该在1.6左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金塘,林富德  
本文首先讨论了低生育率的内涵,从稳定人口理论出发探讨了稳定低生育率的必要性。低生育率以更替水平为上限,政策生育水平为下限。对低生育率变化范围内,未来百年的中国人口发展趋势进行了模拟,根据结果探讨了21世纪的中国人口发展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允彬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西北部,面积255,804平方公里,人口2,216万(1979年),平均每平方公里近87人。南斯拉夫联邦由六个共和国组成:塞尔维亚(包括本部和代伊伏丁那、科索沃两个自治省)、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又译门的内哥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任何人口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着。变动来自两方面:一是自然变动,即出生和死亡;一是迁移变动,即迁入和迁出。假定一个人口没有迁入和迁出的变动,那么,其发展变化便完全决定于生育和死亡的水平。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人口的生育水平和死亡水平都受着社会经济因素的强烈影响。我们在这里不去考察这种影响,而只考察在一定的生育和死亡水平下人口数目和年龄结构会怎样变化,考察它们之间的数量联系有无一定的规律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编著的《人口统计学》一书初稿已经完成。为了使这本书的内容早日和读者见面,我们将选择部分章节在本刊发表。 这里发表的《关于人口再生产》一文是该书部分内容压缩合并而成。本刊1978年第1期上刊登的刘铮同志的《关于人口统计中几个问题的计算方法》一文,也是该书的一部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程贤敏,石人柄  
一、西双版纳的领主制与人口再生产 (一) 西双版纳的领主制 西双版纳,古称动泐,明代才有西双版纳之称。据傣文《泐史》记载,公元1570年,车里宣慰刀应勐将其辖区划分为12个提供封建负担的行政单位——西双版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天路  
中国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社会形态、经济类型、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成为制约或影响其婚姻形式(或者婚姻制度)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婚姻形式对人口再生产所起作用也不相同。 一、阿肖婚 “阿肖”是云南宁蒗县泸沽湖(与四川盐源县交界)畔纳西族(摩梭人)语,意为朋友或伴侣。由于泸沽湖周围的民族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残余形态,因此,婚姻形式及其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也有种种特点。 (一)除少量的一夫一妻外,还保留着人类罕见的“阿肖”婚。“阿肖”婚可分为“走访阿肖”(即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我国快速经历的人口转变所引起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一直为人们所观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趋势最为引人注目,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为研究中国人口的变化提供了最新信息,在此基础上学术界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展开了对我国人口老化的研究。本文作为其中之一,旨在考察我国生育率转变与人口老化的趋势,包括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对这一趋势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出生率、生育率、再生产率是人口统计中反映人口再生产过程的几个基本指标(不是全部)。在研究人口再生产理论中,要利用这些指标,在使用实际人口资料中更经常看到这些指标,因此,对这几个指标的内容及其计算方法有一个基本了解,很有必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希璋  
一 最近三十余年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历史上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已不复存在,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为特征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形成。 人口转变包括死亡率由高变低和出生率由高变低两个方面。多数发达国家死亡率下降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而出生率的下降则开始于十九世纪后半叶;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基本形成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这就是说,多数发达国家的死亡率转变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出生率的转变也至少用了五、六十年的时间。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以上降到10‰以下只用了十几年时间,出生率从七十年代初的3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吴忠观 ,杨致恒 ,王茂修  
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必须加强对人口理论的研究,发展人口科学。人口再生产是人口科学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对我国人口再生产进行一些探讨。 一、什么是人口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也包括人口的再生产。人口的再生产从来就是人类的重要活动,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它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人口再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文进  柳杨青  
人口再生产中微观经济利益与宏观经济利益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矛盾性,其统一或矛盾及其力量对比,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口生产的规模经济作用等因素有关。人口生产的变化是人口生产中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要实现我国人口质量构成系统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一要普及社会性养老保障;二要实行强制性九年或十二年义务教育制;三要改变目前对质高劳动力紧而对质低劳动力松的计划生育政策;四要加快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进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学董  
美国建国之初,领土面积为9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大约只有250万人。1790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总人口为392.9万人。此后,国土面积几经扩大,人口不断增加。1980年第20次人口普查结果,总人口为22,650万人。1982年中估计数为23,200万人。从1776年建国到1982年的206年,土地面积扩大近10倍,人口增长近92倍。 在美国的人口增长中,移民是一个重要因素。1790年美国人口普查时,移民中四分之三以上来自英国,此外还有爱尔兰人、德国人、丹麦人、法国人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此后,移民日增。1861—1914年间,涌人美国的移民达2,710多万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鹏  
本文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伴随着生育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在1950~1990年的人口年龄构成变动中,生育率下降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远大于死亡率下降的影响;生育率的下降是中国这一时期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低生育率条件下,由于不同队列人口规模的差异和人口惯性的存在,仍然会使中国人口向老龄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