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5)
2023(16371)
2022(13475)
2021(12683)
2020(10290)
2019(23442)
2018(22838)
2017(42371)
2016(22771)
2015(25612)
2014(25409)
2013(25418)
2012(24099)
2011(21978)
2010(22390)
2009(21110)
2008(21289)
2007(19359)
2006(17546)
2005(16387)
作者
(65722)
(55388)
(55056)
(51834)
(35107)
(26596)
(24676)
(21504)
(21103)
(19718)
(18974)
(18660)
(17932)
(17584)
(17247)
(16707)
(16152)
(15935)
(15862)
(15810)
(13942)
(13626)
(13342)
(12854)
(12436)
(12380)
(12351)
(12228)
(11225)
(11150)
学科
(109695)
经济(109563)
(94526)
(73838)
企业(73838)
管理(72542)
(52728)
方法(39870)
农业(35627)
业经(34590)
中国(34547)
数学(31074)
数学方法(30788)
(29395)
地方(24906)
(22857)
(21392)
贸易(21373)
(20801)
技术(19463)
(19070)
财务(19045)
财务管理(19011)
(18508)
企业财务(17958)
(17738)
(17506)
银行(17485)
(17434)
(17050)
机构
学院(335247)
大学(330144)
(150823)
经济(148173)
管理(129392)
研究(120550)
理学(109786)
理学院(108579)
管理学(107090)
管理学院(106431)
中国(98437)
(71372)
科学(68612)
(68429)
(67030)
(61003)
中心(55349)
研究所(54432)
(52629)
财经(52594)
农业(50994)
业大(49385)
(47820)
北京(45863)
经济学(45555)
(43729)
师范(43363)
(42412)
(41519)
经济学院(40960)
基金
项目(211230)
科学(168788)
研究(159211)
基金(155218)
(134217)
国家(132868)
科学基金(114613)
社会(106018)
社会科(100151)
社会科学(100128)
(81653)
基金项目(81149)
教育(70314)
自然(69939)
自然科(68360)
自然科学(68345)
(67552)
自然科学基金(67217)
编号(64058)
资助(62220)
成果(51879)
(50941)
(47981)
重点(47091)
(46044)
国家社会(44793)
课题(43802)
(43456)
创新(42315)
发展(42059)
期刊
(185757)
经济(185757)
研究(106034)
中国(78106)
(70009)
(54123)
管理(52484)
科学(49539)
学报(49156)
农业(47518)
大学(39392)
(38368)
金融(38368)
学学(37030)
业经(34763)
教育(34710)
技术(30044)
经济研究(28014)
财经(26890)
(25062)
问题(24425)
(23437)
世界(20662)
(20597)
技术经济(19210)
国际(18771)
(17420)
现代(16330)
农村(16314)
(16314)
共检索到543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徐雪高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村发展制度变迁和工农城乡关系演变为主线,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百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行系统回顾,将百年历程分为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今后要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洪远  赵海  徐雪高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农村发展制度变迁和工农城乡关系演变为主线,对辛亥革命以来中国一百年的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将百年历程分为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四个时期。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促进工农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今后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三化"同步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玉智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农业产业升级和产业整合的步伐加快,为中国农业投资者带来了历史机遇。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的加强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等方面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未来农业和农村发展格局和方向,表明了在农业和农村发展新的格局下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投资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白玫  
本文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电力工业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经验,对中国电力工业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在党的领导下砸掉了桎梏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枷锁,集中力量发展电力工业,实现了电力工业的大发展。百年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抓主要矛盾,坚持电力服务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绿色发展,才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展望未来,中国电力工业将继续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低碳电力比例还不高、煤电深度减碳的关键技术CCUS尚不成熟、适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核电地位尚待明确等诸多困难,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汪办兴  
2009年,央行推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票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全年票据市场运行受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显著,票据签发与贴现交易活跃,票据贴现余额大幅增加,融资规模冲高后回落,票据市场利率在低位区间震荡运行后出现大幅上升,同时票据业务监管日趋严格。展望2010年,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延续和政策微调力度的加大将继续增强票据市场的波动性,市场供需均衡将更趋合理;回购式交易占比将有所提升;利率将震荡上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运行后的创新效应将有所显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栗挺  冯开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栗挺  冯开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走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驱动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土地制度百年变革为国家独立解放、走上工业化道路并最终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坚实而有活力的要素基础,也为继续缩小产业、城乡差距、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明形态升级引领开辟了一系列制度设计与创新空间,不仅满足了农民站起来、富起来和农村兴旺的历史需要,也因应了工业反哺农业、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需求,更契合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文明形态更高层次的发展取向。这就是经过长期艰辛探索与反复道路选择之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要素基础与制度逻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彦随  龙花楼  
本文回顾了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简要历程,分析了相关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社会影响,展望了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领域创新研究任务及科学命题。未来中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基地化与乡村发展的城镇化、产业化趋势日益明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战略导向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兼顾农业经济与社会问题、处理乡村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亟需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的专业理论创新和学术成果的有力支撑。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学者理应弘扬地理学为农业与农村服务的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剖析新问题,为国家战略需求做出新贡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芦千文  
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战略性产业,形成的标志是农村改革初期以农业服务户为主的市场化服务主体大量生成。经过建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明确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几个阶段,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特征。这既是农业现代化规律的阶段性呈现,也有着特定的经济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形成了中国小农户兼业化、服务化、规模化三个分化方向,以及服务链接型、土地集中型相辅相成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小农户将会贯穿中国农业现代化全程,决定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该是中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推动力量。要加快构建支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雷乐街  张斌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及2035年愿景目标进行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也适逢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凤阳县小岗村5周年。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基本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国斌  鲁琼  
《中国农村发展40年:回顾与展望》一书由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8年12月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祥智等人合著。全书共7章,分别阐述了城乡关系视角的农村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扶贫开发体制、农村教育体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体制、乡村治理体系、农民收入状况等全景式变革过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金昌  徐璐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统计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充分肯定了在学科认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与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认为:要从历史的角度客观看待我国统计学的发展成就;要珍惜已经达成的某些共识,促进我国统计学全面发展;要着眼于中国统计学发展的未来,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高等统计教育水平;要从创新与应用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统计研究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亚辉  
全人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趋势,它旨在培养博雅通达、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即所谓的"全人"。近日,"中国百年教育历程: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广东珠海市举行,来自内地和港台地区教育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在回顾我国近代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包宗顺  
该文重点回顾了中国30年农村改革取得的四个方面重大突破、成就及目前面临的新问题。在四大突破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均体现了中国农民的伟大智慧。而农村税费改革与免征农业税、统筹城乡发展两项重大政策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与学者们长期的鼓与呼密不可分。作者认为,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财政分配体制改革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是当前农村改革当务之急,并在文中对推进上述改革的意义、目标等做了详细论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2003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既受到“非典”疫情的袭击,又遭到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地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中心,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深化和完善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克服了“非典”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农村经济呈现出前高、中低、总体平稳的特点。“非典”以后,农民收入呈恢复性增长;但粮食生产因面积调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