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5)
- 2023(13353)
- 2022(10883)
- 2021(9814)
- 2020(8046)
- 2019(17922)
- 2018(17478)
- 2017(33158)
- 2016(18058)
- 2015(19531)
- 2014(19134)
- 2013(19167)
- 2012(17757)
- 2011(15869)
- 2010(16110)
- 2009(15036)
- 2008(15174)
- 2007(13531)
- 2006(12289)
- 2005(11438)
- 学科
- 济(86180)
- 经济(86082)
- 业(82835)
- 企(74789)
- 企业(74789)
- 管理(66365)
- 方法(30897)
- 业经(30858)
- 农(28423)
- 财(26076)
- 中国(23511)
- 数学(22660)
- 数学方法(22542)
- 地方(21182)
- 农业(21016)
- 务(19651)
- 财务(19635)
- 财务管理(19617)
- 企业财务(18625)
- 技术(18531)
- 制(16681)
- 贸(15795)
- 贸易(15782)
- 易(15299)
- 策(15101)
- 和(15017)
- 划(14676)
- 理论(13525)
- 环境(13030)
- 发(12873)
- 机构
- 学院(263699)
- 大学(255647)
- 济(113607)
- 经济(111675)
- 管理(104187)
- 研究(89094)
- 理学(88923)
- 理学院(87985)
- 管理学(86907)
- 管理学院(86421)
- 中国(69983)
- 京(54204)
- 科学(53901)
- 农(52215)
- 财(51819)
- 所(45893)
- 江(41346)
- 研究所(41242)
- 业大(41080)
- 农业(40995)
- 财经(40666)
- 中心(40152)
- 经(36958)
- 北京(34142)
- 经济学(33695)
- 州(32718)
- 院(31784)
- 范(31391)
- 师范(30977)
- 经济学院(30502)
- 基金
- 项目(170640)
- 科学(135424)
- 基金(123812)
- 研究(123118)
- 家(108890)
- 国家(107801)
- 科学基金(93120)
- 社会(80732)
- 社会科(76686)
- 社会科学(76666)
- 省(69507)
- 基金项目(66002)
- 自然(60073)
- 自然科(58711)
- 自然科学(58695)
- 自然科学基金(57717)
- 划(56820)
- 教育(54299)
- 资助(48805)
- 编号(48145)
- 发(42463)
- 业(40497)
- 创(39261)
- 重点(38498)
- 成果(36824)
- 部(36440)
- 创新(35792)
- 发展(33912)
- 课题(33596)
- 国家社会(33454)
- 期刊
- 济(134878)
- 经济(134878)
- 研究(76504)
- 中国(54700)
- 农(49533)
- 管理(44270)
- 财(42773)
- 学报(40943)
- 科学(39339)
- 农业(33683)
- 大学(30893)
- 学学(29709)
- 融(26588)
- 金融(26588)
- 业经(25722)
- 技术(23959)
- 教育(23026)
- 经济研究(20924)
- 财经(20579)
- 业(20359)
- 经(17844)
- 问题(17627)
- 技术经济(15465)
- 商业(14300)
- 贸(13711)
- 现代(13469)
- 世界(13424)
- 科技(13106)
- 版(12462)
- 经济管理(12288)
共检索到40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艳霞 杨水利
企业兼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发展战略,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规模效应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兼并无论从规模上、数量上、方式上、范围上、程序上都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兼并活动本身是一种微观经济行为,关系到各企业的发展,但真正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是其对宏微观经济以至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建江
企业集团的发展,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过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分析资本的积累时说,资本的集中,尤其是股份制公司大大加速了资本的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喻淑玲
南昌塑料八厂前身,是个年产值仅20万元的小手工业社,40年的励精图治,各项经济指标有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南昌塑料八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的关怀和支持下,全厂职工齐心协力,实现了超常规、跳跃式的经济发展,全年工业生产总值1.01亿元,创税利900多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1.2%和167.8%,位居全国塑料生产行业第五位。随着生产形势的发展,厂新增了两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压延生产线,原来宽敞的厂房显得拥挤,新的品种、新的生产线难以安装。纵观全局,展望未来,我厂主动向主管局和市政府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枫 刘文动
西方企业兼并的发展规律与启示周枫,刘文动业兼并在西方已有一百几十年的历史。它作为一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和企业经营的有效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乃至飞跃。在我国,企业兼并才刚刚兴起,其作用和意义也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探索西方企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永
一、引言企业兼并是指一切旨在谋取潜在利润或出于其他目的,以产权投资为主要手段对其他企业实施控制的行为①。企业兼并的根本动因如同其他企业行为一样,在于谋取潜在利润。由于通过企业兼并可以提高经济规模,降低双方企业运行中的成本,进行有效的企业重组和资产重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松建
“企业兼并”是我国城市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之一,它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又是不完善的,有些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一、企业并兼的性质。我国现阶段各城市出现的企业兼并现象是在某些企业亏损严重,管理不善的局面得不到根本扭转的情况下,由国家主管部门导引的一种企业产权转让行为。这就是说:第一、它是在我国产权转让市场尚未发育完善的情况下,为避免企业亏损越来越严重,保证城市经济整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建
企业兼并收购最新方式(一)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美国80年代出现的一种企业兼并收购形式。它是指一家公司在银行贷款或金融市场借款的支持下,完成的兼并交易。由于这种做法是一家公司通过获得另一家公司的产权,即利用“财务杠杆”的原理进行兼并,故称杠杆收购。当然,只有公司的全部资产收益率大于借贷资本的平均成本,杠杆才产生正效益,所以,杠杆收购是企业收购风险很高的一种方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殷立春
日本的企业兼并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殷立春企业兼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它作为一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和企业经营的有效手段,在酉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企业兼并行为才刚刚起步,其作用和重要意义正逐渐得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永林
企业兼并析论吴永林[副教授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1]《财经科学》1997/6FINANCEANDECONOMICS企业兼并的意义企业兼并是一种企业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公司法中,兼并属于合并的一种。从广泛的意义上理解,是指企业通过收购债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国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兼并一浪高过一浪,记录一个接一个被刷新。据统计,1994年全球企业兼并成交额达3485亿美元,1995年,交易额再创新高,达到4400亿美元。我国刚刚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发育还不成熟,然而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科
从历史上看 ,美国企业经过五次兼并浪潮 ,促进了一批巨型、超巨型和跨国大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完成了资产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增值 ,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资产结构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企业兼并正作为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有效方式在我国蓬勃兴起。从国外企业兼并的历程中 ,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企业兼并是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规模经济的重要手段 ;企业兼并应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培植企业兼并的市场中介组织 ;企业兼并要有健全的法制作保证。并且在实现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应注意 :( 1)防止大企业病 ;( 2 )企业重组后的管理创新问...
关键词:
企业兼并 发展历程 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文章基于2007-2015年中国沪深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SFA方法对样本国有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并购双方研发存量、主并公司研发禀赋结构、技术相似性以及股权相似性对并购后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并购后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且存在质的改善;并购双方研发存量对并购后研发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主并公司研发禀赋结构与研发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同业兼并相对于异业兼并,短期内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长期内不利于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提高;目标公司为国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文章基于2007-2015年中国沪深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使用SFA方法对样本国有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的研发效率进行了测度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并购双方研发存量、主并公司研发禀赋结构、技术相似性以及股权相似性对并购后研发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并购后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效率有明显提升,且存在质的改善;并购双方研发存量对并购后研发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主并公司研发禀赋结构与研发效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同业兼并相对于异业兼并,短期内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但长期内不利于国有上市公司研发效率的提高;目标公司为国有上市公司对主并公司研发效率产生负向影响。最后文章基于研究结论,就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研发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