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2)
- 2023(10234)
- 2022(8913)
- 2021(8043)
- 2020(6987)
- 2019(15991)
- 2018(15892)
- 2017(30526)
- 2016(16721)
- 2015(19394)
- 2014(19822)
- 2013(19451)
- 2012(18345)
- 2011(16435)
- 2010(16694)
- 2009(15586)
- 2008(15585)
- 2007(14273)
- 2006(12088)
- 2005(10804)
- 学科
- 济(74340)
- 经济(74252)
- 管理(48986)
- 业(46993)
- 方法(39545)
- 企(37718)
- 企业(37718)
- 数学(35914)
- 数学方法(35622)
- 财(20602)
- 农(19321)
- 中国(18843)
- 学(15059)
- 制(14586)
- 地方(13634)
- 业经(13456)
- 务(12990)
- 财务(12957)
- 财务管理(12921)
- 贸(12799)
- 贸易(12798)
- 农业(12790)
- 易(12381)
- 企业财务(12309)
- 银(11992)
- 银行(11952)
- 融(11906)
- 金融(11898)
- 技术(11795)
- 行(11352)
- 机构
- 大学(250641)
- 学院(248643)
- 济(102671)
- 经济(100470)
- 管理(94294)
- 研究(83417)
- 理学(81407)
- 理学院(80554)
- 管理学(79149)
- 管理学院(78693)
- 中国(62637)
- 京(52471)
- 科学(51716)
- 财(48082)
- 农(46362)
- 所(42768)
- 业大(39705)
- 中心(39401)
- 研究所(38894)
- 财经(38578)
- 江(37796)
- 农业(36919)
- 经(35090)
- 北京(32783)
- 经济学(32541)
- 范(31255)
- 师范(30809)
- 院(29949)
- 经济学院(29727)
- 州(29603)
- 基金
- 项目(166598)
- 科学(129902)
- 基金(120003)
- 研究(119785)
- 家(105137)
- 国家(104295)
- 科学基金(88390)
- 社会(75081)
- 社会科(71268)
- 社会科学(71246)
- 省(66078)
- 基金项目(63151)
- 自然(57056)
- 教育(56484)
- 自然科(55763)
- 自然科学(55741)
- 划(55548)
- 自然科学基金(54770)
- 资助(50646)
- 编号(47921)
- 成果(39427)
- 部(37749)
- 重点(37739)
- 发(35377)
- 创(34866)
- 课题(33963)
- 创新(32722)
- 科研(32503)
- 教育部(32177)
- 大学(31633)
共检索到363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明喜 郭戎
在借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度量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体系。根据数据可得性和可操作性,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详细考量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效率总体上比东部和中部要低。然后结合调研情况,提出了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效率 数据包络方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五湘
首先确定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高度相关的56篇影响力大的样本文献,然后对这些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层次设置、底层评价指标的个数、不同被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最多的3项原则分别是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系统性;2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文献篇数最高(占比64.29%);底层评价指标个数为1317的文献数量之和为17,相对最多(占比30.36%);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方面在微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五湘
首先确定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高度相关的56篇影响力大的样本文献,然后对这些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层次设置、底层评价指标的个数、不同被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最多的3项原则分别是可操作性、科学性和系统性;2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文献篇数最高(占比64.29%);底层评价指标个数为13~17的文献数量之和为17,相对最多(占比30.36%);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方面在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面上存在着失衡现象,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占比分别为62.5%、33.93%、3.57%;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的使用频次接近,使用的具体赋权法的占比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层次分析法(占比33.93%)、数据包络分析法(占比17.86%)、专家调查法(占比10.7%)、主成分分析法(占比8.92%)、熵值法(占比8.92%)。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柴国荣 许崇美 闵宗陶
构建了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lphi法和相关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并引入减小"异常点"影响的无量纲化方法,采用兼顾"功能性"和"协调性"的综合性评价方法,对西部地区十一省市的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应用研究。根据评价结果,对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信春华 丁日佳
一、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标准潜力评价的必要性在传统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时代的技术标准是后补型的。在当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技术标准是前导型的。例如,在互联网应用前就先有了IP协议,在高清晰度彩色电视和第三代移动通信尚未商业化前,有关标准之战就已如火如荼。因此,技术标准、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三者之间既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形成三位一体化的复杂系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杜红亮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我国当前科技管理领域的重大任务之一,但当前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监测仍然不成体系,事实数据的匮乏已成为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重要障碍。为全面、系统地监测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及其绩效,本文在全面树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其分类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各类科技成果的一系列转化过程,并根据其转化过程的差别提出了一套动态监测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指标体系,最后探讨了该指标体系如何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傅毓维 尹航 杨贵彬
船舶工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增长潜力的特点。本文从船舶工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特点入手,通过对成果转化项目的剖析,建立起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数学模型对船舶工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转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史丽萍 盛黎明 刘强
针对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的现状,以SWOT分析方法为逻辑脉络从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视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性诠释,在此基础上,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化体系,为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SWOT 多元化体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乔彬 张斌 王肖潇
在空间经济学FC模型基础上,从技术创新完整过程出发,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科技成果转化率影响要素空间流动的内在机制,发现二者与区域收入差距呈明显的倒"U"关系。利用中国省区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的区域对于区域收入差距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区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明 陶友青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克达
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韩克达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近年来高校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科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等方面取得了大批成果,但是由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及通用技术,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与应用,给高校的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姝威 陈伟忠 王爽 罗双福
科技成果转化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程。为了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我们认为应该在国家正在建设的"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基础上,加强三方面工作:从技术、市场和潜在成果受让方等方面分析科研项目立项的合理性;通过特派转让专员等方式进行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等加强成果转化后的跟踪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德林
在华东理工大学,许多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已经通过该校的转化机制得以顺利转化。该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从2008年开始就超过了50%,近几年仍一直在攀升中,位居国内各高校前列。取得这一可喜成绩,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功不可没。该校由于近年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积极提倡科研目标与市场化接轨的方式,建立健全了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仅技术转让(含专利实施许可)、技术入股合同金额就超过了亿元大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家树 吴佩佩 菅利荣
搜集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方法测度各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因素。研究表明,科技集聚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具有长期和短期正向显著影响;R&D经费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长期和短期负向显著影响;R&D人员投入、教育环境、基础设施水平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有长期显著影响;制度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本文基于2008—2016年高校微观面板数据,通过网络DEA模型对其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测度,并探索其空间收敛性,进而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构建空间误差模型实证检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其空间相关性显著;东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空间集聚效应有减弱趋势,导致中西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追赶东部地区的趋势。②政府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2012年以前更为显著;企业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在2008—2012年不显著,在2013—2016年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他资金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③高级职称人员显著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科技成果获奖情况难以实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2012年以来奖励评价机制有了一定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