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69)
2023(14012)
2022(11792)
2021(10802)
2020(9102)
2019(20145)
2018(19685)
2017(37313)
2016(18926)
2015(20745)
2014(19859)
2013(19384)
2012(17514)
2011(15650)
2010(15438)
2009(14182)
2008(12908)
2007(10977)
2006(9386)
2005(7997)
作者
(49286)
(41621)
(41376)
(39204)
(26382)
(19779)
(18698)
(16148)
(15731)
(14369)
(14080)
(13897)
(13038)
(12798)
(12767)
(12381)
(12340)
(11858)
(11756)
(11687)
(10042)
(9812)
(9693)
(9692)
(9505)
(9194)
(8840)
(8691)
(8070)
(8023)
学科
(96939)
经济(96868)
管理(58782)
(56056)
(47362)
企业(47362)
方法(37567)
数学(33160)
数学方法(32772)
中国(22647)
地方(21855)
(20508)
技术(19610)
业经(19462)
(18979)
(15365)
农业(14381)
地方经济(14050)
(13760)
贸易(13750)
(13545)
(13301)
技术管理(13177)
(12854)
金融(12853)
环境(12789)
理论(12678)
(12368)
(12201)
银行(12186)
机构
学院(260002)
大学(258126)
(120756)
经济(118767)
管理(106170)
理学(92555)
理学院(91665)
管理学(90312)
管理学院(89795)
研究(85090)
中国(63883)
(51149)
(51016)
科学(47335)
财经(41472)
中心(39805)
(38954)
经济学(38394)
(37874)
(36868)
研究所(35345)
经济学院(34375)
业大(33620)
(32863)
(32127)
师范(31873)
(31414)
北京(31338)
财经大学(31021)
商学(29310)
基金
项目(181145)
科学(146725)
研究(136106)
基金(134175)
(115118)
国家(114174)
科学基金(101240)
社会(91389)
社会科(86913)
社会科学(86898)
(71448)
基金项目(71150)
自然(62916)
教育(62287)
自然科(61617)
自然科学(61602)
自然科学基金(60511)
(58725)
编号(53073)
资助(52391)
(43504)
成果(40814)
重点(40368)
(40339)
(40243)
创新(39856)
国家社会(38999)
课题(36040)
教育部(35918)
人文(35714)
期刊
(131824)
经济(131824)
研究(77238)
中国(48387)
管理(42688)
(39165)
科学(33445)
学报(31630)
(29134)
大学(26072)
技术(26063)
学学(24744)
教育(24698)
经济研究(22913)
(22593)
金融(22593)
财经(20795)
业经(20388)
农业(20140)
(18137)
问题(16278)
技术经济(15709)
科技(14856)
(13213)
统计(13023)
(12592)
商业(12303)
世界(11727)
现代(11651)
理论(11535)
共检索到379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苏剑   杨盈竹  
科技创新是扩大优质需求的根本方式,是驱动新一轮康波周期开启的关键力量。近年来,全球涌现了众多革命性的科技成果,包括星链系统、智能机器人、太空产业、量子计算、核聚变、室温超导等,带来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是未来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繁荣的关键引擎。经济运行呈现周期性波动,根据周期长短可以划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短周期主要受供给和需求影响,而长周期则依赖于创新驱动。因此,尽管短期内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长期看全球经济将逐步进入新的经济长周期。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高级形态,明确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引导中国经济进入长周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量子计算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优势,需要抓住本轮科技革命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原创性创新,着眼于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新优势,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淼  雷家骕  
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周期理论,本文对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景气的机理开展研究。运用OECD科技统计数据和合成指数方法构造五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TCI),用其代表科技创新周期;运用GDP增长率数据构造GDP增长率换算指数(ECI),用其代表经济周期;对两个指数在中、短周期内的因果关系、时差关系、波动特征进行统计检验分析,验证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周期理论在中、短周期内的现实存在性,为下一步构造"基于景气状态的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指数"奠定坚实的数理基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洪亮  王铁成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与经济周期类似,技术创新通常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同时经济周期与创新周期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仍然未能形成一致结论。从逻辑上、历史上分析经济周期与创新周期的关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两种周期之间相关作用的机制,而且对于政策制定来说具有重要含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志耘  郑佳  
本文通过对美、日、韩等国科技政策的梳理与分析,从专利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走出低谷、实现复苏的关键因素,是降低金融风险、维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高度重视并且充分发挥科技政策在推动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确保我国在21世纪新一轮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自2001年经济衰退后,台湾经济的前景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为获取台湾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规律,采用包含3状态的Markov状态转换模型对其进行建模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台湾经济当前处于中速增长阶段,再次进入衰退或高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贾明琪  严燕  辛江龙  
本文以中国第十轮经济周期和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周期为背景,利用224家上市公司2 464个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2000-2010年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性对公司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相对经济繁荣时期,上市公司在经济衰退时期具有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相对非周期性行业,上市公司在周期性行业具有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技术创新水平在经济紧缩期高于扩张期是由于周期性行业公司所导致的;国有上市公司由于融资易得性较民营上市公司有更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政府应选择经济萧条期对民营企业提供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以弥补其研发资金的不足,提高其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汤伟钢  李炅珉  陈慧莉  
技术范式创新周期表现为技术渐变与技术突变周期交替,并通过资本状态与经济周期循环因替,技术渐变通过打破资本稳定诱发经济危机,而技术突变通过使资本趋稳拉动经济复苏,经济繁荣通过资本稳定状态推动技术渐变,而经济萧条通过资本活跃状态驱动技术突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红  张凌霄  焦旸  
文章基于2008—2019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从经济周期视角考察了企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存在同群效应,同时经济周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在经济上行时,本公司的创新决策受到同群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呈顺周期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属于模仿效应而非学习效应,经济周期对企业技术创新同群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追随者企业和低融资约束企业,对国有企业、领导者企业都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牛筱颖  
亚洲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稳定的中枢,无论在全球经济还是在IMF体系中,亚洲的地位都在不断提高全球经济仍陷困境在世界发展史的长河中,亚洲曾多次扮演重要角色;如今,历史又将重演。因此,对IMF来讲,侧耳倾听亚洲的声音、敞开心扉接纳亚洲理念,并将亚洲之道融入教科书的时刻已经来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向阳  
由于亚洲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占全球的份额持续上升,有关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说法广为流行。但我们认为,至少在中期(10年)内亚洲经济还难以成为全球经济的重心。这主要受制于下述因素:亚洲区域内最终消费需求不足,对区域外市场的依赖格局难以改变;多数亚洲经济体还受制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约束和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的压力,在国际分工链条中难以完成跨越式的发展;亚洲统一市场的建立存在诸多障碍,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无法形成共同的立场。如果亚洲国家不能在这些领域实现突破,全球经济将可能会形成不对称的"双中心"格局:亚洲作为世界制造中心与欧美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并存。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秀军  
在经历2021年的强劲反弹后,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的脆弱性日益凸显,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全球就业形势改善有限,通胀水平屡创新高,财政状况不容乐观,国际贸易增长乏力,跨境投资出现萎缩。展望未来一段时间,美欧货币政策紧缩的溢出效应、大规模经济制裁及其影响、全球债务可持续性、全球粮食与能源短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困局、全球经济治理的进展等问题值得关注,全球经济复苏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国庆  
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全球化和区域化以不可替代之势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全球和区域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全球经济周期呈现的协同与异化特征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分析全球经济周期的动态演变,本文根据19712014年间98个国家的产出、消费和投资数据建立了一种多层因子模型,研究了全球性、区域性因素对于全球经济周期的影响。实证结论表明:(1)区域内贸易协定和货币联盟的扩大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全球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明显;(2)全球化时代见证了区域经济周期的出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丽洲  丁长青  
文章通过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活动灵活性和约束性的分析,指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周期性,并针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障碍,从生命周期的视角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也光  唐玮  
笔者基于创新驱动视角,以2010—2013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生命周期对于企业R&D投入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命周期是企业R&D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与企业R&D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即随着生命周期的递进,企业的R&D投入强度逐渐降低。国有企业的R&D投入强度整体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成长期企业的R&D投入强度明显加大,而成熟期和衰退期企业的R&D投入强度明显减弱。此趋势在民营企业类别中显著,但在国有企业类别中并不明显。选择在企业的成熟期即开始削减R&D投入水平,这或是国内大部分民营企业生命周期较短、不能基业长青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