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2)
2023(6718)
2022(5721)
2021(5313)
2020(4437)
2019(9553)
2018(9494)
2017(17480)
2016(9071)
2015(10013)
2014(9351)
2013(9349)
2012(8575)
2011(7752)
2010(7966)
2009(7259)
2008(7042)
2007(6504)
2006(5643)
2005(5002)
作者
(25256)
(20992)
(20693)
(19688)
(13345)
(9847)
(9312)
(8217)
(7706)
(7440)
(7106)
(6920)
(6629)
(6622)
(6376)
(6268)
(6205)
(5977)
(5974)
(5942)
(5181)
(5100)
(4985)
(4798)
(4747)
(4672)
(4603)
(4574)
(4260)
(4135)
学科
(36498)
经济(36470)
(32980)
管理(30045)
(28510)
企业(28510)
技术(19856)
技术管理(12984)
方法(11934)
业经(11154)
中国(10859)
产业(10568)
(10500)
数学(9188)
数学方法(9095)
地方(8953)
农业(7390)
理论(6971)
(6814)
(6810)
(6371)
(5973)
金融(5972)
(5892)
银行(5874)
(5717)
(5702)
(5670)
贸易(5664)
(5549)
机构
学院(125949)
大学(123649)
(54232)
经济(53232)
管理(51110)
理学(43969)
理学院(43501)
研究(43436)
管理学(42968)
管理学院(42704)
中国(32009)
科学(26074)
(25974)
(22268)
(21466)
中心(19800)
(19799)
(19692)
研究所(19389)
业大(17740)
财经(17329)
北京(16589)
(16549)
师范(16386)
经济学(16090)
技术(16081)
(15755)
(15663)
(15540)
农业(15490)
基金
项目(84895)
科学(68571)
研究(65947)
基金(59747)
(51941)
国家(51512)
科学基金(44654)
社会(42591)
社会科(40594)
社会科学(40585)
(35854)
基金项目(31872)
教育(29557)
(29231)
自然(26600)
编号(26127)
自然科(26050)
自然科学(26048)
自然科学基金(25660)
(25507)
创新(22734)
资助(21918)
成果(20922)
(20780)
重点(19409)
课题(18785)
(18414)
(18146)
国家社会(17858)
发展(17118)
期刊
(60938)
经济(60938)
研究(38022)
中国(31454)
管理(23003)
教育(19063)
(19044)
科学(17720)
(16517)
学报(16469)
技术(15143)
农业(13672)
大学(12689)
学学(11642)
科技(11147)
业经(10847)
(10332)
金融(10332)
经济研究(9784)
技术经济(9125)
(8993)
(8227)
论坛(8227)
财经(8195)
问题(7425)
(7399)
现代(6502)
图书(6455)
商业(6093)
(6075)
共检索到195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天柱  刘小琴  马佳  侯锡林  孙伟  
采取宏观视角,运用历史分析法从总体上研究纳米技术创新的特性。研究发现,纳米技术创新的本质特征是用简约的经典物理学方法替代生物、化学等复杂的生产过程,而这需要以科学工具的发展为先导,以材料科学的进步为基础,遵循"性能研究-工艺开发-整合应用"的线性模型,依赖于"极度复杂-极度简约"的学科基础和以企业为主导的三螺旋创新模式。基于论文研究,进一步对现阶段中国制定纳米产业政策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  邹晓东  
为了占据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美国加州政府推动成立了美国加州纳米研究院,其英文全称为CaliforniaNanoSystemsInstitute(以下简称CNSI)。CNSI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为技术支撑,依靠其独特的运营模式,紧密地将研究界、产业界和投资界联系到一起,促进了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投资的协调发展。CNSI运营模式对我国科技的发展、技术的创新以及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温海珍  
1、我国纳米技术及其产业化现状 1.1 我国纳米技术基础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我国纳米技术的研发力量遍及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北地区,初步形成了以各具特色的两大纳米研究开发中心——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为核心,辐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郭斌  
就已披露的TPP知识产权美国草案而言,诸多条款均超过现有FTA的保护标准。有必要跟踪了解TPP知识产权谈判最新进展,比较其与TRIPS等传统贸易协定间的差距。本文以日本新兴医药企业为例,探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国际适应性的技术创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雅薇  周源  陈璐怡  
通过专利分析法,从专利网络结构、专利知识流和专利中心度三个维度研究纳米技术创新演化路径,进而确定我国纳米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数据分析显示我国在专利数量上已成为纳米大国,纳米科研组织逐渐从知识引入者向知识输出者转化。认为我国在纳米技术产业的主体是大学和各类科研机构,企业方面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整体产业处于由基础科学和技术导向型向应用型转化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璐  刘红忠  
与美国相比,我国纳米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存在着技术水平、应用范围上的差距,两国共同面临着不确定性风险、健康和环境风险、风险评估认知缺乏等挑战。美国纳米技术在农业领域快速发展,得益于其雄厚的技术基础、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长期稳定的政府促进政策,通过中美两国政策分析比较,归纳出我国促进纳米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政策启示。最后展望了纳米技术在未来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万大发  
技术创新、投资结构与新兴产业万大发在经济自身运转过程中,发展新产业的“合力”应是技术创新与投资结构相互结合的作用力。这是由二者对新产业影响程度所决定的。一、技米创新对新产业的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新产业崛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清俊  孙海  
21世纪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三个领域之一的纳米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将对我国制药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纳米生物制药"是一门结合"纳米科学"与"生物制药"的重大高新技术领域。本文研究了我国纳米生物制药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实力分布情况,认为利用产学研合作是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促进纳米生物制药领域迅速发展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樊春良  李玲  
现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广泛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国际上已形成共识,应该负责任地发展新兴科学技术,采取"治理"的方式。纳米技术是当今新兴科学技术的代表,纳米技术的治理代表着国际上管理新技术方式的转变。本文在分析纳米技术治理思想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国际上纳米技术治理的措施,探讨和分析中国纳米技术治理的现状,提出加强中国纳米技术治理的若干政策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冬梅  
区域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知识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际截面数据,对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报告了两者之间协同发展的重要性,通过采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方法,进行了相关统计调查,反映了我国各省市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程度普遍偏低的问题,取得东部地区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大部分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于技术创新水平的研究成果,给出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通过区域相互交流,促进技术转移和扩散,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娜娜  胡斌  杨坤  
本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DEMATEL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结果表明: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因素是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产出能力、同质组织之间的协作、社会创新文化氛围和技术开发能力,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美平  
1.以自组织共生单元创新为主来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要从无序(低级有序)状态向有序(高级有序)状态演进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地打破封闭、半封闭的平衡状态,营造非平衡态,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换,引进负熵。高校和专门科研机构恰好是一个自组织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丽艳  苗成林  
更新整合的目的在于将分散的能力凝聚成核心能力。文章围绕该问题,基于熵权TOPSIS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排序。通过考虑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构造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能力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更新整合策略。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文章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不仅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赋权的主观性影响,解决了样本数量要求过高和评价指标数据分布条件的限制,而且能够筛选出恰当的更新整合对象,使更新整合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