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94)
- 2023(3493)
- 2022(3113)
- 2021(2795)
- 2020(2374)
- 2019(5613)
- 2018(5486)
- 2017(9598)
- 2016(5674)
- 2015(6516)
- 2014(6500)
- 2013(6319)
- 2012(5637)
- 2011(5101)
- 2010(5296)
- 2009(4677)
- 2008(4457)
- 2007(3927)
- 2006(3411)
- 2005(2941)
- 学科
- 济(21490)
- 经济(21481)
- 管理(12759)
- 业(11922)
- 方法(11846)
- 数学(10813)
- 数学方法(10649)
- 企(9284)
- 企业(9284)
- 理论(5841)
- 农(5746)
- 中国(5718)
- 教学(5321)
- 学(5268)
- 教育(4706)
- 业经(4510)
- 地方(4212)
- 研究(4089)
- 农业(4047)
- 环境(3975)
- 和(3827)
- 财(3725)
- 学法(3573)
- 教学法(3573)
- 技术(3310)
- 学理(3179)
- 学理论(3179)
- 划(3040)
- 发(2884)
- 资源(2719)
- 机构
- 大学(79010)
- 学院(78728)
- 管理(30055)
- 济(27571)
- 研究(27176)
- 经济(26876)
- 理学(26206)
- 理学院(25864)
- 管理学(25307)
- 管理学院(25178)
- 科学(19477)
- 中国(18123)
- 京(17212)
- 农(16874)
- 业大(15100)
- 所(13869)
- 农业(13348)
- 研究所(12980)
- 江(12341)
- 中心(12181)
- 范(12030)
- 师范(11893)
- 技术(11011)
- 财(10996)
- 北京(10536)
- 院(9918)
- 师范大学(9523)
- 农业大学(9294)
- 州(9270)
- 财经(9010)
- 基金
- 项目(57091)
- 科学(44172)
- 研究(41277)
- 基金(38588)
- 家(34290)
- 国家(33981)
- 科学基金(28730)
- 省(24844)
- 社会(24322)
- 社会科(23112)
- 社会科学(23102)
- 教育(20989)
- 基金项目(20920)
- 划(20581)
- 自然(18825)
- 自然科(18376)
- 自然科学(18369)
- 自然科学基金(18026)
- 编号(17366)
- 资助(15643)
- 成果(13798)
- 重点(13499)
- 课题(12948)
- 发(12187)
- 创(12171)
- 部(12167)
- 计划(11411)
- 创新(11330)
- 科研(10874)
- 大学(10450)
共检索到112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思洛 聂颖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科学计量与评价成为重要关注内容。文章基于“科学计量智慧(metric-wiseness)”,结合科学评价的定义提出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具体的科学评价素养;阐释两者关系、科学评价素养构成要素和层次结构、科学评价素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主体。科学评价素养是全体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由评价意识、评价知识、评价能力和评价伦理构成,是科学计量智慧的拓展和深化。科学评价素养教育实施主体包括高校、图书馆、行业协会等,开展科学评价素养教育有助于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朱莎 杨洒 李嘉源 秦威 郭庆 黎欢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培育学生课程核心素养,倡导将核心素养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教—学—评”一致。然而,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教学为核心、理论与数据双向驱动的课程核心素养评价新范式。该范式包含课程核心素养理论模型构建、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多模态数据采集与存储、相关特征的提取、评价模型的构建、评价结果的反馈应用六个环节,旨在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提升学生的课程核心素养。文章还提出智慧课堂课程核心素养评价的原则:数字技术发展要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支持基于证据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创新情境嵌入式的评价手段、促进多元主体个性化评价反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初景利 刘敬仪 张冬荣 李玲
[目的/意义]信息环境的转变、科研范式的演化为信息素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为此,需要重新认识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局限,推动从传统信息素养教育向泛信息素养教育的延伸与拓展,加快国内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变革。[方法/过程]通过分析信息、信息素养的概念与内涵及其演化过程,对比信息素养教育与泛信息素养教育两个体系,以中国科学院大学泛信息素养教育为例,剖析信息素养教育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结果/结论]从信息素养教育向泛信息素养教育转变的关键是:教育目的需要明确,教育目标需要进阶,教育视角需要转换,教育效果需要体现。从信息素养教育到泛信息素养教育的实现策略是:培养用户从一般能力到高级能力,跨越信息素养教育的学科边界,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内容与体系变革,注重教育教学技术方法应用,建构泛信息素养教育适用场景,加强泛信息素养教育空间配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小燕 初景利
[目的/意义]科学数据素养是数据密集型时代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必备能力,国内对于科学数据素养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和探索阶段。对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利于明确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目标与能力评价依据。[方法/过程]从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研究着手,通过对国外科学数据素养研究文献的调研与综述,深入分析并提取能力要素,按照科学数据素养过程结构内涵进行聚类,确定科学数据生命周期各阶段应该具备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针对我国不同学科领域科研人员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利用行为进行调查访谈,研究我国科研人员科学数据素养能力特征。[结果/结论]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科学数据素养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基本架构,为我国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科学教育"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键语汇。从概念史的角度澄清这些语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昭示着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型":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无疑,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中小学也是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改革由此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远 ,而且在近 1 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 ,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行的现实不符。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和比较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了STS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路 ,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之方略的观点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进中 赵良千 王兴华 宋述婷 李林林
脑科学素养指对大脑运作原理的理解和辨识神经迷思(被曲解的脑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脑科学素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与学过程,对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PRISMA协议,对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开展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在接受脑科学素养训练后,1)教师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和教学态度均有积极变化;2)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有所改善。研究最后探讨了提升脑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以及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长期追踪研究不足、缺乏定量数据支持及对高等教育教师干预研究缺失等。未来线上干预研究和新兴脑科学技术接受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脑科学素养 干预 系统综述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沈婷婷
叙述量化素养、统计素养、数据素养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辨析数据素养与信息素养、量化/统计素养的联系;从科学数据管理的角度论述数据文化、数据意识、数据技能的概念,并以此三方面分别分析和探讨数据素养对科学数据管理的影响,从提高研究者和图书馆员的数据素养入手来推动科学数据管理工作的开展。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陆云起
智慧型教师是目前教师发展的一个方向。信息时代对智慧型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掌握信息理论、运用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都是智慧型教师必备的素养。教师要不断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勤于反思,这样才能在信息时代成为智慧型教师。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信息化 素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毛齐明
成为智慧型教师是新时期教师成长的重要目标,但目前的相关理解存在泛化、窄化和神化等倾向,对于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及具体素质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探寻教育智慧之含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智慧型教师的基本内涵,并具体阐述了情境生成、情境理解和情境回应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
智慧型教师 教育智慧 基本素养 认知弹性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吴丹
我们正处于一个技术影响力空前的时代,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从信息化、数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的变迁,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等概念被提出。技术环境的变化也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算法素养这一概念关注技术变革中的用户适应能力,从用户素质的视角为图书馆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1慎思: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技术赋能图书馆是众多学者及从业人员关注的重要话题,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成为图书馆寻求转型、
关键词:
图书馆 智慧服务 素养教育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晓娟
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的保罗·泽考斯基(Paul G.Zurkowski,Es.q)先生在他向美国国家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NCLIS)提交的报告中,基于对信息产业创造信息服务环境的洞见,提出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概念并呼吁进行广泛的信息素养培训,由此引发了全球范围内信息素养运动的倡导和普及四十年后,泽考斯基先生审时度势,深刻体察信息时代信息素养的应用对改善民众现实生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