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0)
- 2023(13155)
- 2022(10885)
- 2021(9783)
- 2020(8233)
- 2019(18165)
- 2018(17771)
- 2017(34445)
- 2016(17912)
- 2015(19822)
- 2014(19435)
- 2013(19174)
- 2012(17982)
- 2011(16534)
- 2010(16892)
- 2009(16060)
- 2008(15584)
- 2007(14433)
- 2006(13100)
- 2005(11869)
- 学科
- 济(97360)
- 经济(97189)
- 管理(62932)
- 业(58131)
- 企(52427)
- 企业(52427)
- 方法(32060)
- 数学(25281)
- 数学方法(25091)
- 业经(24371)
- 中国(23617)
- 地方(23194)
- 财(21490)
- 制(20544)
- 农(20521)
- 技术(19100)
- 学(17173)
- 体(15691)
- 地方经济(15498)
- 产业(15129)
- 理论(14416)
- 和(14246)
- 银(13765)
- 银行(13741)
- 融(13639)
- 金融(13636)
- 农业(13391)
- 行(13220)
- 技术管理(12930)
- 环境(12491)
- 机构
- 学院(264564)
- 大学(264190)
- 济(124713)
- 经济(122564)
- 管理(103838)
- 研究(91867)
- 理学(88917)
- 理学院(87974)
- 管理学(86848)
- 管理学院(86318)
- 中国(69483)
- 财(57773)
- 京(54114)
- 科学(50099)
- 财经(44916)
- 所(44480)
- 江(41238)
- 中心(40535)
- 经(40528)
- 经济学(39873)
- 研究所(39556)
- 经济学院(35456)
- 农(34730)
- 北京(34096)
- 院(33195)
- 财经大学(33078)
- 范(32818)
- 师范(32516)
- 业大(32487)
- 州(31717)
- 基金
- 项目(170722)
- 科学(138128)
- 研究(129528)
- 基金(125810)
- 家(107280)
- 国家(106395)
- 科学基金(93413)
- 社会(89505)
- 社会科(84248)
- 社会科学(84225)
- 省(67431)
- 基金项目(66252)
- 教育(58506)
- 自然(55758)
- 划(55010)
- 自然科(54497)
- 自然科学(54486)
- 自然科学基金(53612)
- 编号(49718)
- 资助(49300)
- 成果(41020)
- 创(40899)
- 重点(38710)
- 发(38693)
- 部(38456)
- 制(37682)
- 国家社会(37633)
- 创新(37376)
- 课题(35595)
- 教育部(34204)
- 期刊
- 济(150657)
- 经济(150657)
- 研究(86666)
- 中国(57664)
- 财(45724)
- 管理(45228)
- 科学(35168)
- 学报(33751)
- 农(32678)
- 大学(27598)
- 教育(26599)
- 学学(26106)
- 融(25963)
- 金融(25963)
- 经济研究(25128)
- 技术(24256)
- 财经(24229)
- 业经(22926)
- 农业(21291)
- 经(21212)
- 问题(18942)
- 技术经济(16246)
- 贸(14021)
- 科技(13711)
- 世界(13144)
- 商业(12940)
- 现代(12858)
- 策(12592)
- 经济管理(12573)
- 统计(12410)
共检索到414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林木西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新型的分工组织形式——企业社会性分工或企业网络分工应运而生,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并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企业社会性分工是指最终产品的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局限于一个企业,甚至不再被局限于一个国家,而往往是在跨国公司的主导下,数百乃至成千上万家企业结成分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组织生产、提供产品和服务。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志彪
钱书法教授等著的《分工演进、组织创新与经济进步——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研究》一书,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视角解读和阐发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创造性地建构了马克思社会分工制度理论的科学体系框架。该著作运用"社会分工制度"分析范式,直面现实,回答了自主构建国家价值链和国家价值网络的途径、动力、战略和策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利用技术推动和内需拉动双重驱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
社会分工制度 转型升级 国家价值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苏 林光彬
纵观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大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生了三次质变:从与经济基本无关到适应性关系,从适应性关系到主动性关系再到先导性关系。20世纪,大学与经济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到20世纪末,大学甚至走到舞台的中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高等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发生了系列质变。21世纪,大学与经济、与企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必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力量。
关键词:
社会分工 高等教育 大学与经济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国信 杨会晏 宋晓威 付蕾蕾
《易经》产生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变革最为剧烈的时代,此前,人类社会处于原始状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第一个社会制度,正是从这时起,人们开始使用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出现是社会分工最重要的条件。由此,人们才得以观察社会,认识自然。尽管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工具极为简单、粗糙,甚至是石器,但是却形成了对社会改良最初的认识。研究《易经》的社会分工的经济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易经》 财富 社会分工 劳动工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鸽 张勋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本文以“宽带中国”政策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代理变量,将其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相结合,借助于双重差分法,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非农就业。本文接着从数字经济的两大核心内涵(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出发探讨了数字经济推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内在机制: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消费互联网(以数字金融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低技能劳动力向低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数字经济所带来的工业互联网(以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代表)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高技能劳动力向高技能偏向的数字化非农行业流动,这意味着数字经济能够依据劳动力技能实现有效的社会分工。这些发现均证实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恩东 张朝丽
文章在列举理论界关于我国目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成因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市场需求与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与制度安排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指出 ,需求不足是社会分工不足所导致的 ,而社会分工取决于制度安排 ,从而得出结论 :制度是有效需求不足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有长期影响力的原因 ,进而提出 :为提高全社会分工水平、促进市场长期发展 ,必须进行制度变迁的基本主张。
关键词:
有效需求 社会分工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向佐谊 童乙伦 曾明星
流通产业发展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对流通产业的定位长期以来存在偏差,这种重生产、轻流通的歧视性产业政策不仅制约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对我国经济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强化流通产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流通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
社会分工 流通产业 演进机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龚晓
在当前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讨论中,“价值”概念有必要进一步厘清。就其本质而言,价值是社会关系范畴,其普遍性是“一般人类劳动”,其特殊性是在“特定交换形式”下的劳动。应该从商品交换关系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理解价值。深化和丰富“价值”内涵,对于从理论上说明现代社会劳动的特征及“劳动———资本”交换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价值 价值的现实性 交换形式 社会分工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弛 张曙光
经济学家应关注数字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生产力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借此来发展和创新经济学理论。文章集中讨论了经济学方法论从同质性分析向异质性考察转变,论证了经济分析角度从拥有权中心论变成使用权中心论的趋势,进而考察了新经济的分工方式和协调方式及其赋予制度环境和组织"铁三角"——权利(决策/财产)、合约(完全/不完全)、交易(经济和政治)——的新内容。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而创业投资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创业投资制度安排则是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有力保障。本文从分析我国当前经济问题的角度入手,论证了创业投资在推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以及制度创新与创业投资业发展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业投资运作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技术创新 创业投资 制度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敏 张翔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社会分工使教师成为一门职业。工业经济以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学校也以知识传递效率为目标实施精细化分科教学,这不仅分裂了教育中知识价值与智慧价值的和谐统一,而且严重偏离了教育活动的"为人"目的,教师在此背景下逐渐走向以知识传递为目标的专业发展,其专业化发生异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化经济,社会分工中劳动者分工趋于模糊,人的发展更具丰富性,教育活动需要从根本上回归"为人"之目的。因此,教师职业专业化必须由"传递知识"的专业化向"培养人"的专业化转型,使教师成为"转识成慧"的专业工作者。
关键词:
社会分工 教师 职业 专业化 转识成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敏 李冠楠
本文就金融业社会分工与金融企业组织形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屠年松 龚凯翔
文章从外在经济冲击视角出发,在对2007~2019年全球54个国家基于前后向联系的出口复杂度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再次考察了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作用,并进一步借助广义可加模型研究特定因素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演进路径。研究发现,在外在经济冲击视角下,技术创新显著推动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演进过程,但制度环境却未表现出明显的正向作用。结合异质性检验发现,技术创新、制度环境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演进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现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演变的主要动力也存在差异。文章借助GAM模型研究了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在技术创新、制度环境等特定因素下的演进路径,发现发展中国家因引入FDI而陷入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可能性。这对发展中国家在外在冲击背景下精准施策以推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高端攀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思考。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任保平 刘丽
内需不足是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是扩大内需的短期政策,这种政策只能短期启动内需,而不能长期扩大内需。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是扩大内需的长期机制。通过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来促进内需扩大的措施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促进非农产业的发展,建设小城镇。
关键词:
扩大内需 社会分工 制度变迁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晓伟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国在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目标影响下,为其集体行动所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等制度安排和具体技术手段。从社会分工理论的视角来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能够适应和促进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和技术手段。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上是要顺应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需要,从碎片化的一元治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网络型多元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