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84)
- 2023(15962)
- 2022(13565)
- 2021(12781)
- 2020(10466)
- 2019(23950)
- 2018(23867)
- 2017(44850)
- 2016(24617)
- 2015(27904)
- 2014(28119)
- 2013(27706)
- 2012(25759)
- 2011(23762)
- 2010(23553)
- 2009(21668)
- 2008(20796)
- 2007(18156)
- 2006(16194)
- 2005(14486)
- 学科
- 济(114470)
- 经济(114352)
- 管理(69064)
- 业(58603)
- 企(47737)
- 企业(47737)
- 方法(45138)
- 数学(39185)
- 数学方法(38797)
- 中国(30400)
- 学(28125)
- 农(26416)
- 地方(25037)
- 业经(22564)
- 财(22552)
- 环境(21887)
- 贸(19153)
- 贸易(19142)
- 制(18698)
- 易(18568)
- 和(17772)
- 农业(17456)
- 理论(17186)
- 融(15901)
- 金融(15893)
- 银(15764)
- 银行(15711)
- 划(15641)
- 行(15187)
- 地方经济(15165)
- 机构
- 大学(359316)
- 学院(354624)
- 济(150290)
- 经济(147241)
- 管理(135635)
- 研究(129559)
- 理学(116667)
- 理学院(115273)
- 管理学(113336)
- 管理学院(112698)
- 中国(95574)
- 科学(79607)
- 京(77986)
- 所(65997)
- 财(65560)
- 研究所(60439)
- 农(57858)
- 中心(56343)
- 财经(52728)
- 业大(52387)
- 江(51125)
- 北京(50009)
- 范(48422)
- 经(48010)
- 师范(47959)
- 院(47007)
- 经济学(46378)
- 农业(45271)
- 经济学院(41495)
- 州(40916)
- 基金
- 项目(240871)
- 科学(188659)
- 研究(176155)
- 基金(174912)
- 家(153514)
- 国家(152324)
- 科学基金(129020)
- 社会(111548)
- 社会科(105667)
- 社会科学(105640)
- 基金项目(92143)
- 省(91962)
- 自然(82710)
- 自然科(80678)
- 自然科学(80654)
- 教育(79894)
- 自然科学基金(79184)
- 划(78274)
- 资助(72466)
- 编号(70240)
- 成果(58042)
- 重点(54321)
- 部(53575)
- 发(52354)
- 课题(49309)
- 创(49075)
- 国家社会(46439)
- 创新(45956)
- 科研(45786)
- 教育部(45732)
- 期刊
- 济(169567)
- 经济(169567)
- 研究(110086)
- 中国(69189)
- 学报(59190)
- 科学(53817)
- 农(52575)
- 管理(50851)
- 财(47563)
- 大学(44043)
- 学学(41247)
- 教育(40486)
- 农业(36735)
- 技术(30166)
- 融(28897)
- 金融(28897)
- 经济研究(27822)
- 财经(26356)
- 业经(24905)
- 经(22733)
- 问题(21872)
- 图书(19730)
- 业(19540)
- 技术经济(17780)
- 贸(17645)
- 世界(17195)
- 科技(17040)
- 理论(16421)
- 资源(16253)
- 版(15992)
共检索到5325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素萍
<正>碳中和是指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达到碳排放与吸收之间的平衡状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形势日益严峻,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一,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和气候变化风险。不过,中国也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始终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建设美丽中国,推动绿色转型等。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努力实现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在此背景下,中国特色生态经济体系研究应运而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卓元
李晓西教授所著《宏观经济学(中国版)》一书,从书名即可知,该书是以欧美国家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读中国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的一本书。作为定位于研究生的宏观经济学教材,这本书可以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分析能力,其特点是:1.该教材第一个特点是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在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理解上,该书渗透了作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石田
本文拟就西方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动机、背景、有关概念和方法做一简介。在考察生态经济学产生背景的基础上,首先介绍生态经济学的基础,涉及到生态经济系统协同演化问题及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标准的自然资源利用模型或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加以解释的原因。其次介绍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特性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最后讨论生态经济学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西方 生态学 经济学 生态经济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俊山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对现代化认识的深化。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坚持在党的领导下走自主创新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现代化经济建设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经济建设方略。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实体经济为中心、建立在最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基础之上、以质量第一为评价标准,并有着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消费方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黄桂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学习和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时,对于什么是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如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展开了讨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标题下,习近平总书记一共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方面就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那么,加快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属于现代化经济体系里的内容,还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手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黎明 陈爽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及由此引起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实现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早日走出一条低碳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重大挑战。低碳经济体系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围绕技术创新、碳交易、低碳城市、全民意识、政策体系进行展开,其中技术创新是基础,碳交易是手段,低碳城市建设是核心,全民意识的提高是动力,完善的政策体系是保障,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发展体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洪银兴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以来,政治经济学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过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际上是被边缘化的。现在政治经济学已经进入了舞台的中央,但是我们能不能在舞台的中央守得住,这就涉及自身的研究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对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的理论贡献。一、构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着力点中国特色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方面。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蒋云霞 肖华茂
产业集群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网络组织模式,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集群的绩效评价仍局限于传统经济学的范畴,仅仅关注于产业集群的经济绩效,由此出现了集群内资源大量消耗和未达标污染物集中排放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以生态经济学为主导,考察了产业集群综合绩效的内涵,认为集群的综合绩效应该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同时,构建出产业集群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产业集群综合绩效的内涵,对实现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经济学 产业集群 综合绩效 评价体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建新 王立国
可持续发展作为处理代际关系的伦理准则逐步得到国际公认,该理论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内容。在生态经济学的视域范围内和系统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建设的内涵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建设三维系统,并运用生态经济学的生态效率测度工具以工程生态维度为例进行分析,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可持续建设的理论和测度研究提供思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玉萍 董锁成
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是两门具有姐妹血缘关系、但不能相互替代的新兴学科。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经济学与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阐述其学科体系的差异性 ,从而界定各自的研究内容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曾康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克英
如何审视生态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到对生态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解,关系到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本文以此为前提,深入研究生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对生态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层次的升级,逻辑上的升华及其内在联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三大系统 价值层次 逻辑升华 主范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汪同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剑锋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由此使得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首要选择。近年来,我国低碳经济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成就,但相对而言其发展大多集中于工业、能源等领域,林业方面的低碳经济发展则尚未得到足够关注。因此,本文结合《生态经济学:原理和应用》一书,对低碳经济下的林业发展展开研究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