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54)
- 2023(13565)
- 2022(11695)
- 2021(11503)
- 2020(9304)
- 2019(21790)
- 2018(22106)
- 2017(40552)
- 2016(23342)
- 2015(26498)
- 2014(26941)
- 2013(25724)
- 2012(23749)
- 2011(21354)
- 2010(21733)
- 2009(19469)
- 2008(19057)
- 2007(16951)
- 2006(15188)
- 2005(13454)
- 学科
- 济(79744)
- 经济(79561)
- 管理(60629)
- 业(54425)
- 企(46134)
- 企业(46134)
- 方法(34888)
- 数学(28198)
- 中国(27767)
- 数学方法(27748)
- 教育(24395)
- 学(24065)
- 农(23512)
- 财(21287)
- 理论(21121)
- 业经(19096)
- 制(17112)
- 地方(16673)
- 和(15445)
- 农业(15035)
- 技术(13367)
- 教学(12933)
- 银(12894)
- 银行(12846)
- 贸(12799)
- 贸易(12792)
- 务(12770)
- 财务(12690)
- 财务管理(12661)
- 易(12362)
- 机构
- 大学(319485)
- 学院(314292)
- 管理(117992)
- 济(110992)
- 研究(109475)
- 经济(107945)
- 理学(100824)
- 理学院(99546)
- 管理学(97591)
- 管理学院(96986)
- 中国(77174)
- 京(70868)
- 科学(69201)
- 所(55931)
- 财(53748)
- 范(52011)
- 师范(51568)
- 研究所(50695)
- 农(50591)
- 江(49240)
- 中心(48935)
- 业大(46318)
- 北京(46047)
- 财经(42084)
- 师范大学(41937)
- 教育(41356)
- 州(39787)
- 院(39686)
- 农业(39308)
- 技术(39102)
- 基金
- 项目(209605)
- 科学(163580)
- 研究(160741)
- 基金(146017)
- 家(126462)
- 国家(125184)
- 科学基金(105741)
- 社会(96278)
- 社会科(89970)
- 社会科学(89940)
- 省(83970)
- 教育(80344)
- 基金项目(76956)
- 划(72062)
- 编号(69338)
- 自然(67516)
- 自然科(65858)
- 自然科学(65840)
- 自然科学基金(64612)
- 成果(60341)
- 资助(59803)
- 课题(50687)
- 重点(47805)
- 部(46754)
- 发(44643)
- 创(43146)
- 项目编号(42618)
- 年(41757)
- 教育部(40314)
- 大学(39969)
共检索到482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钱民辉
从以往的学科属性之争看,教育社会学不论是社会学的还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其交叉性的学科特征不容置疑,建构独立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也是势在必行。正因如此,在检讨以往的研究问题上,即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上呈现出混乱。这种混乱导致了学科界限不清,从此更是陷入了无休止的归属争论之中。本文根据教育社会学交叉性这一特征,专就研究问题入手,依古典、现代和当代分成三组问题丛,从交织不清的问题脉络中尝试厘清教育社会学的话语实践与解说体系。期待对教育与社会之关系的研究,既能为社会学又能为教育学提供知识基础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问题丛 教育社会学 话语实践 解说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有升
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式的核心在于其对教育现实的特定的"问题化"的方式,由此确立起该学科相对独到的研究问题领域及基本理论范式。英国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建构出的研究问题聚焦及由此所形成的理论范式代表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种方向。对教育获得与家庭背景之显性关联的聚焦;对教育实践问题的深度洞察;对教育治理与教育政策的批判性审视;以及对教育之民主改进与社会重建的总体探讨,是英国教育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所确立的主要问题领域。以伯恩斯坦及扬为代表的对教育实践问题的社会学洞察代表着教育社会学思想的大成。这可为当今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海英
工程硕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工矿企业培养合格的工程师。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关心和参与是保证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着眼于工程硕士教育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与环境,从文化传统和体制、政府、企业、学校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界对工程硕士教育参与不足的原因,并提出健全机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
工程硕士教育 企业 参与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日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本文批判性地总结了197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社会学界兴起的新制度学派的发展轨迹,新制度学派提出三个基本的理论命题:(1)现代教育是伴随世俗个人主义而出现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实体,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神话和理性仪式;(2)教育组织是松散联接的系统;(3)现代教育的效果主要是对人和知识进行合法化分类。在对经典社会学家韦伯和涂尔干的继承上,新制度学派与美国当时盛行的结构功能理论和冲突论有明显的差异,认为现代教育不是维持地方国家或者特殊阶层需要的地域性事业,而是超越民族-国家和特殊群体利益的世界性制度。新制度学派对教育社会学的贡献,不只是对教育组织和教育效果的深度理论分析,而且其对教育扩张和课程内容的经验研究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人杰
对于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社会学之研究对象,我们从应然面与实然面切入,进行建设性反思,依序讨论了研究对象探索中的三个问题。分析结果显示: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界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不是"尚不明确",而是不甚明确;教育社会学只研究教育中的社会学层面才能有别于其他教育学科,而这一原则的实施是当务之急;在学科内不同理论取向的竞争中,对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主流取向应当重新作出抉择。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闫引堂
1977年哈尔西(A.H.Halsey)和卡拉贝尔(Jerome Karabel)为其主编的《教育中的权力与意识形态》撰写的导言已经成为窥探二战以来教育社会学理论演化的经典文献,他们把西方二战以来的教育社会学理论归结为结构功能理论、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人力资本理论。事实上,这种理论谱系只是界定了1970年代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局面,此后西方教育社会学研究并没有受这些理论的束缚。在这些经典理论范式之下,一些理论暗流在不断涌动,经验研究日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平
雷通群是中国教育社会学领域中最早提出"中国化"且加以实践的学者。考察其教育社会学方面的著作及其相关论述,他对教育社会学中国化的诉求,与其孜孜追求的科学化、规范化并行不悖。他所理解的"中国化",并非以争夺学术话语权为动机,而以改造中国教育为最终目标。他强调中国化的教育社会学,应以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化或规范化为实现中国化的必要前提,同时并不排斥对某些西方理论进行中国化改造,且以建构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为重要目标。
关键词:
雷通群 教育社会学 中国化 科学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先回顾了教育社会学思想先驱的研究,然后探讨自帕森斯的功能主义以来教育社会学宏观分析的主要成果。从"能人治国"理论开始,教育社会学的研究着眼于分析教育对社会秩序与社会功能维持的作用;但批判社会学对这种理论假设提出了质疑,由布迪厄等人提出的"再生产"理论认为教育只是社会结构和不平等的再生产的工具。于是。对教育的功能的讨论成为不同观点交锋的焦点。但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的文凭理论则提出了另外一些视角,这些研究推动了一个多世纪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学科。
关键词:
教育功能 机会均等 社会再生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龙海 郭丽梅
借鉴教育社会学视角下的三种课程理论,认为应用型高等教育应树立"未来课程观"和"面向职业世界、面向生活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利用模块化策略整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使大学真正成为一个"有用学习"的场所。在社会课程论未来课程观的指引下,进行了学术与职业相衔接的课程体系顶层构思,提出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吴钢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经常处于社会和政治争论的中心,因为教育本身经常引起激烈的公众争论,而教育社会学的学术规则又涉及到政治和社会实践。在英国,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引起广泛争论的是有关教育机会均等和谁能进入特权中学、学院和大学的问题。到七十年代,社会学的分析转向传统的文理中学课程,并对大学作为“知识守护者”的法定地位提出了质疑。这些分析提出:一般学校和大学中传播的知识只是对所有有效知识的特定选择和特定组织,而且其选择和组织方式差异也非常大。这种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红亮 丁新
远程教育的学科发展需要从多学科多角度进行研究,社会学便是一种必要的和可行的研究视角。随着远程教育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远程教育社会学有望从远程教育学的分支研究领域迈向分支学科。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远程教育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虽然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但也有诸多不同之处,后者显然不能替代或涵盖前者。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时忠 卢旭
我国教育社会学自恢复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理论框架(注重体系和问题取向)及两种理论视角(社会学和教育学),具有了初步的学科自我意识。但总的说来,目前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有待新的提升与突破。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理论框架 理论视角 学科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房石 千春玉 徐国玲
在高教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张要求实现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目标,将我的国民性话语融入到高教教育中,从而实现自身文化在教育中占主体的目标。文章从高等教育中社会教育学的本土化出发,进一步探究了推进教育社会学本土化进程的途径。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本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