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85)
- 2023(11628)
- 2022(10308)
- 2021(9742)
- 2020(8204)
- 2019(18594)
- 2018(18608)
- 2017(35244)
- 2016(18849)
- 2015(21111)
- 2014(20498)
- 2013(20147)
- 2012(18342)
- 2011(16348)
- 2010(16366)
- 2009(14735)
- 2008(14035)
- 2007(12177)
- 2006(10496)
- 2005(8847)
- 学科
- 济(69211)
- 经济(69133)
- 管理(58403)
- 业(55724)
- 企(48517)
- 企业(48517)
- 方法(32560)
- 数学(27619)
- 数学方法(27288)
- 中国(19004)
- 技术(18508)
- 农(17948)
- 财(17236)
- 业经(16947)
- 学(15567)
- 地方(14972)
- 理论(13952)
- 制(13448)
- 技术管理(12930)
- 农业(12073)
- 和(12040)
- 贸(11853)
- 贸易(11844)
- 易(11458)
- 务(11249)
- 财务(11188)
- 财务管理(11172)
- 环境(11118)
- 教育(10937)
- 划(10824)
- 机构
- 大学(259605)
- 学院(257398)
- 管理(107814)
- 济(97966)
- 经济(95574)
- 理学(94046)
- 理学院(93037)
- 管理学(91460)
- 管理学院(90988)
- 研究(82459)
- 中国(59676)
- 京(55244)
- 科学(52188)
- 财(43312)
- 所(40002)
- 业大(38374)
- 中心(37751)
- 农(37472)
- 江(36736)
- 研究所(36627)
- 财经(35153)
- 北京(34910)
- 范(34492)
- 师范(34091)
- 经(32031)
- 院(30552)
- 州(30302)
- 农业(29105)
- 经济学(28082)
- 技术(27921)
- 基金
- 项目(183694)
- 科学(144778)
- 研究(136306)
- 基金(132164)
- 家(114424)
- 国家(113430)
- 科学基金(98671)
- 社会(84271)
- 社会科(79779)
- 社会科学(79758)
- 省(73265)
- 基金项目(71337)
- 自然(64723)
- 自然科(63244)
- 自然科学(63229)
- 教育(62912)
- 自然科学基金(62113)
- 划(60804)
- 编号(55397)
- 资助(52932)
- 成果(44442)
- 创(42603)
- 重点(40575)
- 部(39579)
- 创新(38915)
- 发(38720)
- 课题(38529)
- 大学(35222)
- 项目编号(34766)
- 科研(34613)
- 期刊
- 济(105852)
- 经济(105852)
- 研究(74769)
- 中国(50926)
- 管理(42298)
- 学报(38872)
- 科学(36825)
- 教育(33695)
- 农(33202)
- 财(31381)
- 大学(29610)
- 学学(27508)
- 技术(25445)
- 农业(23747)
- 融(19176)
- 金融(19176)
- 业经(17646)
- 经济研究(16188)
- 财经(16106)
- 科技(15417)
- 图书(15338)
- 经(13629)
- 理论(13082)
- 技术经济(13060)
- 问题(12893)
- 业(12605)
- 实践(12238)
- 践(12238)
- 现代(11721)
- 情报(11163)
共检索到367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建东 薛静 崔峰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立足自身,做创新表率,从目标理念、建设模式、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推出创新举措,运行半年来效果显著。作者从多角度分析了中心建设中的创新点及对研究生创新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 创新素质 建设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骏 薛静
西北工业大学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出发,2003年底建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水平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即"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以创新为宗旨,通过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进行项目研究实验的平台,带动学术交流、科技竞赛等相关活动的开展,很好地实现了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种丽 焦平
自从教育部启动了“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便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从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作为公共物品的外部性和私权公化这两大经济学特点出发,对成本收益和资源配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实施此种方式在经济学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教育 公共产品 外部性 私权公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静 张骏
借助教育部启动“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契机,西北工业大学立项启动了“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项目,有效地建设人力资源孵化器,积极鼓励研究生从事“自选项目、自主设计、自己动手、自由探索”原则下的独立创新活动,深入地探索全面免费开放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
创新 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 人力资源孵化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丽琳 孙久厚
建立研究生公共实验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论述了建立公共实验体系的必要性,介绍了如何建立工科研究生公共实验体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阐明了其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栋
认为政产学研联动是推进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的一种新举措。基于对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认识的深入分析,论证了开展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建设的必然性,对创新中心工作实践和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加以阐述,为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产学研合作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政产学研合作 校企合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景春 刘志峰
从新时期研究生党建创新的重要性出发,用SWOT方法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现阶段创新研究生党建工作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研究生党建创新的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
SWOT 研究生党建 创新 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卫
我首先代表国务院学位办,对介绍经验的学校,以及他们所交流的宝贵经验,表示衷心的感谢。目前随着研究生数量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导师数不能同步上升,导致生师比、尤其对博士生指导的生师比不断攀升。以前采取导师个别指导的方式,虽然仍旧适用,但仅这一种方式就显得不够用了。需要从外部环境来考虑高效率的培养方法。要激发学生间的互动,形成更有效的博士、硕士规模培养的途径。 国家创新体系非常重要,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最大优势不是实验室,而是具有最好、最丰富的研究生资源。创新行为虽然在本科生阶段就开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建红 贾钢涛
研究生是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群体,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着力培 养的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抓好研究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研究生党组织的建设是摆在各高 等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应从目前研究生党建存在的问题出发,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斌 严继昌
对研究生德育内容的优化和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而带来的新内容,比如法制观念、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德育内容中应该坚持和发扬的部分赋予时代的新内涵,如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等,从而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同时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婚恋价值观教育、科学素质养成教育的相对稳定的德育内容体系。
关键词:
研究生 德育内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朝
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普遍要求,属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范畴。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通过特定的就业指向以及与之相关的学科结构和学术水平加以体现,不宜空泛化和自足化。学科前沿知识的研讨、试生产和创新属于知识创新,其基本形式是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应体现为学科前沿领域的知识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郑湘晋 王莉 吉晓梅 张存伟
介绍了山西省主管政府部门牵头、校企联动探索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建设校企合作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做法,即政府部门主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对多进行校企对接,健全内部管理模式,人才流动带动了知识流动,完善监督考核机制。通过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建设,促成了校企共同培养人才,使政府、学校、企业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了开放式的研究生培养格局,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兼具的拔尖创新人才,促进了高校知识型人才流向企业,因而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冯宝鹏 苏宏伟 高平发
认为研究生创新的动力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外在动力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内在动力。提出要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保证其主体要素、功能要素和环境要素作用的发挥,达到通过外在动力激发内在动力的目的,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 创新动力 创新体系 创新链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振洪
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者论述了研究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探讨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