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04)
- 2023(3841)
- 2022(2887)
- 2021(3132)
- 2020(2278)
- 2019(5419)
- 2018(5557)
- 2017(7932)
- 2016(5623)
- 2015(6391)
- 2014(6519)
- 2013(5540)
- 2012(5121)
- 2011(4910)
- 2010(5287)
- 2009(4302)
- 2008(4150)
- 2007(3792)
- 2006(3465)
- 2005(3302)
- 学科
- 教育(19523)
- 中国(9974)
- 济(9589)
- 经济(9578)
- 学(9544)
- 理论(9049)
- 管理(8747)
- 教学(8227)
- 业(5611)
- 企(5239)
- 企业(5239)
- 技术(4710)
- 学法(4540)
- 教学法(4540)
- 研究(4386)
- 思想(4025)
- 发(3954)
- 政治(3890)
- 学理(3866)
- 学理论(3866)
- 发展(3721)
- 展(3599)
- 革(3528)
- 经济学(3397)
- 改革(3336)
- 思想政治(3309)
- 政治教育(3309)
- 治教(3309)
- 高等(3304)
- 德育(3276)
- 机构
- 大学(69939)
- 学院(63877)
- 教育(27604)
- 研究(26010)
- 范(21293)
- 师范(21184)
- 师范大学(17719)
- 管理(16916)
- 京(16852)
- 科学(14998)
- 济(14570)
- 经济(13826)
- 理学(13717)
- 职业(13703)
- 理学院(13439)
- 技术(13203)
- 管理学(13028)
- 管理学院(12873)
- 所(12449)
- 江(12411)
- 中国(12341)
- 北京(11631)
- 研究所(11362)
- 中心(10768)
- 教育学(10708)
- 州(9694)
- 职业技术(9552)
- 院(9238)
- 技术学院(8626)
- 教育学院(7887)
共检索到11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哲学化和科学化是自夸美纽斯以来教育学发展的两条路径,由此形成了思辨决定论、自然决定论和社会决定论三种教育学知识体系。其共同特点是其所试图建立的学科体系与教育活动本身相悖,教育学知识的价值取向迷失。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消解教育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唯我性,把目光投向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这个转向是对现有教育学研究中心课题及一系列相应的研究理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转换。面向实践的教育学要关注生活的价值,由对教育活动及人的成长的外在原因的说明,转为对人的内在的自我批判意识的唤醒和对现实教育的批判和反思。
关键词:
知识的教育学 实践的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小微
任何一种教育理论体系总是处于特定处境中的理论主体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对特定视域中的实践进行理论建构的产物。从实践中归纳提炼理论才能满足教育学内源式发展的需求。通过发现实践逻辑增长教育学本土知识是当前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核心任务。研究者要尝试以"移植—改造"、"反思—归纳"、"反向操作"、"批判—重建"等多种方式把握教育实践的多重逻辑,并基于实践逻辑的发现展开教育学分析。同时,教育学者在介入式互动中要有认同度、洞察力和分寸感,"反思—重建"应当成为合作互动双方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行为。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实践取向 本土化建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政涛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凤岐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为教育实践提供积极价值和科学基础,提高科学化水平是教育学完成其任务的基本条件。教育实践是一项跨度很大的工作,相应地,教育学知识也有社会科学形态、心理学形态和哲学形态三种类型。为获得可靠的知识,面对不同性质的问题,应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知识的使用是一个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活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斯图尔特·哈泽 丽莎·玛丽·布拉斯科 肖俊洪
本文探讨了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的实际应用。文章首先回顾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应用于各种环境的一些研究文献。文章还讨论"学习引领者"这个概念和他们在应用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时的必备素质以及学习者采用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方法时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本文从普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自我决定学习教育学渐变过程的角度分析如何帮助学习者。最后,文章针对如何发挥学习者能动性提出一些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玲
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独立学科,教育学是中外教育家和思想家在不断总结人类教育实践经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教育学研究对象非常广泛,不仅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活动等宏观方面的问题,还研究教育的本质问题,诸如教育目的与内容、教育过程与途径、教育形式与方法、教育制度与管理等问题。现代社会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对教育学理论
关键词:
实践规范 教育学研究 《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比较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从方法论上看.当前有关课程知识的许多研究似乎仍属于一种"外推式"而非"内生式"研究,缺少一种教育学的学科内在立场,缺少对课程知识的教育学属性的关注。虽然可分别从课程编制理论和批判课程论的理路中。梳理出有关课程知识与一般性知识经验的划界理解,但前者体现的是心理学视角,而后者体现的是社会学视角。基于教育学的立场,我们认为。意义性是课程知识教育学属性的一种应然定位。它主要是指课程知识所具有的能够对学习者个体精神世界和生存意义建构给予关照的一种价值性特征。首先表现为课程知识不能成为规训、压迫学习者心灵、精神、语言、身体等各方面的异化力量,其次表现为课程知识要为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提供一种意义框架。
关键词:
课程知识 教育学属性 意义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田小红
以不同视角关照比较教育学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改革开放后我国比较教育学研究实践来看,比较教育学仍然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从比较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和教育学其他分支学科不得不广泛采用比较教育的研究范式的角度看,比较教育学正在成为教育学本身,基于这种发展趋势和教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以及时代的发展特点,比较教育学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高级形态。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关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梅
教育思想家、教育学家、教育家作为三种不同的教育活动的主体 ,在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中处于不同的地位 ,以隐喻的方式 ,他们分别对应着“立法者”、“阐释者”、“实践者”的角色。他们以不同的教育智慧与方式 ,对人类的教育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关键词:
教育思想家 教育学家 教育家 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健
自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创建老年大学以来,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成为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一方面,由于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在推动国家养老事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老年人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发展程度。由孙立新教授等主编的著作《老年教育学》在遵循当代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形成了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双线逻辑的特色分析,在根本思路、主要任务、研究内容和发展导向方面形成了对当代老年教育的整体探索,是一本反映当代老年教育学科新特色和新成果的教科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莉莉
文章简述了本纳《普通教育学》产生的背景、重点及其在德国教育学大讨论中的地位,指出其对教育学性质探讨以及对中国教育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实践 实践哲学 普通教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枬 王昊宁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根性研究",从"依附性寄居"转向"独立性存在";深厚的中国传统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从陶行知"生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受梁漱溟"道德人本主义"的影响;自信的中国气派表现在"上天""入地"的学术选择,重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勇气,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追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王天健
"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自觉"继承了中国"贵自觉"的文化传统,在天人关系的逻辑中,个体应遵循天道、恪守本心,在"成人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天人合一;"自觉"同时以生命关怀视角汲取了现当代哲学生命观的内在逻辑,重视人作为"类"生命存在应具备的精神属性,论证"自觉"在现当代文化中的事理依据;两种关于"自觉"的思源统一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育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逻辑。
关键词:
“生命·实践”教育学 文化逻辑 自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