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8)
- 2023(8597)
- 2022(6635)
- 2021(6253)
- 2020(4896)
- 2019(11068)
- 2018(10699)
- 2017(18465)
- 2016(11198)
- 2015(12162)
- 2014(11822)
- 2013(10696)
- 2012(9739)
- 2011(9004)
- 2010(9003)
- 2009(7779)
- 2008(7523)
- 2007(6595)
- 2006(5779)
- 2005(5173)
- 学科
- 济(34121)
- 经济(34087)
- 管理(27622)
- 业(24232)
- 企(19668)
- 企业(19668)
- 教育(19269)
- 中国(15747)
- 方法(14700)
- 数学(12651)
- 数学方法(12523)
- 学(11232)
- 农(9476)
- 理论(9022)
- 技术(8825)
- 财(8792)
- 业经(8719)
- 贸(7609)
- 贸易(7609)
- 易(7449)
- 农业(6582)
- 发(6195)
- 教学(6172)
- 划(5789)
- 制(5725)
- 产业(5618)
- 环境(5456)
- 技术管理(5333)
- 发展(5326)
- 地方(5258)
- 机构
- 大学(150853)
- 学院(144927)
- 研究(54055)
- 济(51838)
- 经济(50711)
- 管理(50354)
- 理学(44536)
- 理学院(43913)
- 管理学(43056)
- 管理学院(42757)
- 科学(33630)
- 京(32685)
- 中国(32294)
- 教育(30370)
- 范(29353)
- 师范(29063)
- 农(27176)
- 所(26866)
- 研究所(25031)
- 师范大学(24249)
- 业大(24140)
- 中心(23018)
- 财(21833)
- 江(21769)
- 农业(21690)
- 北京(20744)
- 院(19307)
- 技术(18596)
- 财经(18100)
- 州(16805)
- 基金
- 项目(102864)
- 科学(82933)
- 研究(76827)
- 基金(73314)
- 家(65881)
- 国家(65176)
- 科学基金(54793)
- 社会(48714)
- 社会科(45996)
- 社会科学(45984)
- 教育(43128)
- 省(40775)
- 基金项目(38796)
- 划(37278)
- 自然(35115)
- 自然科(34361)
- 自然科学(34348)
- 自然科学基金(33787)
- 编号(32015)
- 资助(27614)
- 成果(27365)
- 重点(24730)
- 课题(24673)
- 部(24086)
- 发(22866)
- 创(22640)
- 教育部(21215)
- 创新(20825)
- 规划(20143)
- 年(20019)
共检索到211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燕
当代知识观转型的关键是从关注知识的外在意义转向关注知识的内在意义。由于知识观是教育的观念基础,这一转型必然对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传统教育建立在现代知识观基础上,强调的是知识的外在意义;当代教育则建立在后现代知识观基础上,致力于知识的内在意义。在当代教育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在知识的意义问题上具有不同的侧重点,前者侧重知识对个体的理解性意义,后者侧重知识对个体的存在性意义。
关键词:
知识观 知识的外在意义 知识的内在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国丰等在《高等教育研究》第7期撰文认为,现代大学特色的创建,除了顺应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潮流,还要遵循大学的内在逻辑与理性。大学特色形成的"内生性"表明,大学特色是大学的精髓,是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产物,它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宗新
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是知识的两种不同储存方式,都应受到重视。个人知识具有个人性、内在性和自组织性;社会知识具有公共性、外显性和多样性。个人知识和社会知识是互为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教育对知识的选择应围绕促进个人知识生长的目的,整合社会知识,突显个人知识以及重视社会知识中的内隐知识和个人知识中的缄默知识。
关键词:
个人知识 社会知识 教育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近代知识论哲学受实证主义的影响,追求知识的实证性和力量化,遮蔽了知识对人意义世界的关照,而自20世纪以来的当代知识论则充分认识到了知识对人精神生命的价值,使得知识的意义性不断凸显出来。因此,因应时代的发展,走向意义关照的课程知识观,必须实现主题的转换,从认识关系取向转到意义关系取向上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艳 张新亮
20世纪末以来,教育社会学领域对"揭示知识的社会权力关系是否真的有助于教育公平"进行了自觉反思,"社会实在论"知识观的提出力图填补教育政策中知识理论的"真空",为教育社会学弥合愿景功能和解释功能提供一种替代性方案。社会实在论知识观反思并重构知识的社会性,主张知识的对象是实在而非经验;知识生产具有浮现属性,能够超越产生知识的特定社会历史情境;知识的客观性是一种程序客观性,具有社会基础。社会实在论知识观把"新教育社会学"以来的文化效应的研究转向了知识效应的研究,真正把知识本身作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议题,这对于学校中课程知识的选择、课堂中教学重点的确立和教师专业知识的强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意味着知识领域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层次推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宁娟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这已被课程自身的发展所证实,也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一种不言自明的需求。知识与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经验不是知识,更不能代替知识在人类进步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强调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并不等于忽视学生的经验,禁锢学生的主体发展。课程研究之所以不止一次的对“课程本质是知识”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其关键问题是只看到了知识于人的客体存在,却忽视了课程以知识的存在而存在的事实,同时还在于其夸大了课程在实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尤其在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知识 经验 本质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继存
教育学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它并不只是由一些普遍性的概念、命题和判断构成,而是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和"技艺",需要许多难以言表、难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教育学既是一种可以言说的知识,一套自恰、不矛盾的命题,一套可以演绎成篇的逻辑,也很可能是教育学者种种认识迷误叠加的结果。相对于复杂的教育实践,教育学知识永远是不足的,教育学者个体所拥有的教育学知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知的。因此,教育学者要认识到自己只是"建议者",而不是"决策者"。恪守这一界限,不仅有利于削减试图用理性的教育学知识改造和影响教育的致命的自负,克服唯理性主义的迷误,葆有对教育的一份敬畏和谦卑之心,也有助于教育学者自觉地养...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学知识 教育实践 限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白晨 彭洁
分析了学术团队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与知识创新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的前因变量,并利用调研数据进行了验证性研究。结果显示:团队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是直接影响学术团队知识创新能力水平的重要变量,团队文化和团队激励机制是影响学术团队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课程知识选择从"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到"谁的知识最有价值"的转变过程,是课程知识选择视野从无主体向主体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主题、从无主体向主体问题发生变化、课程知识选择方法论从无主体向主体方法发生变化的过程。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视野、主题和方法论上应介入知识与权力的关系,关注权力在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中的重要影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三山 李永建
目前的知识管理研究大多关注于借助外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工作效率,还没有深入知识作业过程进行效率研究。对基础性效率问题的忽视导致一部分企业在知识管理的实践中遭遇失败。知识作业的工作效率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工效学研究应主要关注的内容。文章探讨了知识作业工效学研究的可行性、技术思路及其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管理的基础性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应琼 李召存
知识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论话题,涉及学习者认识发展,更是一个生存论话题,关涉学习者对有意义生活的体验和建构。其中,学科知识为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提供一种意义框架。学习者的个体生存意义在知识教学过程中得以建构和形塑。但在现代性知识教学中,把人视作单向度的认识性存在,偏执于对知识的占有,而忽视对作为完整人的意义关照。知识教学若实现对人意义世界关照,需回复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以"生活"为教学的逻辑起点、倡导理解性的知识获得方式。
关键词:
知识 知识教学 意义关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文森
知识是课程的内核,课程变革从本质上说就是知识观的转向。从主体构成来看,"单一主体性"是个体知识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从基本向度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理解—个性化"特征;从认知方式来看,个体知识所遵循的是生活认识论路线;从来源和发展过程来看,个体知识主要表征为直接经验;从实际内容来看,个体知识主要表征为心理、精神、意义、价值等形式;从基本性质来看,个体知识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情境性、不确定性;从知识信念来看,个体知识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所竭力推崇的一种知识类型。
关键词:
个体知识 生活认识论 主观性 直接经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付小红
根据“知识组织”一词的来历和使用意义 ,提出了知识组织的定义 ,并分析了知识组织与文献组织、信息组织、情报组织、知识管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论述知识组织论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内容 ;论述知识组织论的知识经济学意义、图书情报学意义和知识工程学意义
关键词:
知识组织 概念分析 学科内容 研究意义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尹银怀
计算机在利用语义web技术组织知识中的"理解"等级只是按照规则的符号推理,而人类的文化、认知和伦理价值决定了知识组织的标准和价值。按照目前的web技术,计算机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是价值中立的,而利用语义web组织知识则是价值负载的。语义web技术组织知识对人类文化、价值及资源分配影响重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惠莉 顾栋梁 王亚鹏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政策历经从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再升本”到积极开展“试点升本”、从嫁接体系外“升本”到贯通体系内“升本”、从外部转型“升本”到内生增长“升本”的发展演进。在确立职业教育类型地位后,职业本科教育“是什么”“怎么办”“谁来办”“办成什么样”,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职业本科教育办学要紧扣产教融合,凸显类型特征,加大扶持力度,塑造社会共识,激发多元办学潜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层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