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0)
2023(3160)
2022(2631)
2021(2459)
2020(1898)
2019(4648)
2018(4767)
2017(9090)
2016(4930)
2015(5648)
2014(5491)
2013(5698)
2012(5310)
2011(5320)
2010(5274)
2009(4574)
2008(4435)
2007(3939)
2006(3879)
2005(3532)
作者
(13859)
(11422)
(11281)
(10847)
(7569)
(5387)
(5273)
(4617)
(4360)
(4238)
(4048)
(3774)
(3668)
(3638)
(3600)
(3580)
(3498)
(3453)
(3267)
(3188)
(3003)
(2817)
(2700)
(2679)
(2584)
(2565)
(2510)
(2497)
(2349)
(2308)
学科
(20633)
经济(20612)
管理(13397)
图书(10328)
中国(10230)
书馆(9827)
图书馆(9827)
(9818)
方法(8011)
(7255)
企业(7255)
地方(7221)
数学(6977)
数学方法(6898)
工作(6396)
(6117)
城市(6052)
城市经济(4379)
(4178)
(4062)
劳动(4059)
(4053)
读者(3983)
理论(3358)
(3248)
技术(3163)
业经(3090)
(2923)
农业(2911)
(2854)
机构
大学(75651)
学院(68406)
管理(28865)
(25884)
经济(24945)
理学(24221)
理学院(23855)
管理学(23505)
管理学院(23303)
研究(22589)
图书(20633)
书馆(20127)
图书馆(20121)
(15785)
中国(15060)
科学(13835)
(13093)
师范(13042)
师范大学(10794)
(10718)
(10579)
(10520)
中心(10463)
(9748)
北京(9555)
研究所(9528)
上海(9377)
财经(9067)
大学图书馆(8954)
(8290)
基金
项目(47525)
科学(38015)
研究(35656)
基金(35639)
(30068)
国家(29851)
科学基金(26571)
社会(24015)
社会科(22919)
社会科学(22911)
基金项目(19824)
编号(16454)
自然(16167)
(16038)
自然科(15866)
自然科学(15865)
自然科学基金(15574)
教育(15253)
成果(15204)
(14482)
资助(13081)
项目编号(11349)
(10927)
国家社会(10528)
(10191)
重点(9589)
(9399)
(9219)
教育部(9190)
人文(9146)
期刊
图书(28467)
(25866)
经济(25866)
书馆(22852)
图书馆(22852)
研究(20538)
中国(13575)
学报(11023)
情报(8453)
管理(8367)
科学(8313)
大学(7857)
(6816)
(6811)
论坛(6811)
城市(6485)
教育(6025)
问题(5445)
(5371)
学学(5024)
(4796)
图书馆学(4773)
建设(4410)
经济研究(4359)
财经(4353)
理论(4336)
工作(4234)
技术(4203)
(4076)
金融(4076)
共检索到113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于云龙  李翔宁  
图书馆是现代历史中一种高速演进的空间类型,其社会功能和建筑类型发生了巨大的扩充,图书馆性是反映这一空间类型与所处时代及所处城市空间之间关系的关键指标。文章从地形学视角,把上海图书馆东馆和移动城市模型的空间拓扑原型联系起来进行解读,认为这座图书馆在近景的自然环境和远景的高密度城市空间之间创造了一座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上海地标,并通过空间的容纳性和开放性,成为上海多元文化生活的隐喻。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磊  
上海图书馆从2005年开始尝试移动服务,经历了短信服务、手机网站、手机客户端应用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移动服务实践阶段。上海图书馆将移动新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融合,利用二维码和智能手机全媒体技术,在手机上实现图书馆地图导航、语音检索等个性化的服务。针对挑战和困难,上海图书馆提出构建与整合移动平台、丰富移动阅读资源的构想与方案。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妍  
本文以上海图书馆移动阅读终端用户服务为着眼点,从用户结构、用户终端使用情况反馈两方面,对终端外借的用户服务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外借终端用户的服务优化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晓涛  
分析移动图书馆的认识误区及服务短板,结合上海图书馆开发的手机图书馆,介绍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探索涵盖所有终端设备及各种网络模式的移动图书服务模式。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陈骞  姚馨  
大阅读时代,通过阅读提升人的文化素养,利用艺术促进阅读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发展提升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艺术品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和作用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公共图书馆艺术品特征和发展制度,对上海图书馆东馆艺术品的设计理念、作品展现、路径模式等展开实例研究,进一步提出公共图书馆艺术品相关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掀起“图书馆复兴”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建及修建的图书馆,其中不乏标志性景观建筑。与此同时,全球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从“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型时期。20多年的“图书馆复兴”见证了图书馆建设逐渐趋向理性、回归本源的过程,“以人为本”设计正成为主导图书馆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图书馆复兴”时代脱颖而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无论外形设计还是内容呈现,都堪称是里程碑式的世界级作品。本文把上海图书馆东馆放在过去20多年全球图书馆建设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聚焦回归、转型和合作3个主题,从重观赏到重使用、从书为主体到人为主体和从建筑师的作品到建筑师与用户共创的作品3个方面,对上海图书馆东馆建筑特色及其对图书馆设计领域的影响做一个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冯小桓  
移动图书馆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的重要保障,为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提供了快捷平台。上海高校高度重视,其移动图书馆得到了一定的建设和发展。然而在目前高校向"双一流"高校转型中面临着发展瓶颈。文章首次全面调研上海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上海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马远良  
经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图书馆与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合并。这是上海市委、市府经过近一年的酝酿与调研后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使两者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合理配置,扬长避短、相互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提高原有图书情报工作的层次,为图书情报工作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沛  
北大教授季羡林老先生作为几十个春秋治学生涯过来人,曾经深有感触地说过:“书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希望。”的确,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三口之家和书、和书的大本营——上海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面对600余册家庭藏书,面对人手一张的上海图书馆的借书卡,面对闲暇之时“泡”在上图一整天,只要有书作伴,就有无穷乐趣。我家虽然在经济上尚不够“腾飞”,但在精神世界却是富有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世伟  
论文通过实地体验、人物访谈、信息查阅和书刊研读,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案例的观察与思考中展开了如下的命题:东馆是中国特色公共图书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探索。论文从多个维度展开了这一命题的论述:一是智慧图书馆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范例,二是当代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新诠释,三是中国式现代化图书馆的新样本,四是全球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东方增长极。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拱佳蔚  
在大阅读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对阅读和阅读推广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探索。本文以上海图书馆东馆为例,论述其开放后在全新环境中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新思维和新实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茫  唐家玉  
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知识服务已逐渐成为图书馆服务的核心组成,对知识服务绩效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尚缺乏其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文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国内7所211高校图书馆23位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探析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移动知识服务需求、移动知识服务资源、服务运行保障机制、专业服务人员素质、移动服务平台体验等5大主范畴,构成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并由此构成图书馆移动知识服务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模型(DRMPEA模型);各关键影响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菲  徐恺英  李天贺  
文章针对图书馆文化服务进行了内容定位及移动服务的优势分析。在对现有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移动文化服务系统模型。该模型由信息用户层、服务平台层、服务模块层、服务资源层组成,可实现针对不同类型信息用户、不同类型文化信息资源,进行共性及个性化的移动文化知识服务及共享过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骥  
大学作为一个围绕高深知识工作的场所,知识生产方式是其最主要的标志。中西方传统大学的差异,就在于知识生产方式的不同。西方传统大学像一个"书斋",追求的是纯粹的学问,把真理当成一种信仰;而中国传统大学则像一个"庙堂",追求的是伦理和社会责任,知识只是其中的中介环节。当前中国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仍然需要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陈凌康  赵景国  
上海正在着力创建学习型城市,努力培育城市精神。上海图书馆的市民讲座可以感受这座城市时代潮流的节拍。穿过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正门台阶上伫立着醒目的上图讲座信息栏。众多读者拾级而上时会自然驻足,拿出纸笔,记录下各类讲座信息。到上图“听书”,已成为上海市民理智和时尚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