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88)
- 2023(2553)
- 2022(1818)
- 2021(1786)
- 2020(1360)
- 2019(3195)
- 2018(3053)
- 2017(5557)
- 2016(3232)
- 2015(3862)
- 2014(3855)
- 2013(3406)
- 2012(3171)
- 2011(2942)
- 2010(3080)
- 2009(2550)
- 2008(2575)
- 2007(2253)
- 2006(1915)
- 2005(1828)
- 学科
- 济(11183)
- 经济(11167)
- 管理(10375)
- 业(10346)
- 企(9173)
- 企业(9173)
- 方法(4661)
- 理论(4326)
- 业经(3907)
- 中国(3805)
- 农(3684)
- 财(3621)
- 技术(3616)
- 教学(3535)
- 数学(3386)
- 数学方法(3305)
- 学(3142)
- 教育(3020)
- 农业(2846)
- 和(2689)
- 技术管理(2635)
- 策(2521)
- 务(2420)
- 财务(2418)
- 财务管理(2409)
- 企业财务(2358)
- 制(2312)
- 划(2212)
- 学法(2129)
- 教学法(2129)
- 机构
- 学院(44927)
- 大学(44727)
- 管理(16653)
- 济(16280)
- 经济(15901)
- 研究(14604)
- 理学(14221)
- 理学院(14067)
- 管理学(13892)
- 管理学院(13788)
- 中国(9497)
- 京(9364)
- 范(8422)
- 财(8399)
- 师范(8383)
- 科学(7843)
- 教育(7181)
- 所(6999)
- 师范大学(6996)
- 江(6971)
- 财经(6582)
- 中心(6359)
- 研究所(6282)
- 经(6053)
- 技术(6026)
- 职业(5914)
- 北京(5758)
- 州(5474)
- 经济学(5033)
- 院(4971)
共检索到68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万海
课程本质作为课程理论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至今仍存有认识上的分歧。"课程即知识"的传统理解仍对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深切影响,但终将被课程作为"经验"的现代本质诠释所取代。把握"课程即经验"对于课程论学科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国际性课程研究与对话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课程 本质 知识 经验 体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岳刚德
现代课程概念的重建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历程。以赫尔巴特、杜威和布鲁纳为代表,其关于课程概念之内涵或意义的阐释和发展,经历了从知识、经验到结构的历史演进,凸显了现代课程概念之重建的理路、轨迹和脉络,以及由此引发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从"教中学"到"做中学",再到"发现中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郝德永
20世纪末期以来,后现代主义以其鲜明的反本质主义旨趣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成性思维,掀起了课程论探究领域学术范式的革命。以本质主义及其认同性思维为逻辑起点运行了几千年的学校课程,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批判与否定,学校课程的品质、使命、运行机制具有了新的视野与选择。
关键词:
课程 本质主义 生成性思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宁娟
知识是课程的本质性存在,这已被课程自身的发展所证实,也是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一种不言自明的需求。知识与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经验不是知识,更不能代替知识在人类进步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强调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并不等于忽视学生的经验,禁锢学生的主体发展。课程研究之所以不止一次的对“课程本质是知识”这一问题提出质疑,其关键问题是只看到了知识于人的客体存在,却忽视了课程以知识的存在而存在的事实,同时还在于其夸大了课程在实现一定社会教育目标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理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彰显课程的本质性存在,尤其在我国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知识 经验 本质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宝庆 靳玉乐
协商课程是一种实践性浓郁的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协商学习而反对促动学习,库克与布莫分别提出了自己的协商学习模式。批判教育学是协商课程的重要思想渊源。协商课程的后现代本质体现在:倡导动态的课程本质观,反对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反对二元对立的课程思维方式,彰显学生的课程主体角色。
关键词:
协商 协商课程 后现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霞
概念重建是课程研究领域的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变,概念重建活动开拓了课程研究 的新疆界,激发了课程学者的想象力。本文首先探讨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基本特点,其次从思 想渊源、理论观点等方面揭示概念重建课程研究的后现代本质,在此基础上对概念重建课程研 究的利弊得失予以分析和评价。
关键词:
后现代 概念重建 课程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晓英 叶文青 文庭孝
20世纪90年代以来,目录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化(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知识化(精确化、个性化、综合化、多样化)是新时期目录学发展过程中两大最明显的特征。目录的本质是知识地图,目录工作的使命是绘制和构建知识地图,目录学是研究知识地图绘制、构建和利用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用知识地图学来替代目录学,是传统目录学的新生。
关键词:
知识 知识地图 目录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全面而系统地吸取了当代知识观的合理内核,根据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社会的变革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是从知识和知识教育的现代理论出发而确立的。三维目标将对新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起直接的指导作用,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知识和知识教育的层面上实现课程创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知识 知识观 教育改革 三维目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刁胜先
世界知识产品贸易中各国政策的冲突与知识产权立法的分歧,使权利穷竭这个陈旧的话题不断引起学界新的关注且众说纷纭。究其根源,在于权利穷竭的法理本质并未得到应有重视与必要统一。因此,有必要从回归知识产权的视角,在对权利穷竭的相关理论学说评析基础上,审视权利的初始分配正义,直面"权利穷竭"命题的局限,尝试提出"权利分离说",将知识产品上的知识产权、物权乃至于其他财产权同等重视,在客体、内容与效力等方面将其互相分离,以寻求同一财产对象上不同权利间和谐公平的共生共存之秩序,从而将"权利分离原则"上升为财产权法的共有原
关键词:
知识产品 权利穷竭 权利分离 共有原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艳
知识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传统知识教学在知识观、教学模式的选择方面只是面向确定性知识领域,存在着诸多局限性;现代知识教学要超越传统知识教学,就必须面对知识的不确定性,体现知识增长和生命成长的观点,实现从继承性教学向发展性教学、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
知识 不确定性 教学转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明全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课程都是文化选择的结果,课程知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又为诠释课程知识谱系提供了最基本的参照和依据,主要表现为:东西方文化主体观的差异决定了课程的文化选择;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影响了课程的目的定位;东西方文化认识论的差异制约着课程的实践取向。从文化的角度阐释课程知识的本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东西方课程知识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根源,从而厘清课程的知识谱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蓝洁
课程本质理论发展的历程呈现两极化约的样态。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的历史起源和时代特征,重构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本质应是现代职业伦理价值追求的载体,其通过课程内容、活动、目标等要素承载现代职业伦理价值对工作世界、职业定向、岗位能力的具体规定性。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课程 本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丁堡骏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意义,必须要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态和它的应用范式。在此基础上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承伟 郭一蓉 刘凡儒
基于信息的哲学范畴,文章论述了知识的信息本质,提出了"存—转—用—造—存"(STACS)知识循环模型。知识创新本质上是知识转换,没有超越人类的知识集;知识创造丰富发展了人类知识集。按照STACS模型,构想了未来智慧教育的模式。
关键词:
信息 知识循环 STACS模型 智慧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聂荣鑫
知识观是课程改革的基础,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知识观及其对当前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基础上,区分了现代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差别,并提出后现代知识观对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些重要启示,以避免当前课程编制中所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观 后现代 课程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