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6)
2023(5096)
2022(4283)
2021(4162)
2020(3548)
2019(8063)
2018(7746)
2017(15640)
2016(8243)
2015(9379)
2014(9307)
2013(9156)
2012(8350)
2011(7064)
2010(7277)
2009(6904)
2008(7086)
2007(6337)
2006(5831)
2005(5560)
作者
(21944)
(18002)
(17986)
(17218)
(11740)
(8576)
(8329)
(6818)
(6762)
(6594)
(6160)
(6089)
(5676)
(5662)
(5573)
(5409)
(5368)
(5361)
(5233)
(5205)
(4433)
(4374)
(4306)
(4222)
(4159)
(4110)
(3951)
(3859)
(3648)
(3533)
学科
管理(33367)
(33221)
(30741)
企业(30741)
(28017)
经济(27952)
(17757)
(13971)
财务(13953)
财务管理(13915)
企业财务(13376)
(12403)
方法(11625)
数学(9337)
(9287)
银行(9286)
数学方法(9183)
(8711)
中国(8604)
(8580)
业经(8080)
(8007)
(7719)
金融(7719)
体制(7692)
公司(5334)
(5320)
贸易(5312)
农业(5306)
技术(5203)
机构
学院(112455)
大学(112223)
管理(45250)
(45119)
经济(44074)
理学(37864)
理学院(37517)
管理学(37045)
管理学院(36834)
研究(33716)
中国(31839)
(28426)
(23193)
财经(21468)
(19538)
(17817)
科学(17583)
中心(17337)
(16533)
财经大学(16242)
北京(15099)
(14633)
研究所(13924)
(13923)
师范(13823)
商学(13640)
商学院(13545)
经济学(13484)
(13360)
业大(12288)
基金
项目(66908)
科学(53425)
研究(52104)
基金(49320)
(41491)
国家(41115)
科学基金(36415)
社会(33717)
社会科(31949)
社会科学(31941)
基金项目(26264)
(25028)
教育(24065)
自然(22820)
自然科(22317)
自然科学(22311)
自然科学基金(21917)
编号(21294)
(21103)
资助(19873)
成果(18765)
(15767)
重点(14991)
(14759)
(14431)
课题(14239)
教育部(14203)
(14156)
人文(14079)
项目编号(14047)
期刊
(54287)
经济(54287)
研究(37177)
(26495)
中国(22786)
(18637)
金融(18637)
管理(18559)
学报(13979)
科学(12704)
(12574)
大学(11512)
教育(11457)
财经(11389)
学学(10756)
(9648)
业经(9084)
财会(8979)
会计(8676)
技术(8022)
经济研究(8013)
农业(7952)
问题(7001)
(6222)
理论(6215)
通讯(6035)
会通(6012)
(5891)
国际(5585)
实践(5437)
共检索到182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海珍  徐文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郭大盛  黎书文  
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业务必不可少的办公设备,计算机的应用给银行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银行监督管理办法不尽完善,加之计算机技术专业性强、直观性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不法分子利用操作计算机之便作案,给银行带来...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怀国  胡晓莉  
随着银行业反洗钱力度的不断加大,利用银行系统洗钱的难度和成本增加,洗钱者转而寻找反洗钱措施相对宽松的其他行业,保险业因其自身特点导致洗钱风险不断增加,面临着愈演愈烈的洗钱威胁与冲击。本文通过对保险业的洗钱方式、洗钱风险的分析,提出了保险业洗钱犯罪的防范与监管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前锋  
对2001-2005年上半年56家涉及高管犯罪的沪深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高管犯罪的上市公司业绩普遍低于沪深上市公司平均值,而且在高管犯罪信息被披露的当年业绩达到最低点;高管犯罪的上市公司与所属行业无关;犯罪高管年轻化;高管犯罪绝大多数是经济犯罪;高管掌握的权力愈大,犯罪的可能性愈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自我国证券市场建立以来,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逐渐呈现出多发与频发的态势。本文在研究企业高管职务犯罪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缺乏或执行不到位的企业、有重大交易事项或重大经济事项发生的企业易导致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应成为会计调查的主要对象及重要内容。科学的企业高管人员选聘机制、合理的薪酬与激励制度、有效的企业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及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重要措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陈剑洪  
国有企业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是指国企高管为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贪污、受贿、挪用和侵占等方法中饱私囊的危害企业利益,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这种职务犯罪的涉案率高、金额大、潜伏期长,且呈频发之势。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模糊,产权边界不清晰导致的对经营者监督的疲软,以及国企高管的任命制及任期长的弊端导致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使得侵占型职务犯罪的发生不可避免;而会计手法又成了侵占型职务犯罪的重要掩护伞。为此,应对国有企业进行必要的改革,如股权结构的多元化,通过经理人市场产生企业的高管人员,以及执行必要的岗位轮换制等;同时实行外部的有效监督,并关注会计信息的异常,以有效防范侵占型职务犯罪...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性和严重性。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层面提供了法律影响公司治理的证据,而且对于企业充分利用独立董事法律专长以及监管部门识别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张蕊  管考磊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频繁发生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所引发的市场反应。研究结果发现,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只有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公司的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才会引发显著负向的市场反应。本文的研究对于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充分认识高管侵占型职务犯罪的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于重新认识机构投资者之于资本市场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全怡  俞俊利  
从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犯罪数据出发,在描述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及后果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受贿、挪用公款/资金和贪污是高管犯罪最频繁的三大类型;高管犯罪主要受宏观和公司层面因素影响,且公司和个人层面犯罪、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犯罪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高管犯罪查处会引起市场反应,市场也会隐性捕捉到司法机构的处罚力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全怡  陈冬华  
文章以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首次考察了独立董事法律背景在抑制高管犯罪、防范企业风险中发挥的作用及其路径。研究表明:(1)法律背景独立董事能够起到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职务犯罪的作用,独立董事的法律背景越多元化、实务经验越丰富,高管职务犯罪的概率越低。(2)较低的高管职务犯罪率一方面是因为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在任职前选择了低风险公司,表现为信号传递作用;另一方面,具有律师从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在任职过程中也发挥了积极的治理作用。(3)法律背景独立董事对高管职务犯罪的抑制作用还取决于犯罪类型以及犯罪行为本身的隐蔽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宇  
审计监督能够在打击与防范经济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 ,审计监督的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有效地发挥 ,本文提出了强化依法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注意发现大要案线索 ;明确审计分工 ,严密防范经济犯罪网络 ;突出审计重点 ,加强对经济犯罪案件高发部位的审计监督 ;改进审计方法 ,完善审计防范经济犯罪的手段 ;开拓审计领域 ,强化审计制度威慑作用等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晋康  刘卫军  
金融犯罪是犯罪人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前者是内因 ,后者是外因。金融犯罪是一种较典型的“理性犯罪” ,犯罪人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当实施犯罪行为的净收益增加 ,会带来犯罪人总效用的增加时 ,一个人犯罪的可能性相当大。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成本与收益或净收益 ,受犯罪人个人因素与外部条件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方法 ,分析了金融犯罪行为的净收益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金融犯罪防范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