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05)
2023(6443)
2022(4796)
2021(4634)
2020(3397)
2019(7992)
2018(7671)
2017(15033)
2016(7710)
2015(8526)
2014(8258)
2013(8186)
2012(7191)
2011(6195)
2010(6306)
2009(5800)
2008(5496)
2007(4968)
2006(4471)
2005(3968)
作者
(19885)
(16711)
(16697)
(16115)
(10442)
(7908)
(7378)
(6417)
(6298)
(5871)
(5773)
(5561)
(5341)
(5253)
(5196)
(5181)
(4876)
(4780)
(4773)
(4735)
(4125)
(4093)
(3986)
(3805)
(3785)
(3769)
(3748)
(3635)
(3298)
(3216)
学科
(31243)
经济(31191)
(21816)
管理(18999)
(14382)
(14193)
企业(14193)
方法(11272)
农业(10986)
中国(9743)
数学(9728)
数学方法(9629)
业经(8283)
地方(8042)
(7544)
收入(6977)
理论(5885)
(5787)
分配(5445)
(5354)
贸易(5350)
(5336)
(5201)
(4925)
教学(4898)
地方经济(4822)
(4781)
银行(4776)
(4706)
金融(4703)
机构
学院(105004)
大学(100845)
(42226)
经济(41315)
管理(37935)
研究(33775)
理学(32301)
理学院(31996)
管理学(31495)
管理学院(31316)
中国(25768)
(20378)
(20306)
科学(18978)
(16254)
(15951)
中心(15818)
财经(15680)
(15499)
(14587)
师范(14468)
(14281)
研究所(14235)
业大(13626)
经济学(13441)
(13051)
北京(12850)
(12695)
技术(12607)
经济学院(12155)
基金
项目(69279)
研究(55820)
科学(54096)
基金(47811)
(41062)
国家(40639)
社会(35489)
科学基金(34391)
社会科(33424)
社会科学(33412)
(28146)
教育(26249)
编号(24372)
基金项目(24331)
(22914)
成果(20279)
自然(19014)
自然科(18544)
自然科学(18541)
资助(18452)
自然科学基金(18198)
课题(17420)
(16438)
重点(15904)
(15093)
(15091)
国家社会(14945)
(14735)
项目编号(14598)
(14567)
期刊
(50736)
经济(50736)
研究(31516)
中国(23233)
教育(17368)
(16584)
(16322)
管理(14408)
学报(14147)
科学(13669)
大学(11590)
农业(11305)
技术(11098)
学学(10839)
业经(9677)
(9460)
金融(9460)
经济研究(8398)
财经(7703)
(6730)
问题(6422)
职业(6213)
(5611)
(5381)
商业(5061)
技术经济(4991)
(4614)
论坛(4614)
社会(4603)
(4512)
共检索到158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晗   侯雪花   范从来  
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长期历史过程,益贫式增长机制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途径。在新发展阶段,需要深入研究从益贫式增长到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本文立足于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分析了益贫式增长和共同富裕在目标、主体、内容和方式上的逻辑关系。并沿着“改革开放前-涓滴型增长-益贫式增长-共富型增长”这一历史线索,梳理了我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结合新发展阶段实现共同富裕的约束因素,从解决相对贫困、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在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中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等角度提出了我国从益贫式增长转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最后,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统筹全面均衡发展、以数字经济落实共建共享等视角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城乡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内容。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转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和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创新,其理论机理内含目标维度上的城乡全民富裕、动力维度上的城乡共建富裕、内容维度上的城乡全面富裕和策略维度上的城乡渐进富裕。本文通过结合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以“全民、共建、全面、渐进”为原则提出了新时代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包括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健全城乡全民共富提升机制,以紧密型城乡协作共同体建设激发城乡共建创富活力,以政策集成改革撬动城乡全面富裕建设,以区域性共富联盟和特色化发展战略支撑城乡渐进富裕路径,最终推动城乡共荣和全民共富的如期实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代志新  魏天骐  马睿文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实现共同富裕,关键点在“富裕”与“共同”两方面。一方面“富裕”要求我国经济必须保持可持续地增长,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共同”要求我国不断完善发展收入分配,减少收入分配不公,这又界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性质。要在认识和把握好生产力、收入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推进共同富裕。具体来说,要在经济结构变迁中发挥我国基本制度优势,在财力可持续的前提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平衡协调发展中提升社会生产力质量,在收入差距缩小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得宝   孙熙国  
实现生态正义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究生态正义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态正义理论需要分析生态正义理论的时代化观照,将生态正义理论纳入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去考察。在理论逻辑层面,在共同富裕视域下考察生态正义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和深刻的逻辑必然性,生态正义理论的具体内涵包括种际生态正义、代内生态正义、代际生态正义和全球生态正义。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探寻生态正义的实现路径则需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全面性,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维护种际生态正义;坚持共同富裕的全民性,以实现全民富裕推动发展成果的代内生态正义共享;坚持共同富裕的长远性,以循序渐进的手段构建代际生态正义共同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国际性,以共谋全人类发展蓝图凝聚全球生态正义共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万海远  
回顾我国共同富裕的政策路径,从问题导向型、横向领域型、纵向结合型角度,总结共同富裕的三种改革模式,归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底层逻辑,提出继续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思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需要从优化消费动力、丰富调控工具、全面协调增长等角度来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在新发展阶段,要从城乡区域等碎片化的横向改革思路,走向仅瞄准收入权益等结果导向的纵向推进方式。在“提低、扩中、限高”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减负、增收、分配、赋能”等措施,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徐世盛  刘长庚  
“资本大鳄”行为威胁高质量发展,适时节制资本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节制资本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导向,新时代节制资本包括防止资本过度集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双重内涵。节制资本可通过遏制资本及收入不平等、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等渠道促进生产增长和成果共享,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政策工具是节制资本税收框架和平台经济反垄断。我国节制资本仍面临管控阻力较大、资本外逃、税制不健全、扩张边界模糊、互联网领域舞弊高发、配套改革不完善等现实难点。中国节制资本的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实际,排除国际资本税收竞争的认识干扰,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举国体制的作用,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降低管控阻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防止资本外逃,加快构建多种类、累进制的资本税制体系,健全资本扩张负面清单和强化反垄断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从而更好地统筹处理资本行为作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安强  宫丽丽  
纵观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二者在历史逻辑和价值导向上存在高度内在统一。历史逻辑层面,二者的发展均历经了旧中国的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艰难建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和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价值导向层面,二者均拥有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振兴民族的精神内核、世界大同的磅礴动力。为此,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筑牢同向同行的坚强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壮大同向同行的群众基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把握同向同行的战略导向;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抓牢同向同行的方向指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任伍  许传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共享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乡村振兴对推动共同富裕、解决我国城乡、区域、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及城乡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二者在目标、使命、原则、路径方面具有一致性,存在着内在机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做大做好共同富裕“蛋糕”提供坚实基础、优美环境、精神支柱、政治保障和根本。在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路径中,党的领导是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实现的有效衔接机制的构建是基础,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壁垒、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支撑,破解“卡脖子”难题是前提,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品质是关键。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振兴,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同富裕的实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新  程恩富  
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存在若干逻辑前提,比如党在非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条件下推动共同富裕的决心和意志坚不可摧,必须依靠人民群众重点推动富裕之"共同"。我们可以从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理念、社会基本矛盾、公平与效率关系等角度来把握共同富裕的概念逻辑;从理论逻辑看,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主导性逻辑,而其他分配方式是外部辅助性和补偿性逻辑;从历史逻辑看,社会主义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本质上都是在设法实现共同富裕;从实践逻辑看,中外历史特别是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造成贫富分化的原因相当复杂,需要我们在科学认知"因果关系"的基础上确立共同富裕的圆满实现逻辑及其相关深化改革方略。最后聚焦于分配领域,我们可以充分通过"五种分配方式"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并商榷学界的"三次分配"内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晓静   孟悌清  
共同富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性举措,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产业兴旺既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推动力,对于促进乡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产业兴旺和共同富裕的内涵与逻辑关系,并对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行动路径作简要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满足其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活水平,是在消除贫穷和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人人都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但存在合理差距的普遍富裕。在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和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且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建设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与使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西部教师教育由于其地理特性、历史遗留等问题,面临着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
关键词: 背景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娟  谢登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技能型社会建设促成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技能型社会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底蕴表现为技能致富、技能育人、技能调节。技能型社会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为直接的技能供给主体,政府为间接主体;其助力共同富裕的发展层级为想象层、现实层和象征层,彰显出全民参与、共享和包容的气质。推进技能型社会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为以持续的制度供给消解路径依赖,以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衰减文化阻抗,以多元技能形成体系筑构富裕之基,以技能培训的包容性形塑社会终极格局。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江涛  杨兆山  
职业教育的职责定位、办学方向、办学格局和育人机制为其推动民族地区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充分条件,彰显了其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民生发展保障、推动区域产业进阶、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在职业教育推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中,必须遵循“政治性、全面性、适配性、文化性”等实践逻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职业教育实践的“总纲”,以产教同频共振发展助推民族地区产业高移,以促进全员发展和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以文化性视角推动民族地区物质和精神的“双维度”富裕。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以结构性改革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以技能培训提升民族地区人力资源水平、以研发服务助力民族地区产业迭代、以技术牵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可仪   胡宁宁  
数字经济逐渐成为新时代赋能共同富裕的“加速器”。在深度剖析共同富裕与数字经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利用2011-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支撑效应和作用机制,进一步从区域和维度两个方面考察数字经济赋能共同富裕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作用效果具有时滞性,对共同富裕的影响随时期发生变化,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且“做大蛋糕”的效应强于“分好蛋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赋能效应尤为明显。对此要进一步提升科技自立自强水平,提高平台经济监管和治理能力,并推动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亚莉  姚星垣  
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和保障。金融支持共同富裕发展,既面临“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从金融支持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来看,需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定位、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强化要素资源配置功能。为此,需要明确“三步走”的目标,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创新推进共同富裕;与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和社会治理形成合力,协同推进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