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4)
2023(10861)
2022(8584)
2021(7676)
2020(5850)
2019(13150)
2018(13033)
2017(24145)
2016(13274)
2015(14671)
2014(14866)
2013(14731)
2012(13670)
2011(12515)
2010(12816)
2009(11733)
2008(11604)
2007(10533)
2006(9716)
2005(9151)
作者
(40432)
(33598)
(33552)
(31828)
(21601)
(16019)
(15132)
(13078)
(12856)
(12061)
(11509)
(11148)
(11035)
(10630)
(10567)
(10446)
(9974)
(9848)
(9649)
(9621)
(8465)
(8409)
(8226)
(7751)
(7612)
(7601)
(7550)
(7425)
(6901)
(6784)
学科
(63909)
经济(63840)
(32550)
管理(31221)
中国(25628)
地方(23987)
(21495)
(21117)
企业(21117)
业经(16153)
农业(15596)
方法(15591)
(13393)
数学(13005)
数学方法(12892)
地方经济(12651)
(12230)
(11279)
(11185)
金融(11182)
(11075)
银行(11049)
(10813)
(10627)
环境(10545)
发展(10086)
(10058)
(9735)
贸易(9723)
产业(9422)
机构
学院(192312)
大学(190556)
(79723)
经济(77836)
研究(76225)
管理(66190)
中国(56703)
理学(55209)
理学院(54315)
管理学(53354)
管理学院(52967)
科学(46885)
(43239)
(39393)
(36196)
(35638)
研究所(35515)
中心(33825)
(30972)
(29716)
师范(29406)
业大(28057)
农业(27975)
北京(27860)
(27559)
财经(27242)
(25547)
经济学(24978)
(24607)
(23963)
基金
项目(125203)
科学(99206)
研究(92506)
基金(89386)
(78737)
国家(78012)
科学基金(66006)
社会(59978)
社会科(56686)
社会科学(56675)
(49489)
基金项目(47159)
(42299)
教育(40930)
自然(40542)
自然科(39623)
自然科学(39616)
自然科学基金(38862)
编号(37144)
资助(34213)
(34164)
成果(31085)
重点(28924)
发展(27696)
课题(27450)
(27228)
(26292)
(25445)
国家社会(25291)
创新(23949)
期刊
(100508)
经济(100508)
研究(64257)
中国(47405)
(36386)
学报(31014)
科学(30172)
管理(26132)
(25057)
教育(24866)
农业(24522)
大学(23295)
学学(21749)
(21516)
金融(21516)
业经(17718)
技术(16283)
经济研究(15674)
问题(14847)
财经(13530)
(12876)
(11865)
(11018)
现代(9908)
资源(9815)
图书(9675)
世界(9609)
(9585)
(9395)
科技(9172)
共检索到312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洁   靳清扬   王玥然  
我国沿海发达都市圈已进入城镇化中后期,人口由城入乡流动展现出逆城市化迹象。现有研究仅考察影响人口流动的客观因素,却忽略主观价值观对人口流动动机的影响。基于南京都市圈旅游型乡村的调研,发现:青年人返乡动机从过去强调就业转向更加强调幸福感。经济收入虽然依旧是重要目标,但其优先地位低于其父辈。亲近自然、获得自由、重建家庭亲密关系、实现个人价值对青年人返乡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指出发达地区青年人口“城→乡”迁移逐渐呈现从生计导向往生活方式导向递进的新特征。乡村振兴政策在鼓励扶持青年人返乡创业就业的同时,更需重视以人为本和以美好生活为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顺莉   赵晓迪   朱俊峰   苗海民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家庭化迁移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1)举家迁移对农民工社会融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半家庭化迁移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合理的解释是,当前的半家庭化迁移以配偶随迁为代表,其目标是务工收入最大化,家庭重心仍然在农村老家;只有包括子女在内的核心家庭都举家迁移时,家庭重心才从农村转移到城市。(2)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农民工为第一代、流动距离越远,流入的城市区域为东部地区时,家庭化迁移对社会融合的促进作用越大;当流入城市区域为东北地区时,家庭化迁移对农民工社会融合无显著影响。(3)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住房状况是家庭化迁移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重要中间机制之一,即家庭化迁移使得农民工的住房状况产生分化,进而导致其社会融合产生差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欣欣  黄祖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爱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户口迁移政策和现实的人口迁移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已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20多年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小城镇的道路并非是适合于中国城市化的选择,中国国情决定了应该把体系化城市发展作为城市化战略。政府在推动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中,要从法律、政策、措施方面,保证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任媛  安树伟  
劳动力迁移从微观方面分析是一种个体决策过程,从宏观方面分析就是城市化渐进的过程,两者是同一现象在微观和宏观中的不同表现。本文利用局部调整——自适应期望综合模型分析城市化水平与非农化产值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非农化对城市化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效果却非常显著。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对非农化的响应较慢,存在滞后性。当前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城市化水平短期内不能适应非农产业发展时呈现出的一种短期、局部性现状,具有结构性失业的特点,并不会长久存在。其解决思路在于缩短农民迁移过程中的滞后性,同时促进农民工向合法性永久迁移者转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敏芳  
从解决人口迁移角度探讨城市化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新的边缘学科领域。本文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分析入手,探讨城市化发展与人口迁移的关系,分析不同类型城市吸纳人口能力,从经济效益与容纳人口能力两方面考虑问题,从人口迁移角度探讨应该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文章应用大量的人口普查与经济统计资料,将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卫龙宝  储德平  伍骏骞  
本文利用643份浙江省农村未迁移居民的入户调查数据,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建立计量模型并运用Multinomial Logic回归方法进行验证,分析在二元经济社会特征逐渐消失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未迁移居民的迁移意愿。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民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制度因素和社区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新的历史时期,计生政策、户籍政策等对迁移意愿的影响逐渐减弱,而教育政策、住房政策、工作政策、城乡社区环境因素作用更为凸显。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万青  付茜茜  
既有关于农民工迁移的“大城市偏好”研究主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回报,忽视了中心城市对迁移家庭的非经济福利影响。经济福利是家庭核心成员迁移阶段关注的基础目标,而最终目标是追求家庭“生活质量”。通过搭建城市化质量框架,分析中心城市迁移对已婚农民工城市化质量的影响,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自主迁移农民工以及随迁者收入等经济福利的影响,同时也关注中心城市迁移对农民工的团聚——夫妻共同迁移和子女随迁的家庭迁移等非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迁移优势不仅体现在经济福利上,同时还体现在家庭团聚与稳定性等非经济福利方面,在农民工不同阶段迁移决策过程中,中心城市的优势均得到了有力支持。因此,无论是从提升农民工收入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关注未成年子女教育与发展的角度,均应强调在中心城市优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促进农民工家庭迁移。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祝仲坤  陶建平  冷晨昕  
文章结合2012年度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迁移行为对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于省内迁移,跨省迁移对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同样,相比于家庭化迁移,孤身外出也会显著弱化农民工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控制地区效应,并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处理效应模型纠正选择性偏误后,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的分析表明,社会交往是迁移行为影响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渠道,之所以跨省迁移、孤身外出的农民工主观幸福感偏低,很可能是因为面临着社会交往的困境,社会网络局限、社区参与不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静  
文化的差异是影响学习者汉语认知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试图从跨文化交际中学习者汉语认知从迁移到平衡这一心理过程出发,研究其汉语认知心理的特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抄军  罗能生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中国2000年以来城市化及人口迁移的特征。从全国整体上看:200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增长速度较快,但有减缓的趋势;新增城镇人口和农村—城镇净迁入人口规模仍然较大,但都趋于递减,且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下降。从城市层面上看:城市规模越大,对迁移人口的吸引力、净迁移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就越大;东、西部城市的净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对城市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都大于中部城市。进一步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彭珮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