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7)
- 2023(4083)
- 2022(3377)
- 2021(3134)
- 2020(2458)
- 2019(5434)
- 2018(5242)
- 2017(9891)
- 2016(5129)
- 2015(5582)
- 2014(5476)
- 2013(5310)
- 2012(4784)
- 2011(4404)
- 2010(4474)
- 2009(4316)
- 2008(4110)
- 2007(3745)
- 2006(3352)
- 2005(2932)
- 学科
- 济(19176)
- 经济(19152)
- 管理(18836)
- 业(13974)
- 企(12052)
- 企业(12052)
- 环境(8812)
- 学(6982)
- 农(6305)
- 方法(6029)
- 业经(5788)
- 中国(5584)
- 生态(5562)
- 财(5398)
- 划(5081)
- 理论(5014)
- 和(5008)
- 资源(4672)
- 地方(4433)
- 农业(4272)
- 制(4004)
- 数学(3910)
- 数学方法(3857)
- 发(3718)
- 技术(3705)
- 融(3701)
- 金融(3700)
- 贸(3615)
- 贸易(3613)
- 易(3504)
- 机构
- 大学(79105)
- 学院(79003)
- 济(29953)
- 经济(29322)
- 管理(28370)
- 研究(25693)
- 理学(24102)
- 理学院(23798)
- 管理学(23481)
- 管理学院(23332)
- 中国(18979)
- 京(16284)
- 科学(16163)
- 财(15258)
- 范(12753)
- 师范(12702)
- 所(12429)
- 财经(12425)
- 江(11863)
- 中心(11636)
- 研究所(11295)
- 经(11195)
- 农(10447)
- 业大(10318)
- 师范大学(10263)
- 北京(10179)
- 州(9837)
- 经济学(9664)
- 院(9353)
- 财经大学(9174)
- 基金
- 项目(52509)
- 科学(42148)
- 研究(40870)
- 基金(38379)
- 家(33191)
- 国家(32884)
- 科学基金(28321)
- 社会(27170)
- 社会科(25739)
- 社会科学(25731)
- 基金项目(20511)
- 省(20296)
- 教育(17870)
- 划(17340)
- 自然(16901)
- 自然科(16322)
- 自然科学(16317)
- 编号(16161)
- 自然科学基金(16007)
- 资助(13850)
- 成果(13465)
- 重点(12270)
- 发(11846)
- 部(11606)
- 国家社会(11564)
- 课题(11237)
- 制(11061)
- 创(10997)
- 人文(10255)
- 创新(10173)
共检索到11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宝金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机体,有其生态价值,这是保护海岛的生态伦理前提;从人类与海岛的关系来讲,使海岛生态功能的演化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系统演化,这是海岛保护的生态伦理的核心;从人与人的关系来讲,保护海岛是单个人对整个人类应尽的生态义务,这是海岛保护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生态义务是单个人对人类整体的义务。
关键词:
生态义务 自然定位 生态系统演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新平
从生态伦理的视角看待循环经济,是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思维。这种思维会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正确地认识到循环经济不是单纯的经济循环,而是一个在“人类—社会—生态”这三维复合系统整体循环下的经济循环系统,为更好地践行于循环经济实践拓展了新的理论思考空间。
关键词: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公正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何谓生态公民?生态公民何以蕴含伦理精神、何种伦理精神以及如何培育这样的伦理精神?这些问题试图从深层回答生态公民如何从知到行、知行合一,以及如何实现知、情、意、行之贯通等现实难题。从伦理学视角观之,这种使生态公民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且知行合一的动力就是伦理精神。伦理学维度中的"精神"指向"良知","伦理精神"是指"具有普遍性的良知"。生态公民以生态共同体之和谐、稳定、美丽为出发点彰显了人类的"普遍性良知"与"共有之善",共善—幸福—和谐是其精神追求,集体记忆—主体觉醒—学会伦理地思考是培育生态公民精神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
生态公民 伦理精神 生态共同体 共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宝金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有机体,海岛应当是符合人类生态安全的海岛。海岛使用权人是海岛生态保护的直接责任人。只有对海岛实施利用行为的人才是海岛保护的法律主体,作为海岛保护监管的政府主管部门不是海岛保护的法律主体。"保护"的本质是付出,海岛生态保护是一种义务,这种义务既是对行为人本人的义务也是对行为人以外的其他人的义务。海岛生态利益是一种无需行使权利就可以享有的利益。
关键词:
海岛生态利益 保护 义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陆剑宝 梁琦 郑伟仪
本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出台和实施作为论述的出发点,对该法进行阐述和评价。在动态管理的角度下,侧重探讨海岛的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互动问题。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海岛资源开发与保护模式框架,并设计了一套海岛管理指标体系,包括管理制度体系,海岛投入体系,海岛资源开发潜力指标体系,海岛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后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动态管理 海岛经济 资源开发 生态保护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桂香
人类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由于受错误理念的指导,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生态悖论现象,迫使我们要彻底扬弃和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无限制发展、人类中心主义和物质消费主义的价值观,构建一种与人类未来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相符的消费价值观,即生态消费伦理。
关键词:
生态悖论 生态消费 生态消费伦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胡云江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源于 2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费所导致的恶化 ,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环境消费需求的提高。针对环境恶化和环境消费需求提高的尖锐矛盾 ,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 ,揭示环境伦理对第三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 )的规范、设计和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 ,得出了环境伦理可以有力支撑资源环境保护的结论。参 7
关键词:
环境伦理 环境保护 人与自然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满晖
生态伦理关怀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这一内容主要包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理念,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及与生态伦理趋同的永续发展追求。当今时代,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批判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加强制度设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大力发展生产才能有效推动"中国梦"视阈中生态伦理关怀的践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窦立春
生态公民身份的伦理认同本质上是公民如何意识到与自然的共生性,由此形成对生态共同体的理解、坚守、认同和回归,进而将其内化为个体观念和行为依据,养成一种内生型德性品质和生态自觉精神。生态公民的德性实现过程就是公民对生态共同体及其理念的内化和分享过程,其首要德性是关爱,关爱不仅可以实现全球伦理的生态共享,还能唤醒主体的道德良知,表现为自觉的伦理行动。
关键词:
生态公民 伦理认同 生态德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丹
梭罗的《瓦尔登湖》被人们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散文,它是根据作者在瓦尔登湖畔的亲身经历写成。梭罗本人主张简单自足的生活方式,反对恣意向自然索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其思想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文章对环境美德伦理学进行阐述,然后对《瓦尔登湖》中所体现的环境美德伦理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该作品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永尧
一、财政伦理是公共伦理 财政伦理根源于社会经济环境的财政关系之中,以其作为母体,滋生出“我”这一的主体与“他人”主体的关系,并主宰着财政活动。财政伦理主体与一般伦理学意义的主体相比,具有模糊性的特征。财政伦理通过财政经济活动,体现国家伦理和公民伦理之间的关系。在这种伦理关系中,财政伦理的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永尧
最适税收理论运用了福利经济学的工具,在传统的税制设计目标的论述中增加了分析的力度。但是,它拘泥于经济学上的功利主义福利分析方法,仅仅涉及一个人怎样在不同的时间里分配他的满足,而不关心满足的总量怎样在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仅仅考虑人的需求,而不考虑环境的需要,助长了税收经济主义的倾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蓄意破坏,税收公平性的失调。税收效率固然重要,但正义和可持续性也必不可少。必须在生态哲学观基础上研究我国的税收制度,才能促使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我们的税收命题不仅仅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应该是"取之于民和自然,用之于民和自然"。
关键词:
税收伦理 环境伦理 最适税收原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孙永尧
会计伦理人和经济人的内在统一构成了会计伦理人假设的伦理基础。会计伦理人是会计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建立会计科学体系的基础。会计的其他假设、原则和方法都是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会计学就是一部会计伦理学。会计人是伦理人,每个人要成为会计之前必须接受伦理学教育。诚信危机是社会现象,决不是单单会计人员问题。大规模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也许会有些意义,但这决不是问题所在,一个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维国 李伟 姚大伟
当前企业界普遍存在着商业伦理迷失的问题,传统儒家德性主义商业伦理、西方利己主义商业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由于都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利益相分离,无法给出正确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只有对现代商业伦理进行重塑,才能为两者找到共赢的通道。
关键词:
现代商业伦理 迷失 重塑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