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4)
2023(8676)
2022(7186)
2021(6310)
2020(5092)
2019(11828)
2018(11131)
2017(21645)
2016(10812)
2015(11939)
2014(11605)
2013(11786)
2012(11013)
2011(10001)
2010(10165)
2009(9598)
2008(8971)
2007(7868)
2006(7441)
2005(6883)
作者
(30960)
(26310)
(26051)
(25007)
(16788)
(12308)
(11690)
(10007)
(9987)
(9227)
(9198)
(8564)
(8429)
(8397)
(8220)
(8097)
(7653)
(7561)
(7384)
(6979)
(6678)
(6298)
(6182)
(6110)
(6003)
(5904)
(5575)
(5427)
(5374)
(5070)
学科
(72873)
经济(72825)
管理(30271)
(27768)
方法(22301)
(20963)
企业(20963)
数学(19292)
数学方法(19137)
地方(18899)
中国(15830)
(14606)
业经(13623)
地方经济(13182)
(12087)
(11376)
农业(10486)
(9579)
贸易(9568)
(9234)
(9195)
环境(8812)
(8251)
金融(8250)
(7887)
(7866)
经济学(7824)
(7814)
产业(7562)
理论(7514)
机构
大学(162307)
学院(161827)
(84315)
经济(83041)
研究(61440)
管理(60350)
理学(51661)
理学院(51094)
管理学(50376)
管理学院(50053)
中国(46047)
(36172)
(33371)
科学(32877)
(30231)
财经(28516)
经济学(28181)
研究所(27086)
中心(26559)
(25934)
经济学院(25105)
(24546)
(24536)
(21876)
财经大学(21088)
北京(20990)
(20682)
业大(20653)
师范(20548)
(18781)
基金
项目(104832)
科学(84182)
研究(78432)
基金(78350)
(68100)
国家(67572)
科学基金(58129)
社会(54942)
社会科(52317)
社会科学(52307)
基金项目(40167)
(39362)
教育(34467)
自然(33997)
自然科(33272)
自然科学(33266)
(32692)
自然科学基金(32679)
资助(31320)
编号(29360)
(24831)
国家社会(24499)
重点(23950)
成果(23779)
(23777)
(21735)
教育部(21080)
发展(20989)
人文(20850)
课题(20741)
期刊
(99648)
经济(99648)
研究(56318)
中国(33002)
(27646)
管理(25170)
(22488)
学报(22196)
科学(21605)
经济研究(18134)
大学(17794)
学学(16792)
财经(15306)
农业(15128)
(14824)
金融(14824)
技术(14577)
教育(13878)
业经(13709)
(13608)
问题(12960)
(10626)
技术经济(10563)
世界(9642)
统计(9319)
国际(9025)
(8613)
(8238)
经济问题(8189)
商业(7855)
共检索到25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如何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自古典经济学创立以来,这一研究经历了从生产要素投入的供给分析,到扩大有效需求的需求分析的演进过程。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生产力在世界范围内的便捷转移,特别是一些新兴大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原有理论已无法给出科学合理的解释,经济增长理论面临新的时代和新的实践提出的新挑战。从当下一些大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现实来看,其增长更主要地源于生产力容量的规模。生产力容量是一个包含了有效需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和谐程度的系统性概念,它是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现代表现形式。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能够在改革开放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用生产力容量来解释可能更有说服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文龙   张瑞生   赵峰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利用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来看,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正保持快速增长,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等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发展水平也呈稳步增长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由于经济基础、产业基础、要素基础等禀赋不同,不同地区之间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新质生产力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等作用机制可以促进经济的显著增长。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差距。进一步分析中,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效应进行了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政策支持来看,需要不断提高创新要素的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加快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区域增长极,发挥新质生产力的溢出效应;锻长板、补短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崇正  
文章认为,生产力是一个涵盖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及交通、能源、管理、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种因素在内的而且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和智慧生产力在其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的庞大的集合体和有机的超大的系统。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的条件。科技进步为人的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了条件,人必须充分发展以适应新科技革命。文章指出,就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言,全面充分发展个人生产力即智慧生产力才是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量的增长中质的变化“跃升”的要求;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质生产力中“绿色发展”的根本规定性;三个“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整体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工程科技中“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概括,对劳动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特征作出创新性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集成的精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季  张金成  
从一般生产力到服务生产力概念的演进是适应现实需要的产物,有其客观必然性;对生产力及服务生产力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是服务生产力研究的前提;服务生产力的概念及其测量应综合考虑效率、效益、企业投入的资源以及顾客投入的资源等要素,其虽然从内涵等方面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概念,但也并未脱离基本的投入产出模式。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范畴以来,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最基础的范畴。生产力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生产力的内涵始终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在实践上也必然获得不同的表达式并呈现出新的形态,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进程中历史地、逻辑地获得的一种新形态。因此,只有在历史的长过程中才能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生产力也是一个蕴含系统思想和方法论的范畴,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演进的结果,只有从系统结构、系统演化逻辑和演化的动力机制中,发现生产力演化的决定力量,才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和难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顾乃华  朱卫平  
本文引入关系产权中介变量,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府际关系演变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并利用1978—2008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对理论推演的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主要结论: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府际关系不断演进和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企业关系产权的广度在缩小,宏观经济效率在提高。②随着纵向府际关系从"分灶吃饭"过渡到分税制、区域统筹,横向府际关系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走向招商引资竞争、产业协作,因企业关系产权随之一同演变,在剔除产业结构、投入因素的影响之后,GDP分别提高了9.7%和12.7%。实施分税制改革和统筹区域发展政策,确实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效率。③我国地区之间的TFP差距在时序上并非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肖磊  
社会存在的基本要素包括人(主体)、关系(客体)和实践(中介)。"关系"是社会存在的"本体",但"实践"居于本体论上的优先地位。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是辩证决定、区间决定、"半决定"的"弱决定"关系,二者之间的运动具有相对自主性;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包括归根结底地决定、直接决定和有中介地决定等多种路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决定性的反作用"是以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为前提的,在旧的生产关系解体和新的生产关系形成之间存在"生产力的临界点"。正确认识生产力一元决定论必须自觉地批判机械决定论、因素论、多元决定论和非决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殷克东  安丰东  Zhan De-kun  
本文在生产力增长的福利理论基础上,详细分析了William D.Nordhaus的基于福利经济学的生产力水平测量模型和多部门总生产力增长的分解模型,并通过模型在美国的实际应用和比较,讨论了实践中应用理想的福利理论性测量指标的合适途径。同时,文章通过该模型对中国多部门生产力水平的测算,证明了测量生产力增长的方法所使用的连锁加权指标是一种较理想的指标,而基于连锁加权指标的生产力增长的分解模型及其测算方法也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英隆  
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看企业生产力的内涵发展郑英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是企业经济的内涵发展。企业经济的内涵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内涵发展与企业生产关系的质的提高。本文着重讨论了企业生产力内涵发展问题,认为生产力实际上是各生产要素的能力的综合,生产力内涵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于革非  
技术、生产与生产力于革非技术的实体是什么?是物、或包括着物、抑或根本就不包括物?技术与生产的关系如何以及技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样?这些不仅是技术市场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所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正确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诊断的前提,而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殷醒民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工业生产力革命,工业产品的数量增加超过了任何国家。制造业的市场规模每隔7年翻一番,其中劳动生产率的成倍增长是制造业产出成倍增长的最根本原因。对工业制成品的实际需求是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长的,那么以人均产出数和消费数来衡量工业产品增长的前景时,工业生产力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化国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晓亮  
知识经济是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看的社会形态或时代,而不是从生产关系角度来看的形态或时代。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有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等。从生产力角度看,则有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时代,等等。农业社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薛薇  
我国当前农业资本形成严重不足,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下形成恶性循环。根本原因在于,其一,支农资金运用范围的宽泛,过于分散化,没能有效集中到农业产业中,导致支农资金使用配置效率不高,没有实现"造血型"的支农功能;其二,农业部门的比较利益低,缺乏足够的盈利吸引力,资本天然的趋利性使得农业内部资本向城市、非农部门流失,农业外部资本不愿进入,没能实现农业资本的积累。因此,本文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依托农业产业链条进行资金注入,催动农业资本形成,实现农业资本在农业产业链条中的有效循环,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