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3)
2023(7151)
2022(5972)
2021(5375)
2020(4560)
2019(10479)
2018(10600)
2017(21538)
2016(11373)
2015(12927)
2014(12879)
2013(13290)
2012(13036)
2011(12141)
2010(12553)
2009(12193)
2008(11835)
2007(10773)
2006(10202)
2005(9666)
作者
(34659)
(28926)
(28879)
(27892)
(18445)
(13590)
(13086)
(11116)
(11001)
(10337)
(10148)
(9463)
(9397)
(9347)
(9081)
(9060)
(8542)
(8343)
(8340)
(7918)
(7626)
(7078)
(6962)
(6775)
(6663)
(6493)
(6273)
(6044)
(5814)
(5663)
学科
(78324)
经济(78279)
管理(30782)
(28317)
方法(27651)
数学(25102)
数学方法(25002)
(20882)
企业(20882)
中国(19576)
地方(18000)
(14975)
(13201)
地方经济(13115)
业经(12989)
(12699)
(12590)
(11534)
贸易(11524)
(11175)
(10941)
银行(10925)
(10643)
(10544)
金融(10544)
(9929)
农业(9571)
产业(9353)
环境(9311)
(8402)
机构
大学(185092)
学院(184056)
(96304)
经济(94729)
研究(67199)
管理(67019)
理学(56930)
理学院(56304)
管理学(55576)
管理学院(55236)
中国(52602)
(43094)
(38734)
科学(36120)
财经(34284)
(34015)
经济学(32855)
(31047)
研究所(30364)
经济学院(29474)
中心(28418)
(27227)
(25475)
财经大学(25378)
北京(25223)
(23498)
(22608)
师范(22429)
业大(22420)
(21023)
基金
项目(108445)
科学(86045)
基金(80530)
研究(80478)
(69088)
国家(68566)
科学基金(58104)
社会(55373)
社会科(52684)
社会科学(52673)
基金项目(41400)
(40178)
教育(35934)
资助(34560)
自然(34145)
(33520)
自然科(33290)
自然科学(33281)
自然科学基金(32715)
编号(31093)
成果(25731)
(25382)
(25330)
重点(24455)
国家社会(23885)
教育部(22235)
课题(21858)
人文(21706)
发展(21417)
(21243)
期刊
(114077)
经济(114077)
研究(64644)
中国(33421)
(30524)
管理(27206)
学报(23733)
科学(23342)
(22657)
(20948)
金融(20948)
经济研究(20752)
大学(18855)
财经(18843)
学学(18097)
(16506)
问题(15883)
业经(15873)
技术(15867)
农业(15280)
(12814)
教育(12578)
技术经济(12126)
统计(11126)
国际(10933)
商业(10123)
世界(9861)
经济问题(9859)
理论(9565)
(9258)
共检索到290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宁柱  
从投资角度看,高端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比低端部门要高很多,在一定的投资下,高端部门会有更大的产出或利润。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自然会向高端部门倾斜和集中,其结果将形成产品或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增长,从而引起人们收入结构的不平衡增长。从消费角度看,人们在收入增长以后,会努力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果存在不同收入结构,这种倾斜最先出现在高收入阶层,这一现象又会渐次对其他各收入阶层产生“示范效应”。简言之,不同收入阶层人口的消费结构会先后出现对高端部门产品的倾斜,当然,消费的这种倾斜将受到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人口规模的影响,最终将影响高端部门的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璋  李学林  
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力发展结构的不平衡,不平衡的生产力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内在的联系。这一理论猜想在对我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数量关系的变化与GDP波动之间的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证实,即从生产力的角度出发,可以较准确地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一般特征,较客观地揭示经济波动的基本数量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军  温娇秀  吴静茹  
采用结构变动值K和Moore指数作为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测量指标,并以总产出增长率和HP滤波后的波动成分作为衡量经济波动的指标,文章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波动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动不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冲击来源,而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动却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璋  
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理论研究告诉我们,任何历史时期,任何经济制度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波动。我们认为,从长期历史发展过程看,任何经济波动都是生产力客观演变规律在一定时期内的现实表现形式;波动是绝对的,而波动的形成和内容都是相对的;不同类型经济波动的特征是由于其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客观经济条件、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宗明  
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不仅在微观层面上对企业成长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宏观层面上也具有特殊的理论意义,中国政府正在提倡的"转方式"以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便与此密切相关。本文将要素使用效率以内生的方式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利用贝叶斯极大似然方法估计了模型的结构参数,基于贝叶斯估计的后验让步比率显示,实际经济更倾向于选择具有要素使用效率动态的模型,说明它更好地解释了中国数据。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也表明要素使用效率机制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宏观经济动态是不可或缺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宁  
文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1995Q1至2011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中央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国外需求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并不大,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3)消费需求对产出的影响最大,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将近70%,扩大内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金山  谭忠富  
本文利用电力产业链20种产品增长率数据进行二项分布检验,建立与GDP增长率序列的差分VAR模型,实施协整检验。结果证实20种产品的波动具有一定系统性,产业链与宏观经济波动存在逆向长期均衡,它们分别对均衡偏离进行同进同退的短期调整。这反映了中国经济的传统增长方式面临现实约束——增长方式低效率本身,产业链大起大落源于均衡关系的波动和调整方式。目前,产业链高速增长趋势的转折在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袁钢明  
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袁钢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地区经济差异扩大,是中国经济改革以来出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问题。进入90年代,地区经济差异扩大速度加快,对宏观经济波动及宏观政策效应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改革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青  谢静  
本文根据Granger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利用我国1985-2003年的年度统计数据,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要高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影响的显著性水平,影响我国经济波动的关键政策并不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是消费政策、投资政策和外贸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黎  张红伟  
文章通过建立VAR与VEC模型,对信贷周期、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波动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误差修正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与经济波动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则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产业结构、信贷周期在长短期内对宏观经济波动均存在正面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连友  胡海鸥  
信用风险与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之间的关系大致上可归纳为两种典型情况。但实践中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监管者都没有走向这两种极端情形。通过将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考虑到模型中去 ,可以对结构模型计量影响信用风险的这种周期性因素做出评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成思  
本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30年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季度时序波动性特征。笔者将时变参数随机波动模型应用于离散型时序分析,并运用存在干扰系数情况下的内生断点检验方法来正确识别不同经济指标波动性特征发生结构性变化的准确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以及有效汇率等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均发生显著结构性转变,宏观政策的系统性改进是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薪燕  
企业资本结构是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企业资本结构可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但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势必会对企业资本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文章在国外宏观经济和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选取通货膨胀率、贷款利率、国内生产总值、货币供应增长率、股市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银行贷款增长率等变量作为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自变量,企业资产负债率为因变量,结合我国企业特有的资本结构特征,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法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多个宏观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因素确实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程度因企业自身或宏观经济变动存在滞后性差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方远平  杨伟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宏观经济变化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为深入揭示宏观经济波动指标与服务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宏观统计数据,运用Moore结构变化值、HP滤波方法、格兰杰因果检验等定量方法,系统分析宏观经济波动与服务业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服务业结构变动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并且其影响是中期的,并不具有短期和长期影响。服务业结构变动主要来源于服务业内部增长率的波动。运用VAR模型分析表明,服务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新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平衡性和结构脆弱性风险须引起高度关注,宏观政策必须"做强实体经济,做实虚拟经济",守住"五条底线",创新性打造地方政府综合金融平台和长效投融资机制,推动"中国基建"走出去,带动"中国装备"和"中国制造"同步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