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58)
2023(22537)
2022(19018)
2021(17790)
2020(14727)
2019(33601)
2018(33145)
2017(62762)
2016(34091)
2015(38425)
2014(38405)
2013(37783)
2012(35361)
2011(32202)
2010(32787)
2009(30822)
2008(29982)
2007(27158)
2006(24465)
2005(22515)
作者
(98445)
(81681)
(81085)
(77276)
(52385)
(39080)
(36848)
(31637)
(31175)
(29446)
(28021)
(27662)
(26348)
(26188)
(25556)
(25285)
(24159)
(23659)
(23605)
(23498)
(20797)
(19988)
(19697)
(18778)
(18378)
(18251)
(18250)
(18074)
(16609)
(16258)
学科
(148665)
经济(148446)
管理(101854)
(96282)
(81279)
企业(81279)
方法(56883)
数学(47126)
中国(46957)
数学方法(46642)
(38290)
(37680)
业经(34890)
地方(34113)
(33153)
(31999)
金融(31991)
(31708)
银行(31654)
(31204)
(30530)
(26532)
贸易(26503)
理论(26088)
(25679)
农业(25267)
技术(24437)
(23143)
(22713)
(22669)
机构
大学(490955)
学院(486924)
(205804)
经济(201365)
管理(185256)
研究(173888)
理学(157265)
理学院(155440)
管理学(152988)
管理学院(152085)
中国(137231)
(106913)
科学(101487)
(98875)
(87901)
研究所(78890)
中心(78598)
财经(76802)
(76118)
(74760)
(69678)
北京(68896)
业大(66686)
(65967)
师范(65355)
经济学(63509)
(62434)
(60037)
农业(58941)
财经大学(56891)
基金
项目(313994)
科学(247766)
研究(234967)
基金(227277)
(196747)
国家(195037)
科学基金(167194)
社会(150684)
社会科(142410)
社会科学(142371)
(121341)
基金项目(118731)
教育(108477)
自然(104548)
自然科(102096)
自然科学(102072)
(101931)
自然科学基金(100293)
编号(95343)
资助(93543)
成果(80344)
重点(70737)
(70397)
(69327)
课题(67631)
(66943)
国家社会(62275)
创新(62096)
教育部(61093)
(59303)
期刊
(240856)
经济(240856)
研究(157924)
中国(110302)
(76685)
管理(73697)
学报(73668)
(70667)
科学(69177)
教育(62300)
(58358)
金融(58358)
大学(56939)
学学(53024)
农业(47663)
技术(43174)
财经(39670)
经济研究(38629)
业经(36780)
(34253)
问题(30460)
(25694)
(25267)
图书(24780)
技术经济(24507)
世界(23568)
理论(23386)
国际(23204)
科技(22531)
现代(21980)
共检索到771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文玮  杨仁忠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和体系建设,是伴随相关实践不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围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融合发展、怎样融合发展的问题,有两次重要的理论突破:一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市场经济手段论",分别从实践层面和市场经济二重属性的辩证关系方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认识,从根本上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融合发展做出了肯定回答;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突出强调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两方面优势的结合,在根本立场、发展理念、目标途径、外部条件以及新型政府和市场关系等方面,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创新性发展,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怎样融合发展的问题,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和体系完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明  纪虹宇  刘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在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指导下建立并完善了一套具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在回顾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所有制经济体制以及多元化分配机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些新的理论指引着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霖  陈旭东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与之相应的是中国经济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大量创新成果。其中,一个具有统摄性的经济理论重大突破,就是在改革开放前期孕育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且也对社会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世界性难题,尤其是围绕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建设、政府作用发挥、收入分配制度等做出了有益探索,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前,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得到进一步确认的前提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需要继续推动在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的发展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下一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包炜杰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需要从理论上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市场经济论""国家资本主义论""国进民退论"(私企退出论)等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揭示和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即发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两个方面优势以及坚持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针对美国在贸易战中对我国的污名化指称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现实需求,我们认为,应当摆脱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是市场经济"的语词之争,从现代化经济体制层面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避免西方话语陷阱,积极构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程言君  段学慧  程昊  
人本产权论是贯彻"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对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理论由哲学抽象向现代制度转化的创新研究。这一研究对人力产权范畴内涵及其异化复归规律理论的创新,尤其对微观和宏观人力产权自主实现制度体系有机构成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的探讨,包括对物本产权论及其"人力资本"范畴等西方经济理论的解剖,为建立中国特色"更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新的更为深层到位的理论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薛小溪  
中国发展问题的核心已经从如何实现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下一阶段,即如何建立中国的发展话语权。破旧立新是话语权更迭的必然选择,建立中国话语权首先需要对目前已有的西方现代发展话语体系进行合理批判。西方发展话语体系具有鲜明的后殖民特点,通过话语权取代暴力殖民,将第三世界国家纳入发展体系,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操控政治和经济秩序。然而,中国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此种符号暴力。中国发展话语权建立的核心是多方位的独立自主,包括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和意识形态层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召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研究,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2015年1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琳  冯璐  李皎  
文章对2012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化探索阶段的理论创新、政策践行及绩效分析进行了系统研究。在理论层面,对经济"新常态"的基本认识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思想前提,"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其全局引领,而"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想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则是在这一全局引领下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向的理论拓展。在践行层面,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思为指导的"六个体系、一个体制"的建设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是这一时期深化改革的关键性政策践行。这些政策践行是理论创新的现实体现,同时又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践源泉,两者之间动态互动,共同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发展。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艳  刘泽黎  宋欣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以计划经济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建设,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制度僵化、计划无法与实际需求匹配等问题。针对经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围绕如何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若干次尝试性的探索,并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和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不仅帮助我国从实践的挫折中快速恢复,而且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沁悦  丁林峰  
文章将1978年至1992年界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自觉探索阶段"。通过综合分析该阶段体制改革思想的变化路径和理论逻辑、各项具体政策的推进过程以及经济绩效,阐明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在思想轨迹方面,改革目标的市场化取向不断增强,经历了从"完善计划经济体制"到"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包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等在内的成体系的指导理论。在政策实践方面,经历了农村经济、国有企业、非公有经济和价格机制改革等具体改革过程,摸索和总结了正确有效处理"计划"与"市场"关系的经验和教训。在经济绩效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效及其与市场化改革推进的内在关联性,从而阐明了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晓莺  杨柔  徐文斌  
文章将1992年至201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为全面探索阶段,并对这个时期从理论思想、政策践行和经济绩效三个维度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在理论思想方面,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宏观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六大方面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发展历程。其次,在政策践行方面,从宏观、微观、市场体系和国际四个层面对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基本理论内容进行了考察。最后,在经济绩效方面,从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经济发展四方面对我国在全面探索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绩效进行了检验。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跟市场经济相结合,其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公有制跟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破除来自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左右两方面的同一把思想枷锁——市场经济跟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相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作出的战略决策。同时,改革开放把中国推进了有中国特色的"三种转轨交织在一起"的转轨时期,其间的复杂性、艰巨性,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所未曾遇到和研究过的。这里,既有制度创新,也须理论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使命,便历史地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范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其核心内容即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这是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破除来自传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左右两方面的同一把思想枷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不相容,于20世纪90年代初作出的战略决策。同时,改革开放把中国推进到有中国特色的"三种转轨交织在一起"的转轨时期,其间的复杂性、艰巨性,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所未曾遇到和研究过的。这里,既有制度创新,也须理论创新。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使命,便历史地落在中国人民的肩上。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强  
国内学术界有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或产权)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生动鲜活的所有制(或产权)实践,突出表现为实践中始终坚持并积极推动"公私结合"(两个"毫不动摇"和混合所有制),而理论探讨上却总是强调"公私对立"。文章认为,只有运用"对立统一"、"不同而和"的辩证思维,坚持"公效合一"的新型公平观,才能彻底打破公私对立的传统所有制(及产权)理论思维,反"资本至上"而不反"资本",剥夺"资本特权"而非剥夺"资本",坚持资本类型的多样性,坚持公有经济存在的结构性而非唯一性,坚持公有经济功能的主导性而非从属性,构建起"公私合一"的新所有制分析框架和新产权话语体系,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其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相匹配的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