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71)
- 2023(3172)
- 2022(2482)
- 2021(2195)
- 2020(1942)
- 2019(4336)
- 2018(4254)
- 2017(7772)
- 2016(4231)
- 2015(4601)
- 2014(4423)
- 2013(4205)
- 2012(4028)
- 2011(3227)
- 2010(3403)
- 2009(3162)
- 2008(3160)
- 2007(2888)
- 2006(2581)
- 2005(2511)
- 学科
- 济(14625)
- 经济(14603)
- 管理(13576)
- 业(12241)
- 企(10943)
- 企业(10943)
- 方法(6156)
- 银(6113)
- 银行(6110)
- 制(6057)
- 行(5917)
- 财(5451)
- 融(5405)
- 金融(5404)
- 数学(5278)
- 数学方法(5231)
- 中国(4669)
- 体(4146)
- 学(3967)
- 体制(3779)
- 业经(3649)
- 务(3442)
- 财务(3438)
- 财务管理(3421)
- 企业财务(3306)
- 农(2858)
- 贸(2741)
- 贸易(2738)
- 易(2686)
- 人事(2665)
- 机构
- 大学(54509)
- 学院(53342)
- 济(21629)
- 经济(21102)
- 管理(19150)
- 研究(18574)
- 中国(17041)
- 理学(15820)
- 理学院(15625)
- 管理学(15319)
- 管理学院(15207)
- 财(12519)
- 京(11793)
- 科学(10942)
- 中心(9656)
- 财经(9584)
- 所(9320)
- 江(9041)
- 经(8860)
- 农(8651)
- 研究所(8258)
- 北京(7436)
- 业大(7429)
- 财经大学(7386)
- 经济学(7359)
- 院(7188)
- 州(6862)
- 农业(6814)
- 范(6675)
- 经济学院(6666)
- 基金
- 项目(35674)
- 科学(28193)
- 基金(26553)
- 研究(25421)
- 家(23673)
- 国家(23466)
- 科学基金(20176)
- 社会(16934)
- 社会科(16104)
- 社会科学(16103)
- 基金项目(13619)
- 省(13394)
- 自然(12916)
- 自然科(12683)
- 自然科学(12678)
- 自然科学基金(12473)
- 教育(11784)
- 划(11449)
- 资助(10998)
- 编号(9659)
- 重点(8141)
- 成果(8092)
- 部(8044)
- 国家社会(7555)
- 创(7405)
- 发(7101)
- 课题(7035)
- 教育部(6931)
- 大学(6927)
- 创新(6919)
共检索到88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润华
银监会成立以来,坚持"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度"的监管理念,逐渐形成覆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监管框架,监管手段和方式方法不断取得新突破,监管整体效能持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各方对基层微观审慎监管特别是现场检查的效能问题一直是观点不一。本文结合国内一些研究成果,立足基层实践,针对微观审慎监管有效性不足的表象,分析了监管有效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微观审慎监管 现场检查 监管有效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曹鸣风 郑建良
现场检查是金融监督的重要手段 ,现场检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金融监督的效果。本文在简要论述现场检查工作重要性的同时 ,着重分析了当前现场检查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原则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现场检查 原则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党莹莹 武竞伟
金融高水平开放时代下,中国金融业开放是未来一个时期的重点,金融安全愈加成为重要的难题,建立更加稳健、协调的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框架体系刻不容缓。《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表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因此,两者协同的关键在于解决政策工具的高度重叠以及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中法律供给不足、法律不适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两者协同机理的基础上,选取2010—2019年36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估计,探究引入经济周期性后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配合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架构起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协同体系的同时,为金融监管提供立法依据,为优化金融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桂浪 潘文富
文章从微观审慎向宏观审慎视角,研究政务数据资产化的监管框架。结果发现,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微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权属不明确、政务数据评估难度大、政务数据缺乏质量衡量标准,微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一维度微观审慎监管建议是明确政务数据权属、开发评估政务数据价值方法、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标准等。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宏观问题包括政务数据的安全隐患较大、政务数据缺乏法律体系规范、政务数据缺乏系统的监管,宏观问题相对应的第二维度宏观审慎监管建议是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建立政务数据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务数据的系统监管体系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彭意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配合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同时引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工具变量,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不完全协调。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在两个维度上的监管制度与工具,建立起二者的协调监管机制,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永胜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作为兼具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功能的工具之一,贷款成数限制的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根据对13个经济体的实证分析,实施LTV限制政策能降低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价格变动和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度,缓解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防范系统性风险和单体银行的信用风险。尽管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不明显,但贷款成数限制政策仍应坚持,并不断完善,和其他监管工具配合使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佳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者应将表外业务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者,而宏观审慎监管者通过对表外业务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来进行风险预警,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者。对此,要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佳
从金融危机的教训得知,资产证券化创新严重影响到金融稳定,并且微观审慎监管的偏差及宏观审慎监管的缺位是当前资产证券化监管存在的缺陷。为此,关于资产证券化监管框架的构建必须考虑金融稳定的维护,并从宏观审慎监管的强化来改进资产证券化的监管。同时,为了提高信息的共享及协调程度,必须有机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微观审慎 宏观审慎 监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杜婧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二十国集团金融伦敦峰会后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其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的4条建议,可见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宏观审慎监管的分析维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一是跨行业维度,二是跨时间维度。相应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方面,学者们从金融系统的相关性和亲周期性两方面提出建议。在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提出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中国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之路。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沈谦
本文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在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认识不足和新资本协议对系统性风险的放大作用。因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金融稳定部门和监管部门应着重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引导和教育,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的认知能力,化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莉 周冬华
证券监管是维护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证监机构预防性监管的视角出发,检验了证监机构随机现场检查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随机现场检查能够通过提高内部控制质量与公司治理水平,抑制关联交易。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利益流出型、涉及担保抵押、股权交易和提供或接受劳务的关联交易事项中。当企业面临的外部治理更强,也即由十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面临更多媒体报道时,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论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深入创新监管方式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随机现场检查 关联交易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兆星
本专栏上一篇文章讨论了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对审慎监管的概念也有了进一步阐释。所谓审慎监管就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所实施的必要监管。而且,针对防范单体金融机构风险的微观审慎监管和针对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只不过在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前,宏观审慎监管长期被忽略或忽视,使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最后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胡真 彭建刚 黎灵芝
本文借鉴"公地悲剧模型"论证了银行业实施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协调监管的必要性,并运用面板VAR模型对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宏观审慎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对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给定宏观审慎监管工具"银行业集中度"和"广义信贷/GDP偏离度"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从负向反应逐步转为正向反应;给定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流动性比率"、"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一定冲击后,商业银行稳健性水平呈现正向反应。这表明单一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的效应并不完全协调,因此,应当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种类和操作方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奥古斯托·德拉·托尔 阿兰·伊兹 宋晶 宋莹
2013年8月,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奥古斯托·德拉·托尔(Augusto de la Torre)和阿兰·伊兹(Alain Ize)共同发表《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文章从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把政府干预与市场失灵系统性联系起来的金融摩擦,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金融摩擦 市场失灵 外部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丁德圣
本文从发展金融学角度出发,以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视角,提出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对待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研究,同时要抓住契机构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审慎监管模式。
关键词:
发展金融 宏观审慎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