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38)
- 2023(4798)
- 2022(3723)
- 2021(3572)
- 2020(2776)
- 2019(6277)
- 2018(6094)
- 2017(11166)
- 2016(5904)
- 2015(6728)
- 2014(6609)
- 2013(6075)
- 2012(5745)
- 2011(5171)
- 2010(5477)
- 2009(5060)
- 2008(5264)
- 2007(4934)
- 2006(4508)
- 2005(4045)
- 学科
- 济(25692)
- 经济(25541)
- 业(16284)
- 企(14877)
- 企业(14877)
- 管理(14254)
- 方法(10055)
- 中国(8880)
- 理论(8763)
- 农(8696)
- 业经(8497)
- 学(7507)
- 和(7066)
- 教育(5761)
- 财(5591)
- 农业(5576)
- 数学(5512)
- 数学方法(5433)
- 制(5065)
- 经济理论(4633)
- 社会(4362)
- 企业经济(4361)
- 融(4083)
- 金融(4079)
- 策(4061)
- 体(3770)
- 发(3728)
- 贸(3702)
- 贸易(3701)
- 银(3629)
- 机构
- 大学(90171)
- 学院(87225)
- 济(36277)
- 经济(35547)
- 研究(32145)
- 管理(31077)
- 理学(26609)
- 理学院(26261)
- 管理学(25843)
- 管理学院(25667)
- 中国(22722)
- 京(19286)
- 科学(18538)
- 财(17924)
- 所(15847)
- 研究所(14362)
- 财经(14135)
- 范(13860)
- 师范(13764)
- 中心(13583)
- 农(13204)
- 江(13056)
- 经(12833)
- 北京(12282)
- 经济学(11872)
- 师范大学(11398)
- 院(11086)
- 业大(10803)
- 财经大学(10581)
- 经济学院(10403)
- 基金
- 项目(55477)
- 科学(44496)
- 研究(43354)
- 基金(40971)
- 家(36054)
- 国家(35244)
- 社会(30268)
- 科学基金(29646)
- 社会科(27248)
- 社会科学(27236)
- 基金项目(20787)
- 教育(20674)
- 省(20496)
- 编号(17676)
- 划(17674)
- 自然(17059)
- 自然科(16656)
- 自然科学(16651)
- 自然科学基金(16393)
- 成果(15895)
- 资助(15652)
- 部(13076)
- 重点(12719)
- 课题(12451)
- 国家社会(12265)
- 教育部(11711)
- 性(11568)
- 创(11517)
- 发(11514)
- 大学(11056)
共检索到1385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汪仕凯
实现人的自由和劳动解放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主线索,同时也是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命题,而国家则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劳动解放的历史进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国家理论构成了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国家最多只能完成人的政治解放,并且现代国家进一步构成了人的自由和劳动解放的政治障碍,因此必须打碎现代国家以社会共和国取代之。社会共和国是社会重新把国家政权收回,使其成为社会自身的生命力的政治统治形式,它必须建立在社会解放的基础之上。虽然社会共和国并没有实现人的自由和劳动解放,但是它以此为目标和使命。
关键词:
现代国家 社会共和国 马克思 解放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亓光
理解马克思国家学说离不开其对古典国家理论的全面理解。启蒙运动后,西方国家理论经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和形而上学国家论的演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国家的诠释性建构。作为“古人”的马克思在批判现代国家时,将古典国家论的远景和思维投射在他的思辨中,生成了一个基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却超越其消极意义的全新的国家理论的解释路径,将古典国家论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相结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颠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的基础范畴和底层逻辑,也超越了形而上学国家学说的抽象性。经过博士论文、莱茵报、巴黎、伦敦等四个时期的接续推进,马克思将古典国家论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式国家解释进行了积极弥补和不断丰富,逐步勾勒出知识论意义上的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边界和纲要。时至今日,透过古典理解的马克思国家学说依然为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哲学奠基,尤其是在国家与阶级关系、现代国家问题、国家形式变革等问题的研究和论辩中,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始终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语境和建构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歧燊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家的起源、本质、形态和消亡等问题。他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在社会中产生的。古希腊时期的国家观呈现出整体主义的特色,这是一种以伦理性、道德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城邦民主国家观。在启蒙运动时期的国家观中,私有财产问题成为探讨国家产生的重要理论视角。德国古典哲学时期的"国家至上"国家观从思辨的角度论证国家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国家是普遍意志的代表,国家是"行走在地上的神"。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维护私有制前提下提出国家消亡思想,只能是一种"近似消亡论"。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思想 国家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凤双 李靖
文章从马克思国家产生的本质与基础入手,探讨马克思国家职能理论,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职能重构以及为国家政治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 国家 国家职能 现实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齐学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涵着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国家政权的建设、国家治理的方式等国家治理理论,奠定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指导下,历代党的领导核心基于中国国情和现实,尝试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国家治理实践,经历了以"全能国家"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变迁,并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实践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即必须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国家治理 经验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永兴 宋玉峰
因此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既坚持"国家统治"的政治本质,又充分认识到国家履行其社会职能的基础重要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十九大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思想,说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目标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视角出发,理清国家治理问题的内在历史发展逻辑,探寻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刻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国家治理 路径演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金富 杨博文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东方国家起源、国家职能和国家制度的科学论述及中国实际国情,中国国家职能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内在逻辑的必然性。它是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是从中国国家起源与历史传承中形成的,是在中国特殊的国家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从而体现了中国国家职能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制度逻辑。应当运用理论、历史与制度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国国家职能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科学阐明中国国家职能形成的基本逻辑,构造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东方形态,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职能理论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为有效推进国家治理、更好执行国家职能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东方国家 生产方式 国家职能 国家制度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董大胜
从国家治理的高度研究国家审计的产生、本质、功能等审计基本理论问题,是近年来审计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创新。但是,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逻辑顺畅、内容较为完整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不能很好适应党的十九大以来审计工作和审计改革的实践需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为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和国家审计有关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对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提出研究思路和初步建议。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简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刚
国家的起源是各学科学者都极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各种错误观点,如自然发生论、神创论、绝对精神演化论、社会契约论等。与之不同,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借鉴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科学回答了国家是如何产生的。国家的产生有其一般规律,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私有制出现、阶级分化及由此导致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同时国家产生的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文章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起源观有其重大意义:它使历史唯物论成为真正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科学原理;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政治秩序是如何生成的及其本质是什么;指出了国家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按地区划分居民和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还特别强调了人类自身生产在原始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恒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给贸易各方及世界整体带来巨大利益,然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却是贸易保护,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折射出理论必然存在缺陷。本文认为这源于决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国家利益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缺位。通过研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的表述,并在分析基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贸易政策对于国家利益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及其调整方向,最后以比较利益论为例讨论了重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为了向新中国70华诞献礼,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共11册),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人学、中国道路、国家治理现代化、绿色发展、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等马克思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丛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何毅亭和副校(院)长甄占民作序,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主编。丛书甫一出版即入选中宣部"庆祝新中国70周年大型成就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绥生
19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人类对史前社会研究的缺乏,早期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阶级的起源,原始社会的基本经济关系与社会性质,原始社会是否一开始就具有阶级社会特征,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形式的演变规律,以及国家的产生途径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有些认识甚至是错误的。摩尔根史前社会亲族制度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正确认识原始社会提供了珍贵史料和重要启示:氏族共产制是原始社会的根本特征,私有制只是在原始社会晚期才出现的;父权制是从母权制发展而来的,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不是婚姻家庭制度的最初形式,而是婚姻家庭制度演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琳
“诺斯悖论”现象说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具有局限性,对它的批判需要追溯到方法论本身,即揭示个人主义方法论在进行制度分析时的理论困境。马克思主义国家二重性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阐明了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之间本质与表象的关系,对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分析,指出国家能否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经济治理公共性与阶级性的一致程度。“诺斯悖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矛盾,而不是什么悖论。国家二重性理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应用和细化,对认识国家与经济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钢花 韩鹏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新变化,从不同视角展开对国家理论的分析,其中以经济学为视角的研究主要包括"垄断资本学派"国家理论、"资本逻辑学派"国家理论、奥康纳的财政危机国家理论,以及博卡拉、法因等法国和英国学者对国家理论的探讨,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它们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职能、矛盾、危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突出地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职能逐步扩大,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不断强化的趋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承训
近期,"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老调重谈"。为彻底廓清真相,有必要对这一理论正本清源。马克思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分两个层次:一是揭示帝国主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作用,其是"国家资本主义"典型的高端形态;二是扬弃"国家资本主义"方式用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改造私人资本,由列宁提出、毛泽东丰富和成功运用,在我国早已完成其历史使命。部分西方国家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抹黑中国也有两个层次:一是以荒谬的逻辑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对外开放,把垄断专制加在中国头上,而虚伪地标榜自己为"自由市场经济"样板;二是极力推进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控制世界市场和实施霸权主义,逆经济全球化潮流而动。应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逻辑应对、挫败其垄断逻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深化改革开放、实现伟大的历史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